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数据造假,危害的不仅仅是经济

来源:钱江晚报 | 作者:李晓鹏 | 时间:2017-01-22

近日,辽宁省主动曝光财政数据造假事件,披露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至2014年期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明了态度。该负责人认为,辽宁省能够公开对外确认财政数据造假,直面问题,不遮丑,不护短,既是对自身的反省和鞭笞,也可以对其他地区起到警示作用,值得肯定。

这次辽宁省曝光的数据造假,主要集中在虚增财政收入上,涉及的各个县、市,主要采用虚增地方税和非税收入的方式,有的则采用先征收后返还的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总之,一切都是为了报表好看,打肿脸充胖子。

民间常说,“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虚增的财政收入,可以证明自己领导有方,却不顾这些虚增的收入将会影响到老百姓将来的应缴税费,也会影响到转移支付给地方的份额。你财政收入都增加这么多了,统筹部分转移给你的就少一点呗。此外,上级一般都有考核指标,今年财政收入增加,明年就会增加任务,吃亏的,当然是当地老百姓。

造假的动力表面上来自于数字考核,实际上是“欺上瞒下”的官场文化作祟。同样是辽宁,2012年的鞍山市岫岩水灾,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死了38人,而事后当地政府上报数字为死亡5人、失踪3人。最后到2016年,才被媒体披露。如此众目睽睽,竟然数字造假到如此程度,当地的官场这股风气实在歪得很。

事实证明,凡是善于数字造假而提拔起来的干部,大多都会出问题。岫岩水灾时任鞍山市委书记的谷春立,于2015年8月落马,问题并不是出在造假上,但造假体现了操守。实际上,这些年来,单纯因为数字造假而不涉及其他问题的落马官员,几乎没有。岫岩瞒报,涉及到哪些具体的官员,这些官员应该担当什么责任,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次辽宁省主动曝光数据造假,涉及多个地方和部门。这种影响重大的造假事件,不可能只与一两个人相关,如果像处理其他数字造假一样,追责仅仅局限于极少数人,而保护大多数人,这就陷入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官场陋习之中。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策,都是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为此,马云在云栖大会上称,世界已经进入DT时代,数据不仅仅是数字,已经取代石油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建立在数据之上的人类经济,将有可能实现“按需生产”这一长久以来的梦想。

然而,美好的愿景是建立在所有的数据都必须真实有效的基础上的,任何对数据的篡改、造假,都将影响数据的效用。尤其是宏观经济数据这样带有根本性的数据,将极大地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政府无法做出真实的判断,提供不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政策,企业家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做出的生产指令,完全有可能血本无归。如果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数据时代到来这一预言的真实性也将受到质疑,就像劣质燃油一样,再好的车用了也会爆缸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