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2018案例征集活动> 案例展示> 生态经济 > 正文

反弹琵琶分类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2018-06-15 16:24: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案例介绍: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曾经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长汀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46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198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在长汀总结了水土保持“三字经”,拉开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序幕。1999年、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两次调研长汀,提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福建的构想。2011年、2012年,习近平同志又两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总结长汀经验,推进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改革开放40年来,长汀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通过运用“反弹琵琶”的理念变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为顺向演替,实施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和陡陂地小穴播草等水土流失治理新技术,注重科技支撑,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攻克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区造林、育林等技术难关,创造了一系列治理改造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做法和经验。1985年至今,长汀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1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09.4万亩。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底的146万亩下降到2017年36.8万亩,水土流失率降为7.92%;森林覆盖率达79.8%;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级标准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长汀县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等国家、省级荣誉20多项,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等10多个国家级试点。如今,长汀县由过去的“火焰山”变成了绿满山、果飘香,山清水秀得以回归,生态系统趋向恢复,自然与社会日益和谐,美好家园目不暇接,长汀人民用实践与实效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文明发展之道。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被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院士专家考察团誉为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是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科学论断的基层实践样本,长汀县南方水土流失治理典型案例于2017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全国典型示范区推广。

案例创新:

1.创新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创造性提出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治理水土流失,变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为顺向演替,研制了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施肥改造和陡陂地小穴播草等水土流失治理新技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攻克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区造林、育林等技术难关,创造了一系列治理改造技术措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做法和经验。

2.在长期持续的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为主要内容的“长汀经验”,并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各级领导和部门、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和肯定。

其他情况说明:

1. 长汀县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经验被中央领导、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要求在全国总结推广,并于2012年在长汀召开了总结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座谈会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

2.长汀已成为全国青山恢复、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考察学习基地。

案例走访: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升级版”:从植被初步恢复到生态质量提升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