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 产业、行业扶贫 ]
档案详情

莆田玉墩村:“花”样产业带动菜农变花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立冬以来,仙游干旱少雨,位于赖店镇玉墩村的仙鹭花卉仙游基地里,陈燕梅等花农忙着给基地里的菊花浇水、追肥。他们信心满满地说:“好在菊花耐旱,加上田间管理到位,今年的菊花又长势喜人,这112亩菊花可以带来颇为丰厚的收益,让玉墩村的移民们又多了一条增收的门路!”

玉墩这个总人口5600多人的古洋水库移民村,位于仙游县重点侨乡赖店镇的西部,共有1200多个移民。村里将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利用省移民局下拨的资金及村自筹资金,早在2013年就建立了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钢结构蔬菜大棚30个,承包给村民种植与经营,引种冬瓜、西瓜等大棚蔬菜,由于单一种植价值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

村两委组织村民前往厦门、龙岩等地考察取经后,决定与在厦门将花卉种植经营得红红火火的仙游县游洋镇能人林志良合作,在玉墩村建立仙鹭花卉有限公司仙游基地,引进黄、白、彩色三大类15个小品种的菊花种植在大棚里。

玉墩村土壤中矿物质丰富,土质疏松肥沃,是优质的花卉生长之地。目前,仙鹭仙游基地共在玉墩村流转土地112亩,建有7万平方米的标准化钢结构蔬菜大棚,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扶贫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林志良介绍:“菊花每年收成两次,每茬周期4个月左右,亩产鲜切菊花9万朵,每亩年收入约7万元,除去租金、劳动力、管理费、苗肥等成本,每亩年净收入近2万元。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当地60多位村民年务工收入可达100万元。”

盛开的菊花,让这个移民村的农民在熟悉的土地里找到了增收的新路子。具有大棚花卉培植丰富经验的林志良,从种植幼苗、打农药、撤芽定苞,到采摘、包装,他都一一将技术无私教授给前来打零工的村民。在他的带领下,如今,花农们技术娴熟,操作紧张有序,不少成为“花间能手”。

今年50多岁的陈燕梅说,每天上午6点至10点,下午2点至6点到基地大棚里上班侍弄花苗,还学会了切花技艺,每年除了挣到2万多元的工钱外,还能收到近3000元的租金。二女户陈福英也颇为欣慰地说:“两个闺女还在读书,能在家门口务工真的很方便,做到培养孩子成长和务工两不误。”

(资料来源:福建日报《莆田玉墩村:“花”样产业带动菜农变花农》)

(东南网记者郭晓楷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