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繁/繁 體
无标题文档
您所在的位置: >> 天下>>国内热词>>嫦娥三号登月

新华网快讯:关键设备全部为新研制、着陆区域地形地貌存在不确定性,是嫦娥三号软着陆的两大风险。为此,科研人员攻克了着陆的自主导航控制、推进和缓冲等关键技术。

新华网快讯:关键设备全部为新研制、着陆区域地形地貌存在不确定性,是嫦娥三号软着陆的两大风险。为此,科研人员攻克了着陆的自主导航控制、推进和缓冲等关键技术。......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落月过程预计持续12分钟,主要靠探测器自主完成,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落月过程预计持续12分钟,主要靠探测器自主完成,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嫦娥三号开始落月 2013-12-14 21:03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开始落月。探测器从距月面15公里处实施动力下降,相对速度将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开始落月。探测器从距月面15公里处实施动力下降,相对速度将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

中新社北京航天城12月1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14日晚透露,截至目前,嫦娥三号已正常绕月球飞行约101圈。

李剑是在“嫦娥三号”执行落月任务前透露上述信息的。据李剑说,此次嫦娥三号任务的五个关键阶段已经完成前三个,目前,着陆器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工作正常。北京中心按计划组织完成了环月段轨道控制以及在轨测试工作。

嫦娥三号入轨后,分别于12月2日、3日,进行了第1次和第2次中途修正控制;12月6日,进行了近月制动控制;12月10日,进行了15公里降轨控制。

李剑说,嫦娥三号还进行了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对探测器在动力下降过程中使用的测距测速敏感器、光学敏感器良好测试,根据下传遥测数据判断,各导航敏感器在轨工作状态正常。

李剑说,北京飞控中心按照测控方案,组织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和中科院VLBI测轨分系统进行了测控弧段的干涉测量试验。

飞控中心还组织喀什深空站、佳木斯深空站和三亚站进行了三向测量精度验证试验。(完)

中新社北京航天城12月1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14日晚透露,截至目前,嫦娥三号已正常绕月球飞行约101圈。 李剑是在“嫦娥三号”执行落月任务前......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是我国第三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以受控撞月方式已结束使命。目前,嫦娥二号与地球间距离已突破6000万公里,正奔向更远的深空。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是我国第三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以受控撞月方式已结束使命。目前,嫦娥二号与地球间距离已突破6000万公里,正奔向更远的深空。......

中新社北京航天城12月1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在“嫦娥”落月前夕说,计划于14日21时左右,控制嫦娥三号探测器实施动力下降。

李剑说,探测器在月面安全着陆后,按计划组织进行月面初始化、两器分离和两器互拍等工作。

李剑说,动力下降段,是指7500牛发动机点火开始,到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结束的过程。到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结束的过程。在环月运行的第103圈,探测器到达预定的动力下降开始点,计划于12月14日21时左右,探测器大推力开机,开始实施动力下降,探测器经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和缓速下降等6个阶段后,在月球正面的着陆区着陆。

正常情况下,动力下降过程持续约12分钟,均在地面测控范围内。

月面初始化是指着陆器落月后关闭相关设备并完成状态初始化设置的过程。李剑说,月面初始化主要进行太阳翼展开、定向天线展开并指向地球、着陆器为巡视器充电、推进剂钝化、监视相机试拍等工作。

两器分离是指从巡视器加电开始,到转移到月面并停止移动结束的过程。李剑介绍说,着陆器月面初始化结束、巡视器充电完成后,地面组织实施两器分离,主要进行巡视器加电、导航相机顶部环拍、巡视器移动至转移机构等工作。

李剑说,两器分离完成后,地面组织进行两器互拍和图像下传工作。(完)

中新社北京航天城12月14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在“嫦娥”落月前夕说,计划于14日21时左右,控制嫦娥三号探测器实施动力下降。 李剑说,探测器在月......

