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驻村书记的扶贫路

福建省国资国企系统及省属企业贯彻落实扶贫攻坚政策,担负国企责任,派出优秀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助力贫困地区脱贫事业。

[ 人才扶贫 ]
档案详情

福建国资国企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福建省也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福建省国资国企系统及省属企业贯彻落实扶贫攻坚政策,担负国企责任,派出优秀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助力贫困地区脱贫事业。

宁德市周宁县咸村镇云门村,是一个畲族韵味十足的村落。凤凰图腾、马头墙等畲族元素在这里随处可见。如果无人告知,很难想象以前的云门竟是个省级贫困村。自从村里来了个“第一书记”,云门村村民们的生活就悄悄地开始了变化,村庄也从一个省级贫困村摇身成为AAA级景区。

最让人欣喜的是,省国资委的驻村“第一书记”冯志强的到来,不仅改善了村庄的环境,更改善了村里贫困户们的生活水平,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关爱,更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路上的光明。

冯志强说,现在的云门有个比较好的机制,就是实行一人一亩茶田、一人一亩水田、一人一亩果园,整个村通过综合的扶贫措施,人均收入水平从11年的3000块,到今年的官方统计数据1.2万。

同样地处周宁县的前溪村,是一个风景宜人的传统古村落。但是,身处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之中,因为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困难,贫困一直困扰着这里的村民们。

2017年底,来自建工集团的吴亚超成为了前溪村驻村的“第一书记”。到村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村里的实际情况,并走访村里建档立卡的11户贫困户。走访的结果让这个刚到福建半年多的年轻人陷入了深思,前溪村的致富之路难,但却势在必行。

吴亚超到村之后,结合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来开展前溪村的工作。他说,以党建促扶贫是实现脱贫的一大抓手,所以想要改变前溪村的现状首先就是抓基层党建。于是,前溪村的基层党员们开始有了组织生活。 “四议两公开”政策的执行,也让村民真正能监督村务的开展,让基层组织在村民当中,提高公信力和威望。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前溪村有了属于自己的集体经济产业——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村里里装上了路灯,夜晚出行方便了许多;河道两边的河岸修建起了护栏,古朴的韵味十足;最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村里建卡立档的11户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已经实现了基本的脱贫。

从周宁再到路程93公里之外的寿宁县石井村,这是个同处闽东地域的贫困村,但是现在走进石井,当年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们已经没了往日的忧愁,脸上都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来自福汽集团的驻村“第一书记”郑成军。

郑成军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了自己的茶产业,从原来单纯的种植,到现在有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另外一个方面,村里的脐橙原来是单纯的通过村民自发的销售,现在通过网络平台,已经提前实现脐橙的销售,村民对脐橙的销售已经不需要担心了。下一步,村里还会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的投入,成立一个畲药基地,脐橙二期也还会扩大种植一百多亩。

“书记来了这一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以后也会越来越好。”这是曾经的贫困户王新雄老人的心声。

驻守于不同村落,但拥有着同样的使命与担当,冯志强、吴亚超、郑成军只是福建国资国企系统和省属企业选派的驻村干部的一个缩影。 “第一书记”们扎根农村,奉献青春,在基层一线不畏艰难,积极创新,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搭建起良好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砥砺前行。

(资料来源:中新网福建《福建国资国企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路》)

(东南网编辑 黄智超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