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档案

下党村:只卖茶园不卖茶

下党村探索“定制茶园”造血式扶贫新路子,“只卖茶园不卖茶”的扶贫定制新模式,成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会材料,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12则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

[ 生态扶贫 ]
档案详情

下党村“定制茶园”只卖茶园不卖茶

推出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下党村山青水绿,云雾环绕,具备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现有茶园600多亩。但受制于交通瓶颈,下党村生产的茶青均价每斤仅为2元多,茶农靠种植茶叶根本难以致富。为进一步提升茶叶种植效益,下党村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植入“消费扶贫”理念,整合原来一家一户零散茶园,推出600亩扶贫定制茶园,以“每亩茶园年租金2万元”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爱心茶园主定制茶园。目前已经有260亩找到茶园主,通过参与这个项目,茶园主每年每亩可获得100斤生态茶叶回报,茶农每年每亩茶园可增收4000元左右,村“两委”以茶叶加工包装费、管理费等形式可增加村财10万元以上。

村企共建变村民为股东。过去,下党村没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茶青只能贱卖给外来的茶贩,茶农处在茶产业链末端,收入不高,影响了种茶、管茶积极性,部分茶园抛荒。为破解这一困境,下党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农民收入。一是采用股份制模式,创办了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25%(不参与公司的任何经营管理决策,其中5%的股权由村集体代建档立卡贫困户出资持有)、管理人员占股60%、村民占股15%的股份制组织结构成立了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入180多万元,建成18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产房,进行茶叶加工生产。二是组建蓉党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87户茶农签订保底价包销协议,确保入社群众稳定收益。三是在省人行、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支持下,下党村发放了全省第一张为贫困户量身打造、额度5万元的精准扶贫卡,帮助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项目。2017年以来茶青每斤从原来2.4元增加到10元、茶园收入从每亩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31户贫困户已脱贫,其中26户盖了新房。

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为进一步延伸下党生态农产品附加值,下党村以“下乡去,尝尝下乡的味道”为广告语,致力打造“下乡的味道”品牌。一是聘请职业经理人制定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茶叶品质达到国家SC认证标准;二是开发可视化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茶园主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查看茶园种植管理情况,从生产加工到包装甚至到物流每个环节,让消费者真正喝上放心茶;三是依托福建茶科所技术力量,村集体每年投入10多万元,对茶园土壤进行改良和微生物防抗虫,从源头上提高茶青的品质和产量;四是运用“互联网+TV”党媒精准扶贫模式,在广电网络和省、市、县电视台等重要媒体,以及厦门机场、福州机场等重点部位,全方位宣传“下乡的味道”等商标品牌。截止到2018年6月,“下乡的味道”三农综合平台已帮助全县14个乡镇定制1500余亩的28类农产品,平台与32家县域龙头企业及合作社达成合作,带动农户1650户(贫困户370余户),帮助287户贫困户散户农民收购农产品100余万元。“下乡的味道项目”入选2018年全国网络扶贫优秀案例。

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那个地方也怕养肥猪,都是深山,抬不下去”,是下党农副产品流通不畅的真实写照。为了使下党的生态农副产品卖得出、卖得好,驻村干部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大力拓展销售渠道。一是建设扶贫定制农产品o2o平台,通过“互联网+”,将贫困村的产业扶贫与大众消费需求有效对接,实现其他农产品扶贫开发模式的科学复制;二是利用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的电视云商城、微商城和淘宝、京东、亚马逊、有机厨房网等专业平台,指导帮助蓉党合作社建立线上销售网络;三是引入天津南开大学“农梦成真”销售团队和广州、南京等地专业互联网营销团队,帮助蓉党合作社建立了微信销售平台。

(资料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报道《下党村“定制茶园”只卖茶园不卖茶》)

(东南网记者郭晓楷整理)

点击下拉展开全文
更多》 其它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