2013年12月14日 20:58:07来源:新华网分享到: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三维成像敏感器开机。

2013年12月14日 20:58:07来源:新华网分享到: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三维成像敏感器开机。......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2013年12月14日 20:56:15来源:新华网分享到: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开机。

2013年12月14日 20:56:15来源:新华网分享到: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开机。......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即将开始实施月面软着陆,目前状态正常。若成功落月,我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即将开始实施月面软着陆,目前状态正常。若成功落月,我国将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

2013年12月14日 20:47:43来源:新华网分享到: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激光测距敏感器已经开机。

2013年12月14日 20:47:43来源:新华网分享到: 新华网快讯:嫦娥三号激光测距敏感器已经开机。......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余晓洁 郭丽琨)正在绕月飞行的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14日晚间择机月面软着陆。月球,这个地球的近邻上有没有留下中国人的名字呢?有!

从望远镜被发明开始,人类陆陆续续对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单元进行了命名。从1935年开始,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相继对这些地名进行了整理和确认。2010年,我国利用嫦娥工程影像数据首次申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月面上的三个撞击坑用我国著名科学家蔡伦、毕昇和张钰哲的名字来命名。

根据国防科工局的资料统计,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名和地名命名的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2个月溪和5个卫星坑。

这14个中国人名和地名包括:石申、蔡伦、张衡、祖冲之、李白、毕昇、郭守敬、万户、高平子、张钰哲、神话传说中嫦娥和瓷都景德镇。此外,1976年和1985年有两条月球正面的月溪被外国人分别用两位中国妇女的名字命名。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至今无法确认这两位发音为“Wan-Yu”和“Sung-Me”的中国女性是谁。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余晓洁 郭丽琨)正在绕月飞行的我国嫦娥三号探测器计划14日晚间择机月面软着陆。月球,这个地球的近邻上有没有留下中国人的名字呢?有! 从望远镜被发明......

新华网快讯: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将于14日20时59分对嫦娥三号实施动力下降控制。

新华网快讯: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将于14日20时59分对嫦娥三号实施动力下降控制。......

  图表:嫦娥三号着陆器 新华社记者 张勋编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表:嫦娥三号巡视器 新华社记者 张勋编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是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的全景相机,安装于巡视器(即“玉兔”号月球车)上。截至10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已飞行9日。按计划,4天后“嫦娥”将携“玉兔”月面软着陆。如果一切顺利,“嫦娥”所带的降落相机将记录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的精彩瞬间。为实现科学探测目标,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上安装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月基光学望远镜和极紫外相机;巡视器配备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新华社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表:嫦娥三号预定落脚点——月球虹湾 新华社记者马研 编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表:嫦娥三号探测器有效载荷 新华社记者 高微编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嫦娥三号携带的月基天文望远镜中的反射镜转台(资料照片)。在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落月之前,人类从来没有在月球上架起望远镜。人类眼中的星空都经过了地球大气层的“过滤”。如果嫦娥三号落月成功,它搭载的有效载荷之一——月基光学天文望远镜将带您在月亮上仰望星空。新华社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这是嫦娥三号携带的月基天文望远镜,由望远镜主机和反射镜转台组成(资料照片)。在中国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落月之前,人类从来没有在月球上架起望远镜。人类眼中的星空都经过了地球大气层的“过滤”。如果嫦娥三号落月成功,它搭载的有效载荷之一——月基光学天文望远镜将带您在月亮上仰望星空。新华社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表: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表:嫦娥三号成功进入椭圆轨道 新华社记者 周大庆编制

图表:嫦娥三号着陆器 新华社记者 张勋编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图表:嫦娥三号巡视器 新华社记者 张勋编制 _ueditor_page_bre......

原标题:专家解读:嫦娥落月过程约12分钟 面临五大考验

专家解读:嫦娥落月面临五大考验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赵薇、田兆运、白瑞雪)嫦娥三号将于14日晚在月面实现软着陆,整个过程约12分钟。

“月球降落是整个任务最关键阶段。”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在短短几百秒内从15公里安全降落到月面预选着陆区,这是全新、也是最重要的考验。”

这注定是惊心动魄的720秒:前苏联直到第12次尝试才首获成功,美国也在品尝了3次失败苦果后方平安着陆。月面软着陆到底有何风险?专家认为,嫦娥落月至少面临五大考验。

落月虹湾面临未知新世界

与美国、苏联月球探测主要集中在月球赤道附近不同,中国的嫦娥三号选择在虹湾区着陆。对虹湾的探索将填补月球研究的空白,但对于嫦娥三号来说,这也是一个崭新的、充满未知的世界。

