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节日

来源:长江日报 | 作者:华智超 | 时间:2018-06-22

  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开始,金秋9月将会多一个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时间定在每年农历秋分,这是属于所有中国农民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规格之高实属罕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设立此节的信号意味、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节日赋予自然时间重要的节点、文化内涵。“中国农民丰收节”,将中国的农历时间重新唤醒,把“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的农历秋分提升至国家生活的重要时刻,它将为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农耕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丰收节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中国农耕文化,一如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在中国广袤的田园山水之间,中国人民在辛勤劳作中创造了不断开拓发展的农耕技术,以及由此孕育的祭祀、礼俗、人伦、情感等等,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诗意的关系,中国人对生命、宇宙、社会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由此塑造着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为所有中国农民设立的这个节日,更提醒着我们,中国的农村大地迎来的不仅是一场发展和振兴的机遇,更是一场全面融入民族复兴的浩荡文明进程。“乡村振兴”,一个简短的词汇,改变的将是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整个面貌,带来城乡关系的重构与交融。

客观来说,长期以来,在各种报道、舆论之中,农民是缺乏“存在感”的,甚至成为埋汰的对象。大城市的一个娱乐事件,甚至可以有铺天盖地的讨论,而许多农村地区,对于当地农民生存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大事,往往难以形成传播“流量”。许多扶贫干部在感叹,现在农村的青壮年都出走了,当地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往往匮乏。全面小康社会不能一边是凋敝落寞的农村,一边是发达繁华的都市。

我们有劳动节、教师节、医师节等崇高职业的节日,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民也应该有自己的节日。一个专属中国农民的节日,以国家态度重新确认农民在这个国家生活中的地位。乡村振兴,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生产要素与生活要素、经济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全面振兴,“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名称因而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

我国古代就有庆祝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传统。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逐渐变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了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不仅为农民营造精神的乡野,也激发所有的人对望山看水的乡愁,汇聚起人们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

距离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大约还有3个月的时间。3个月后,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定会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盛况空前。

□ 长江日报评论员 华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