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直播

近日一款名为“水滴直播”的网络平台中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引起关注。参与视频直播的学校涉及多个省份,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均在其中,直播场景多为教室,也有学生宿舍。家长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能让他们“见证孩子的点滴”,也有家长担心出现安全隐患。有学生则坚决反对,“就算是为了监督学生,结果向公众直播,也太不顾忌学生隐私了。”

 资  讯 

网络直播不能跑偏

即时 | 2017-04-26 08:25

网络直播有多火,拿起手机,进入“手机应用商店”,搜索“直播”两字,数不胜数的网络直播APP霎时涌现。“美女”几乎已成为直播平台的标配,女主播可以靠才艺赚钱,也可以靠颜值吃饭。男主播生存似乎就要难一些,要是没有过人的才艺,又想吃这碗饭,唯有搞搞新意思,否则就只能“吃土”。创意也需要智商,智商不足又没及时充值,结果就可能像以下几位男主播。

近日媒体报道,韶关市两名男子分别在网上直播抓蛇和捕鸟,借助互联网“开拓销售”。不料遭网友举报,被当地森林公安联合网络警察逮个正着;广西桂林网络主播蒋某,为博眼球出“绝招”,凌晨2点多钟进入某村落无人居住的祖宅民房,表演“捉鬼”。日前,蒋某因为涉嫌寻衅滋事被象山警方给予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以前只听说过直播唱歌、游戏、睡觉、算命、扔单车,偶尔还有人打情色擦边球,现在可好,发展到抓蛇、捕鸟、捉鬼的地步,可谓“牛鬼蛇神”都上直播了。蛇类、鸟类等野生动物惹你了?仅仅为了直播吸粉,就肆意伤害它们,太不应该了。要是捕杀的野生动物属于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你们就摊上大事了。“捉鬼”更是无聊透顶,违背公序良俗,为社会所不齿。

说实话,我并不反对网络直播,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社会扁平化的体现,符合共享发展理念。要在过去,一个人想靠自己的才艺或颜值赚钱,有多么不易。自古华山一条路,传统的娱乐产品生产和供应模式,不会随便给新人机会。网络直播就不一样,进入门槛低,只要你有真本事,能让粉丝不停地给你刷礼物,你就是“明星”。

网络直播门槛低,让真正“有料”的草根成为“明星”的同时,也引来了无良无德的投机分子。他们拿低俗当噱头,以迎合低级趣味。网络发展到了今天,虚拟性一步步褪去,社会性一点点浮现,网络不能也不应成为道德盲区,更不能成为法外之地。要想网络直播不跑偏,自觉很重要——主播要有最低限度的职业自觉,靠偏门赚钱终非长久之计,弄不好还会受到惩戒;直播平台要有最大限度的约束自觉,不能因为利益勾连而对主播的直播行为睁眼闭眼,流量竞争要走正道,不能依靠低俗竞争;行政监管要有主动作为的管理自觉,除了关停违规平台这一手段,还应在事中监管上多安排一些力量。

直播课堂宿舍,学生答应吗

即时 | 2017-04-26 08:23

近日一款名为“水滴直播”的网络平台中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引起舆论热议。记者采访发现,参与视频直播的学校涉及多个省份,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均在其中,直播场景多为教室,也有学生宿舍。家长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能让他们“见证孩子的点滴”,也有家长担心出现安全隐患。有学生则坚决反对,“就算是为了监督学生,结果向公众直播,也太不顾忌学生隐私了。”(4月25日澎湃新闻网)

当今社会似乎进入到了一个没有什么不可以晒于网上的“直播”年代。连学生上课场景和幼儿园孩子睡觉姿态,都无所顾忌地荣登网络平台。孩子们学习与休息的课堂和宿舍,是可以表达个人意愿且不便别人窥测的相对封闭空间。可在摄像头的监控下,不仅让师生的行为一览无余地被他人窥测,甚至能够在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擅自外播,一举一动完全裸露于公众视野,这显然有失公平和有悖常理。