“尽管虹湾宏观上相对平坦,但是最后嫦娥三号降落的小环境到底是怎样的地形地貌,还是未知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石头、壕沟、斜坡等都是嫦娥三号面临的巨大考验。

为了能让嫦娥三号“落”得安全,嫦娥二号已经为三号的平稳着陆打了“前站”:它用CCD立体相机对虹湾进行了局域超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获得了分辨率约为1米的图像。

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降临”地外天体。为了保证着陆安全,技术人员还在地面模拟月面环境特性,进行了大量点火、避障、缓速下降的试验。


新技术新产品等待登月考验

月球上没有大气,着陆方式与在地球上完全不同,传统依靠空气摩擦减速的火箭发动机和推进系统在月球上不再奏效。

“为此,我们首次使用了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变推力发动机。”吴伟仁说,发动机具有1500牛到7500牛的大推力变化,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飞行阶段对发动机推力的需求。

这是我国首次将变推力发动机应用于航天器。“变推力发动机没有备份,又是首次使用,其中也存在风险。”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院士说。

据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80%以上的技术和产品为全新研制,设备和产品本身的风险比相对成熟的产品高。

为了降低风险,技术人员设想了上百个故障,并制定了相应的预案。“我们天天想,走路想、吃饭想,想到一种就排除一种,还要进行实验验证。”叶培建说。

“黑色12分钟”全凭自主控制

从15公里高度降至月球表面,这惊心动魄的12分钟被称为“黑色12分钟”,嫦娥三号要完全依靠自主控制,完成降低高度、测距、测速、选择着陆点、自由落体着陆等一系列动作。

这期间,人工干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是因为落月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短暂,安装在探测器上的传感器一旦获得信息,需要探测器作出极快的响应,而38万公里的地月距离以及信号延迟,根本不足以让信息传回地面、再由地面上传指令。

实际上,在世界各国探测器登陆月球或火星的过程中,都有这样一个由探测器自主控制的“黑色”时段。


“中国腿”挑战月面软着陆

尽管采用了先进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探测器着陆瞬间还是会对月面产生撞击。为了避免设备受到过大的冲击载荷,探测器上使用了一个着陆缓冲分系统,也就是嫦娥三号的4条“腿”。由此,嫦娥三号也成为我国首个有“腿”的航天器。

此前其他国家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气囊弹跳式,难以满足嫦娥三号探测器重量的要求;另一种是空中吊车式,控制起来很复杂;因此嫦娥三号选择了第三种,也就是腿式着陆。

“着陆缓冲机构主要用于缓冲着陆器的冲击能量,俗称着陆腿。”探测器系统着陆器着陆缓冲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杨建中用8个字概括着陆腿的特点:强、轻、柔、稳、多、新、全、难。

也就是说,着陆腿要有强度承受冲击和压力,自身轻巧,着陆方式柔和、姿态稳定,能保证仪器设备安全。另外,着陆退还有收拢、展开、支撑的功能,触月时还能发来信号。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着陆腿,在实现了技术跨越和团队建设的双丰收的同时,也经历了艰难的开发研制过程。

撞击瞬间考验设备可靠性

“中国腿”的启用极大降低了着陆时的冲击力,但嫦娥三号上的设备依旧面临严峻考验。

“经过试验,探测器上的设备能经受着陆时力学环境的考核,即便产生撞击力,电子设备也能正常工作。”吴伟仁说。

嫦娥三号的太阳能帆板在飞行中处于展开状态,而在着陆前,这对“翅膀”会收回,直到顺利着陆月面再展开。“着陆时太阳能帆板如果展开,可能会被折断,”吴伟仁说,“我们为嫦娥三号设计了可重复展收的帆板,可以保证着陆安全。”

月尘的存在为这一瞬间带来了更多风险。月面上有细细的一层尘埃,探测器着陆时很可能激起月尘,对光学敏感器等设备造成影响。科研人员们采取屏蔽网等防尘措施,给探测器的“眼睛”加上了一层保护罩。

原标题:专家解读:嫦娥落月过程约12分钟 面临五大考验 专家解读:嫦娥落月面临五大考验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赵薇、田兆运、白瑞雪)嫦娥三号将于14日晚在月面实现软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