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拟立法设立独生子女“护理假”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已经有包括河南、福建、广西、海南等地出台了类似政策,独生子女“护理假”时间在10到20天不等,这让“百善孝为先”变得更加可行。[详细]
独生子女“护理假” 期待全国一盘棋
假期立法是件严肃的事情。首先,设立假期既关系到劳动者权利,也关系到用人单位利益,应当谨慎;其次,假期不能因事设假简单做加法,更需综合平衡提高休假质量与效率,增强可执行性。[详细]
独生子女“护理假”期待全国一盘棋。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统一的政策,同步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缩小因地域差异带来的不公。另一方面,还需建立与社会整体相衔接、相互兼容的配套体系。从国家到地方,共同为独生子女“护理假”兜底,这一政策善意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出来。[详细]
多方合作 助力用人单位落实孝亲假
市场经济环境下,控制用人成本与实现用人投入产出比最大化,是企业考虑的重要事项。如果没有让私营企业主等市场主体看到坚决执行这些福利政策的现实利益,仅靠呼唤道德血液回流,抑或强化监管,都不是治本之策。[详细]
子女陪护父母的伦理需求应当想办法满足,但也不能完全不顾企业的经济利益,关键是把握好平衡。这样的普遍性问题需要系统性解决,如人社、劳动等部门能否协力落实,企业微观管理机制能否留有休假空间,政府是否给落实企业以适当奖励或补贴等,都是影响孝亲氛围及其实现可能的重要因素。[详细]
父母生病时,侍奉在侧是为人子女的基本义务。独生子女“护理假”体现了公共政策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关爱。如何落实政策的善意,考验着各地的执行力;要让“护理假”发挥作用,应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与之“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