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遇“七年之痒”,只因太温柔?

2016-02-21  第035期

据媒体报道,“限塑令”在我国实施七年多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各地的集贸市场上,超薄塑料袋随处可见,超市的蔬菜摊位和散货区,免费塑料袋也任人使用。对此,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表示: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7年来成效明显,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了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详细]

客观地说,限塑令并非毫无作用,但作用真的不大

与“菜篮子”“布袋子”相比,购物使用塑料袋要便捷很多,因为便捷,自然而然会生成习惯。而要改变一种久而久之的习惯,仅靠“成本”意识是独木难支的。何况,几毛钱的成本,很难在消费者心中积淀真正的成本意识。[详细]

即便0.2元或0.3元一个的塑料袋,就可以让许多以往大手大脚用塑料袋的人“缩手缩脚”许多。但除了超市外,这个有效的“看不见的手”在哪呢?在农贸市场等地,塑料袋使用情况一如既往。[详细]

要让限塑令更有效,需要完善的配套手段及后续跟进措施

对于“限塑”,真正可以努力的方向,也许还在价格杠杆之外。比如说,以返税等补贴措施,激励商家提供免费或廉价的“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再比如说,加强公共文化层面的引导,让“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回归应有的、理亏的道德位置。[详细]

此外,还要从源头杜绝不合格塑料袋的生产。有关部门除了要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外,还应明确监管主体,执法到位,让违规生产不合格塑料袋的工厂无处遁形。[详细]

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不能只靠增加他们的购物成本

出台禁塑令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围绕这个中心,必须有更可行的细节设计。比如,对出售塑料袋的商家征收回收费,不能让他们以环保的名义躺着赚钱;拉近一次性塑料袋与环保袋之间的价格落差,让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经济理性可以顺当结合;允许使用过的塑料袋退款或换新,让环保成为一种精打细算,等等。[详细]

环保意识不是一天养成的,不妨给限塑令多一点时间

期待限塑令可以立马提升人们的环保素养,实在是过于盲目。当前,既不宜否定限塑令的积极作用,也不能破罐子破摔,想当然地认为限塑令毫无效果,甚至索性不要限塑令了。随着公民环保素养的提高,限塑令的效果将越发凸显。[详细]

从城市到乡村,泛滥的“白色污染”早已有目共睹。要让公众从被动“限塑”到主动“弃塑”,这不仅需要政策制定者的智慧和远见,也离不开公众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