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他山之石 > 正文

“人”字点睛开新局——陕西民生工程观察与思考

www.fjsen.com 2012-01-16 10:14  刘晓鹏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民生不简单,民生不容易,干什么、怎么干,都需要艰辛探索。

2011年,一条新闻引人关注: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8月份统计,西部省份陕西,低收入群众保障住宅开工建设率排在了全国第一;年末,陕西保障住宅建设量居全国第三。

陕西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开局之年,生产总值在“十一五”年均递增14.9%的基础上,又增长13.8%,达1.2万亿元。然而,毕竟还是发展中的省份,财力并不雄厚,这个“全国第一”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细心的人们可能会发现,陕西带来的惊喜远不仅于此:全国规模最大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已经全面展开,全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覆盖全省县区等,陕西民生可谓亮点纷呈。

触动人的不仅是数字,不仅是成绩,更是一种思路、一种干劲、一种决心。在陕西,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一项谋划系统、措施具体的工程,成为一篇涵盖全面的大文章,核心就是一个“人”字。

公共财政用在哪里?

为人的长远发展打基础、拓空间

民生改善需要投入,首先就是财政的投入。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陕西省2011年民生投入就达2250亿元。然而,关键是这些投入该用到哪里?

一位陕西干部说起近几年“民生工程”中的几个项目,风趣地说:花到娃娃身上,花到妈妈身上,花到基础上。

花在娃娃身上的一笔钱就是“蛋奶工程”。2009年5月,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山区调研,看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早饭只有馒头、咸菜,中午和晚上是面条加辣子。

“正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孩子,营养跟不上怎么行?财政不宽裕,但给娃娃花钱,陕西人绝不吝啬。”自此“蛋奶工程”提上了省委、省政府的议事日程。当年9月1日起,陕西第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吃到了由政府提供的营养早餐:每人一个鸡蛋、一袋牛奶或豆奶。

如今,全省“蛋奶工程”实施学校8607所,受益学生267.8万。按照每人每天2元的标准,70%以上由各级政府财政补助,家长只需负担20%—30%。财政较好的定边、靖边、神木、志丹等县,则由政府全额负担。几年来,陕西全省“蛋奶工程”已累计投入3亿多元。

一项由陕西省教育厅委托高校营养学专家进行的调研显示:实施“蛋奶工程”两年多来,与同年龄段、地区相似的未实施“蛋奶工程”的农村小学生相比,学生身高净增1厘米,体重净增1.37公斤。

不止是“蛋奶工程”,陕西坚持教育优先,单是2011年就统筹安排51.34亿元用于化解高校债务和拨付在校生经费。2011年用于教育的经费占财政支出15.3%,比重最大。

“母亲健康,才能保证下一代健康。”另一项则是关乎妈妈:2008年7月起,陕西开始实施“母亲健康工程”,每两年为农村20岁到49岁已婚育龄妇女免费体检一次。全省第一轮“母亲健康工程”投入1.69亿元,免费检查536万人。第二轮启动以来,已免费检查561.59万人,279.2万人得到治疗,治疗率为91.5%。2011年,陕西又有24万农村产妇享受到免费分娩,24.9万农村妇女免费接受了宫颈癌、乳腺癌检查。

娃娃强壮了,妈妈健康了,人们盼望发展基础更牢,空间更大,特别是广大农村,而公共财政的投入也正满足了这种需求,陕西全力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村村通”:

“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资金41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1.46万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7%,解决了近9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通村水泥(油)路7万公里,实现了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2010年户通电率基本达到100%。

老区延安感受到了变化。2009年陕西率先解决延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0年延安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有了公路连接,闻名世界的延安洛川苹果一路运往全国各地、发往国际市场,彻底走出了苹果运不出去、丰产不增收的尴尬。

  • 责任编辑: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