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清新福建任你游> 南平 > 正文

竹源村

2017-01-04 15:35:05  来源:福建省旅游局  责任编辑:陈晓青   我来说两句

竹源村位于邵武市的南麓大埠岗镇境内,座落在风景迷人的道峰山脚下,东邻张厝,西南与泰宁、将乐两县交界,北与城郊相邻,距邵武市区34公里,距福银高速和平互通口5公里,紧邻和平古镇、天成奇峡等4A级景区。全村面积16.26平方公里,现全村400余户、1500余人,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传统水稻、烤烟种植业是该村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2013年以来,竹源村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因地制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竹源村先后被列入南平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省级“森林人家”、省级“十公里景观带”、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国家旅游扶贫开发项目”等,目前,以竹源村已通过南平五星级美丽乡村验收,并获得省级休闲旅游特色村荣誉。2015年12月,以竹源村为核心的“小隐竹源”景区成功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竹源村乡村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

一、整合旅游产业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竹源村背靠道峰山,为其增添了厚重的历史和旖旎的风光。道峰山为邵武市境内唯一一座被皇上敕名的历史名山,其海拔1487米,素有“五台胜境”之称。山脉层峦叠嶂、连绵不绝,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36景,景景迷人,成为游人向往的圣地。道峰山因有几位道人的超凡活动,又孕育了张危、张三丰祖孙两带神仙而更加神秘,更有灵气。位于道峰山脚下的竹源村村口,有一块二十多亩的风水林,为道峰山的灵气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风水林里生长着100多棵千年古树,水杉,香樟,苍松,苦槠等等,美丽乡村建设中修建观赏池、叠瀑和古驿道,形成了一幅古木拥碧潭,碧潭引人家的美丽风景画。风水林作为村庄的天然屏障,既能挡住冬天凌厉的寒风,更是村民认可的家族龙脉所在,能够藏风聚水,福佑后人。境内闽台嘉德农场台湾风情浓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桃李成林,花卉成片,每年3、4月份春暖花开时节,桃花朵朵盛放,油菜花成片金黄,梨花白洁绽放,是游人赏花拍照、踏青郊游的好去处。

竹源村保留着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在村庄建筑风格上可见一二。位于村庄主街头一栋位于东北方向,坐北朝南建于60年代的土木结构的闲置两层楼房,占地面积160多平米,土墙四周布满绿色的爬山虎,具有独特的年代感,现打造成“乡愁馆”,同时,它还是“福建民盟书画学会创作基地”、邵武乡土谱牒馆,给大家提供一个“忆乡愁,叙乡情”的交流平台。在这里,从斑驳的黄泥房,到古朴的青砖房,再到整洁的水泥房,再到崭新的瓷砖贴面坊,无不演绎着五十多年来百姓生活条件的历史变迁。

走进竹源,不仅风光绝美,景色宜人,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傩舞也格外吸引眼球。傩是一种以驱邪避疫为目的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早在《论语》就有记载,邵武傩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埠岗镇是邵武傩舞最活跃的地方,于每年农历初一举行跳傩活动。傩舞表演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上身着白色汉装上衣,下身着红色别腰裤,主要表演“跳番僧”、“跳八蛮”。伴随锣声鼓点,跳傩者腾挪跳跃,舞姿既粗狂豪放,又古老稚拙,甚至透着一丝诡谲,仿佛将人带向悠远而神秘的时空。

赏美景,品民俗,自然不可缺少美食相伴。道峰山下的大小村庄,自古就有手工制作美味包糍的习惯。选用洁净的籼米洗净糠杂冷水浸透后捞起,加入晒开搓撕成绒的鼠粬草,倒在锅里大火蒸熟,即倒入石臼用木杵反复舂成细软的糍皮,包裹住用鲜笋、熏肉、猪大肠、目鱼等制成的馅料而成,蒸熟即可食用。包糍香味扑鼻,吃进口中油而不腻,饱而不胀,让人回味无穷。为了让大埠岗包糍文化发扬光大,特将位于村内的一栋36间土木结构二层楼房改造成包糍文化馆供游人参观。此外,竹源村还有稻田鱼、泥鳅、田鼠干等农家美食,让前来游玩的客人大快朵颐。

为了将竹源村特色美景、美食及传统民俗文化等旅游产业资源有机结合,经过悉心规划设计,打造出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参观土烤房群——漫步风水林——张氏家庙——包糍文化馆——乡愁馆——苗木基地——闽台嘉德农场——村部广场、松间客栈。游客来到竹源村,首先了解竹源村作为邵武传统烤烟发源地的历史,随后漫步风水林中看看参天古树,远眺巍峨道峰山,随后至包糍文化馆了解包糍文化,至乡愁馆翻看谱牒,来到嘉德农场感受台湾别样风情,最后到村部广场观赏池塘边休憩,观看傩舞表演、太极表演,于充满禅韵风情的松间客栈尝竹源美食,为游客带来既充实又放松的美好旅行。

二、建设美丽乡村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竹源村乘着美丽乡村建设东风,充分挖掘本地自然资源,依托万亩林地、千亩竹林、数十亩红豆杉林,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嘉德农业科技园、苗木基地;建设文化基地,打造福建民盟书画学会邵武创作基地、邵武乡土谱牒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站、垃圾运转站、风水林。同时,按照南平市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和2015年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标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向“森林人家•花香世界”型美丽乡村迈进。

1.整治卫生环境。村容村貌是一个乡村的名片,要植好树、改住房、治脏乱,增设施是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宜居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竹源村积极争取各方项目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新建垃圾转运站,购买保洁设施,引导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并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修复古民居环村水系统;美化绿化村中空闲用地等等。此外,结合“两违”整治,拆违章、做绿化,如今大街小巷干净了,房前屋后整洁了,花红了,草绿了,村民也更精神了。

2.建立管理机制。过去,垃圾“你扔我扔大家扔”,到处都是“脏乱差”。自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以户为单位,在道路清洁、门前三清、垃圾清运等方面按照网格划分,实行包格到人,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实现了村庄垃圾日产日清、村容整洁。在建立“村民诚信档案”的基础上,签定“门前三清”责任书,自己家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定期清理,垃圾要定点倾倒,柴草垛要进院,农机具要定点摆放,秋收粮食要定点存放,发动村民代表对环境维护进行监督,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利用好村民诚信档案,聘请退休干部对每户进行一天一小评、一周一中评、一月一大评的“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对网格员环境维护情况进行公示,并拿出专项资金对网格员进行考核奖补,群众慢慢明白,清洁不是干给别人看的,是让自己的日子更舒服。

3.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的配套设施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建设的重要保障,镇党委、政府建立资金筹措机制,确保资金持续投入。先后投资90多万元建设污水处理站和污水管网形成雨污分流;投资30多万元,完成600多米的鹅卵石水系沟渠;投资300多万元,拓宽大埠岗至竹源单改双车道生态路,解决以往旅游高峰期交通堵塞问题;争取省交通厅规划“镇镇有干线”项目,计划投资1300万元,新建205省道至大埠岗生态旅游公路;投资80余万元,完成大埠岗至竹源旅游漫步道建设;投资80余万元,实施夜景亮化;投资200万元建设4A标准游客接待中心及松间农家宾馆;投资15万元建设4A级旅游公厕;计划投资50万元,建设4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正在建设中;投资60万元,完善旅游标准系统、包糍文化馆、旅游网站、明信片等旅游配套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极大地提升了竹源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