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正文
助力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走向美好未来
2021-06-07 09:21:32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卓志沐

儿童早期发展的机会不应该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无论家庭状况如何,所有儿童都应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早期发展服务。弱势儿童获得早期发展服务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合力推动,给这群孩子一个托底和补偿性的服务,以打开每一个孩子上行的社会通道,让他们都能在同一片阳光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不同赛道上,获得公平起步的机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小店村一个天井里,站满了蹦蹦跳跳的孩子,阳光穿过四周的两层房屋,斜斜地照在他们身上,孩子身后的家长和老师正陪着他们一起跳手指操。这是由中国好公益平台与公益组织活力社区联合主办的“谁来负责2600多万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媒体研讨会的观摩现场——活力社区在北京金盏乡开设的活力亲子园项目点,此项目主要为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提供早期发展公益服务。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中国流动人口的总量逐年增加。同时,城镇流动和乡村留守儿童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637万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如何保障这些处于发育黄金期孩子的早期成长与发展,成为亟需关注的社会问题。

流动留守儿童亟需持续高质的早期发展服务

金盏乡是北京五环外的一个流动人口社区,小芳就居住在这里,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芳的家只有15平方米,“在家里,孩子只能在床上玩。”小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除了空间限制,儿童早期发展知识的匮乏是她遇到的最大育儿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小芳接触到为流动及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免费游戏场地的活力亲子园,在这里,大宝阅读、玩音乐游戏,小芳听讲座、参加读书会。一学期下来,大宝话多了,还交了好朋友,小芳自己也学到不少和孩子交流的新方法及互动技巧,她和宝贝成为活力社区名副其实的受益者。这样的经历,让她最终下决心生了二宝,并早早带二宝参加亲子园的活动。

研究发现,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那么,早期发展对0~3岁儿童有多重要?就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干部培训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蔡建华在研讨会上介绍,从出生到2岁,人脑重量不断増加,同时每秒钟有100万个神经元细胞突触连接。2~3岁婴幼儿大脑神经元细胞突触数量是新生儿的20倍,3岁幼儿的神经元细胞突触连接是成人的两倍。对0~3岁婴幼儿进行恰当的早期学习训练和经验积累,将促进其大脑形成并保留更多的神经回路,为以后的学习、应对挑战、社会交往和情感发展奠定基础。

蔡建华援引数据说明,儿童早期发展阶段每投入1美元,将获得4.1~9.2美元回报,远高于学校教育阶段和成人继续教育阶段的投资回报。

蔡建华告诉记者:“我们发现,不少流动及留守儿童的父母为孩子准备玩具、绘本,但存在准备的东西与孩子年龄段不相符的问题。”尽管近几年0~3岁儿童早期发展受到公众关注,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在接受儿童早期发展知识、技能方面付费意愿低、付费能力低,家长获得儿童早期发展知识的渠道有限,使得这些孩子无法享受到持续的、高质量的早期发展服务。“如何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知识、支持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干预儿童早期发展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他说。

赋能家长,推动儿童早期发展

养育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健康、营养、安全、回应性照料和早期学习五大方面。其中,早期学习是指为儿童提供探索和学习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书籍、玩具和游戏材料,通过家访型、中心型育儿项目等为儿童和家庭提供支持。目前,一些儿童早期发展公益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活力社区的亲子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活力社区执行总监侯蔚霞在研讨会上介绍,现实中,一些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照护人不能给孩子回应性的照顾,也不太了解孩子的需求,养育方式不科学。“我们首先让看护人意识到回应性照顾很重要,且需要他们在日常照料中持续实践。活力亲子园的活动目标是让家长获得更多育儿支持,发生改变,通过促进亲子互动,使家长学到育儿知识,了解孩子,更好地陪伴孩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认识了新朋友,提高了社交能力,变得开心、活泼、自信、有礼貌了。”侯蔚霞表示,在这里,一些流动及留守儿童妈妈借助参与活动和接受相关的培训,有机会成为亲子活动志愿者、实习生、兼职老师和全职老师,进而带动更多的妈妈、祖辈看护人参与,使更多孩子受益。

侯蔚霞说,从2012年初做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至今,活力亲子园已有100个项目点落地,去年的服务人数是13000多人,今年前5个月已有7000多人受益,估计今年会有18000人左右受益。

另一公益组织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也关注农村儿童的早期发展,他们最初选择河南一个偏远山区开展留守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在那里,95%的0~3岁孩子由祖辈照顾,其中一半祖辈只上过小学,另一半人没有文化。在他们看来,0~1岁孩子不哭就不用管他,所以,只要孩子能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祖辈们就放心地去忙自己的事情;对于会走的孩子,他们认为安全第一,比如有个奶奶,自己干活儿的时候就用绳子把孙子栓在树上,孩子的活动范围就是以绳子长度为半径的圆的面积,玩具则是地上的小石头或树叶。

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刘珊介绍,“我们与当地县民政部门合作,在每个村设立了育儿中心,聘请村内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孩子的妇女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育儿中心来,给予她们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再由她们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递给照顾孩子的祖辈,带动老人主动领着孩子到育儿中心来。”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也针对祖辈照护人开设一些育儿公开课,普及照护知识,比如如何关注孩子的需求等。一些爷爷奶奶来不了,项目组就把课程和活动场地搬到他们家门口和田间地头,方便其学习。如今,不少优秀的农村妇女成为育儿顾问,推动了当地0~3岁儿童的早期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站在起跑线上

国家重视儿童早期发展。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家庭对婴幼儿照护负主体责任。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重点是为家庭提供科学养育指导,并对确有照护困难的家庭或婴幼儿提供必要的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等基本原则。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试行)》,要求着力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

那么,在现阶段,谁来负责推动0~3岁流动及留守儿童的早期发展?对此,澳门同济慈善会北京办事处李黎认为,儿童是在家庭、社区、是在和父母互动中成长的。弱势儿童的早期发展,需要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比如相关的政府和企业部门介入,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公益组织介入,社区介入等予以干预,落实科学的家庭养育指导,使儿童和家长都受益。

蔡建华表示,“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发布的相关文件明确,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公共服务,但不是基本公共服务。我们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都曾呼吁过,最理想的目标,是拿出我国GDP的1‰做3岁以下婴儿照护,也可以考虑先将脆弱儿童列入基本的公共服务范畴。”

李黎对记者直言,因为收入差距、地域差距和社区环境的差距,弱势儿童获得早期发展服务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各界需要合力推动,给这群孩子一个托底和补偿性的服务。

蔡建华也认同说:“儿童早期发展的机会不应该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无论家庭状况如何,所有儿童都应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早期发展服务,这也是确保国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他表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看见、被重视,我们要打开每一个孩子上行的社会通道,让他们都能在同一片阳光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的不同赛道上,获得公平起步的机会,而不是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