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东南锐评 > 正文

城市“微更新”应注重合力

2022-03-15 15:07:48 作者:吴旭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城市细节、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微更新”在全国各地兴起。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在市区尤其是老城区的现代化、精细化“微更新”上,取得一定成效。

所谓城市“微更新”,是紧扣居民实际生活需求,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碎片式的更新。比如:对城市道路平整性的保持,对外立面精致美观度的微调,以及园林绿化的品质改造等,其宗旨是通过最小的干预,提高人居环境的品质,最终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我省各地实践来看,城市“微更新”,让城市管理真正实现了“像绣花一样精细”。如福州在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城市整洁度有效提升、“口袋公园”不断增加、智能化设施不断增加等,收获市民广泛点赞。

但在城市“微更新”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就是部门各自为政。城市“微更新”涵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牵涉到很多具体职能部门,如城市管理、园林、路政、通信等,各管理主体之间若不能有效协同、沟通合作,易导致资源错配。

笔者认为,城市“微更新”,应建立多部门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和兜底机制,合力而为、多管齐下——

创新会商机制,打破“九龙治水”。由于城市“微更新”一般涉及多个部门,此时,可建一套会商和兜底机制,让事情有人干、干到底。以福州鼓楼区创新“一线处置”机制为例,街镇作为属地收到城市管理相关的建议或诉求件后,有权迅速呼叫事项涉及的部门到现场会商解决,并对这些部门办事有考核权;同时,属地街镇作为事项的兜底单位,直到解决问题才脱钩,这样一来,“九龙治水”问题得以解决。

引入第三方,探索市政一体化管理。当前,推动市政环卫等公用事业管养一体化综合化发展成为新的趋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推广市政一体化管理,引起广泛关注。其在操作上,可将相关的公用业务整合打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政府部门对其考核。这样一来,解决了相关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提供者、还是考核者的三重身份问题,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积极性。

利用数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岛”。以城市运营数字化、“门前三包”电子化、垃圾分类智能化、街面管理可视化、管理对象责任化等措施,打造统一的智慧平台,实现统一调度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微更新”过程中,还要注重文化传承,保留历史文脉。城市品质不仅要注重面子,还要顾及里子——文化内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文化、文物部门要及时跟进,一方面避免老建筑老街区、重要的文化标识等在更新过程中受损;另一方面,还要在城市更新中主动作为,创新性活化利用街区文化资源,更新城市面貌,提升城市气质。(福建日报)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