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临刑不告知 理由不值一驳

www.fjsen.com 2013-07-15 08:35  王云帆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亡羊补牢之策,还在于直面这有违司法伦理底线的错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真诚的道歉来寻求当事人及社会的谅解。死扛到底或一再狡辩只会引来更多的质疑与不信任。

针对曾成杰临刑际遇引发的关注,7月14日,湖南省高级法院新闻发言人回应称,“因为案卷材料中没有曾成杰的二女儿、儿子的联系方式,故当日执行后法院将执行通知书邮寄送达曾成杰的女婿(大女儿丈夫),并通知其于一周之内领取曾成杰的骨灰。”

按说无论是在“验明正身”时告知曾成杰有权会见亲属,还是因无曾成杰近亲属联系方式而在执行后才能寄出执行通知书,均有违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中,第45条如是规定,“人民法院向罪犯送达核准死刑的裁判文书时,应当告知罪犯有权申请会见其近亲属。罪犯提出会见申请并提供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原审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的近亲属。罪犯近亲属提出会见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安排会见。”

这一条款明确指出,法院告知罪犯有权申请会见近亲属的时间,是在“向罪犯送达核准死刑的裁判文书时”,而非“验明正身”时。验明正身即意味着将马上执行死刑,就算被执行人申请会见,法院也来不及安排。更何况,如何能证明,法官确实履行过告知义务?

司法解释也明文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的近亲属”,这里的“通知”,同样应理解为“核准死刑裁判文书”下发后立即通知。只有这样,罪犯近亲属提出会见申请才有可操作性,其合法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以“无联系方式”为由不告知,实不堪一驳。因为即便真的无法直接联系曾成杰的近亲属,也可通过曾成杰的律师方便地找到恰当的联系方式。哪怕是法院在收到核准死刑的裁判文书后三天内,用邮寄的方式书面告知,曾成杰近亲属也完全可以申请会见。但可惜,该法院连这举手之劳也不愿去做,而宁愿让一对父女抱憾终生,让司法在民意汹涌中蒙上羞辱。

亡羊补牢之策,还在于直面这有违司法伦理底线的错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真诚的道歉来寻求当事人及社会的谅解。死扛到底或一再狡辩只会引来更多的质疑与不信任。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