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死亡游戏

近日,死亡游戏“蓝鲸”(Blue Whale)悄然进入国内网络。不少人建立同名QQ群,吸引玩家开展游戏。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蓝鲸”玩家参与游戏后,需要服从管理员分配的一系列“任务”,最终以自杀赢得胜利。报道称,多起青少年自杀案疑与此游戏有关。

 资  讯 

“蓝鲸”游戏背后是青春期认同危机

即时 | 2017-05-22 08:08

目前“蓝鲸”游戏蔓延的势头已经被我国有关部门及时控制,在处理这一虚拟世界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还应当看到“蓝鲸”游戏背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打击自杀游戏要有雷霆之势

即时 | 2017-05-12 12:57

必须预见到,蓝鲸游戏的组织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修改名称等手段变种或伪装,甚至可能在潜伏一段时间以后再出来兴风作浪。

“蓝鲸死亡游戏”不是游戏而是犯罪

即时 | 2017-05-12 09:44

诚然,近些年来,“空心病”等描摹年轻人缺乏使命感的词汇越来越多,可即便承认绝大多数青少年精神空虚,也不能认为这就是他们参与死亡游戏的原因。

阻击“死亡蓝鲸” 游戏群不能一散了之

即时 | 2017-05-11 18:29

青少年都有一种寻求刺激的好奇心,然而在成长过程中,好奇心却被家长用恐吓的方式加以限制,好奇心得不到满足,“越恐惧、越好奇”。青少年的这个心理特征,被“蓝鲸游戏”利用了。只有坚决铲除死亡游戏的生存土壤,同时引导青年人向上、向善,死亡游戏才会真正地走向死亡,不再危害社会。

封杀死亡游戏,必须疏堵结合

即时 | 2017-05-11 18:10

封杀死亡游戏,必须疏堵结合。只有坚决铲除死亡游戏的生存土壤,同时引导青年人向上、向善,死亡游戏才会真正地走向死亡,不再危害社会。

远离“死亡游戏” 让青少年珍爱生命

即时 | 2017-05-11 17:46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家长、学校、社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能只做孩子完成作业的监督者和禁止上网娱乐的看护者。用适当的“死亡教育”引导孩子们远离“死亡游戏”,迫在眉睫。

死亡不是游戏,保护儿童没有商量

即时 | 2017-05-11 17:29

祖辈或邻人去世时,父母与孩子坦荡、适当地讨论死亡话题,同时进行珍惜生命的启发和引导,有利于孩子理解生死,建立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的理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大提高抵制死亡游戏的自觉性。

病态兴趣 不是“亚文化”

即时 | 2017-05-11 06:57

据报道,一款名为“蓝鲸”的死亡游戏出现在中国互联网平台,该游戏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各种自虐任务,并涉嫌教唆参与者自杀。个性、叛逆、多元都是好东西,但现在很多人谈起“主流文化”都难以启齿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认真反思一下了?

自杀游戏,当务之急是叫停

即时 | 2017-05-11 06:36

一款据说来自俄罗斯的自杀游戏——蓝鲸游戏正在世界蔓延,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杭州,也有不少青少年在传播这款游戏的内容。有人习惯于从教育、从社会寻找青少年被这些游戏吸引的原因,将之归结为某种社会缺陷所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