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写书”永远比“卖书”重要

www.fjsen.com 2013-07-23 15:23  刘巽达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

作家王安忆近日出席香港书展名作家讲座,以“当文学遇到书”为题,畅谈她对当下文学出版业受资本和网络世界主导的看法。乍听之下,她的一些看法似乎显得“观念滞后”;但潜心思之,或许这难能可贵的“滞后”,恰恰能让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书”的微妙关系。

曾几何时,“文学”与“书”几乎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正相关”:书是文学的载体,文学用书来传播影响,这对孪生兄弟难分彼此,用得着“分而说之”吗?可是现在的情势下,它们还真的会经常“同床异梦”。当“生产”和“销售”彼此较量时,诚如王安忆所说,现在书变成了“卖比写还重要”。

毋庸讳言,“卖比写还重要”现象有其合理之处,“酒香不怕巷子深”恐不适应时代发展,适当的吆喝在所难免,吆喝得法确能提高美酒销量。但这里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是好酒美酒,而不是山寨或伪劣产品。

事实常常令人大跌眼镜,有些文学品质一般甚至较差的作品,从纸质到影视,经过一路“爆炒”,居然在市场上屡屡得手。而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却藏在深山无人识,有时还不得不“自费出版”。成名作家日子稍稍好过些,如王安忆所说,“我还好,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读者群,但对于年轻作家来说,他们就很困惑”。年轻作家中“分道而驰”的现象日益显著,有的一心奔着文学,对所谓的“文学市场”不太敏感;而有的则瞄准市场,为目标读者量身定做,形成固定读者,赚得盆满钵满。咱们先不说是与非,但一个忧患不得不提——当普通读者尚未形成成熟的文学观、审美观的时候,市场误导会让一些读者偏离正确方向,他们会误以为那些“卖得火”的作品代表了某种文学高度,他们的文学眼光会变得世俗。假如全民的文学观都受到文学与书“负相关”的影响,无疑堪忧。

我很同意王安忆的说法:读者不能成为作家的“粉丝”。粉丝的狂热看起来诱人,却有随风而倒的特性。今天“粉”谁,明天“嘘”谁,往往受到市场的诱导。过分在意“粉丝”的作家,关注的是“你要什么我生产什么”,目的在于提高价码。而真正的作家,更在意自己对生活的深度理解与感受,他与读者的关系是“同气相求”,那种灵魂深处的相通会令读者终身受益。

我们不能妄言信息化时代改变了写作本质,或者电脑写作不如手工写作。但笔者一向对“坚持传统”的作家怀有深切的敬意。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笔者始终相信,无论“销售策略”如何成功,“优质产品”的生产永远是第一位的,“写书”永远比“卖书”更重要。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