就心理感受而言,除了明星秀或做节目,几乎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摄像监控的探头之下,让他人在网络上随意点击观看。这其中不仅有安全隐患,况且,一旦得知自己的一举一动将被留影保存甚至外露,其心理压抑的精神负担和不自在的“自我表演”便难以避免,这不仅有碍于孩子们真实和放松地展示自己,久而久之更会引发心理问题。

从法律的角度解读,课堂直播更涉嫌对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人身安全的侵犯。我国《民法总则》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三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由此看来,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利益考量,无论是家长同意还是学校所为,对课堂和宿舍的随意监控直播,都难脱舆论对其违法侵权的质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成年人都忌惮隐私被窥测曝光的网络直播,如何就可以擅自替孩子们“做主”?更遑论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也需依法实施,谨防“权力”任性。

直播课堂不是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即时 | 2017-04-26 08:08

【直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看似是“为你好”,但恰恰是这种保姆式培养模式,让学生一些正常的行为受到极大约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成长。】

近日,一个名为“水滴直播”的网络平台上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引起热议。记者发现,参与视频直播的学校涉及多个省份,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均在其中,直播场景多为教室,也有学生宿舍。家长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能让他们“见证孩子的点滴”,也有家长担心出现安全隐患。有学生则坚决反对,“就算是为了监督学生,结果向公众直播,也太不顾忌学生隐私了。”

在全民直播时代,任何日常行为都可能被搬到直播平台之上。如果说,个人将自己的合法行为进行直播,不会导致太多情理纠葛,那么,将课堂甚至宿舍活动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就公开直播出去,就值得审慎打量。

直播中小学课堂并将画面发送给特定家长,这是不少中小学的做法。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不好好听课,或者授课老师不好好讲课,甚至可能对自己的孩子有非正常举动,比如过度体罚、猥亵等。所以,以为了孩子的名义,他们会要求学校在教室安装直播软件,以便随时看到孩子的情况。

但是,若没有取得同意、授权就将课堂行为直播出去,既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也损害了一些监护人的监护权利。要知道,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有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权。如果他们对可能侵犯孩子隐私的直播行为说不,学校就要考虑他们的意见,而不能简单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所谓民主原则,无视他们的意见。

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些学校在直播的时候,并不只是针对学生家长直播,而是公开直播。很多学生的相貌、衣着、行为举动完全暴露在陌生人眼里,如果被一些心怀不轨者盯上,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尤其是对一些幼儿而言,因为防风险能力较弱,他们更容易陷入危险。

侵犯学生隐私权还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直播带来的最大隐忧是:它会制造一种监控、压制氛围。一举一动都在镜头监控下,这让学生感到极大不自由。为了让镜头背后的家长满意,他们会刻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我表演,这对形成健全的人格没有好处。

正如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人发明了工具,反被工具所驯化。直播工具进校园,可作如是观。直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看似是“为你好”,但恰恰是这种保姆式培养模式,让学生一些正常的行为受到极大约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成长。值得格外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科技赋权的时代,各种新的互联网工具被应用到各种现实场景,确实会对人的生产、生活产生革命性变化,但如果它们违背正常的社会运转逻辑而强行入场,效果可能恰恰相反。

校园直播可以有,隐私意识不可缺

即时 | 2017-04-26 07:50

近日一款名为“水滴直播”的网络平台中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引起关注。参与视频直播的学校涉及多个省份,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均在其中,直播场景多为教室,也有学生宿舍。家长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能让他们“见证孩子的点滴”,也有家长担心出现安全隐患。有学生则坚决反对,“就算是为了监督学生,结果向公众直播,也太不顾忌学生隐私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校园直播的大军中,教室与宿舍等校园场所都被置于镜头之下,这也引起了较大的舆论争议。其实,这种随着直播新技术而来,并监督学生的新模式,能够在社会层面里引发较大的争议,就在于其属于“公开直播”,这里就有一个“隐私权”的问题。

从法律上来说,这样完全公开式的校园直播确实涉嫌对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人身安全的侵犯。再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样某种程度上侵犯学生隐私的公开直播,还可能给学生本身带来一种现实不适感,因为没人喜欢被别人随意监视。往深了讲,这不仅是对学生相关权利的一种侵害,更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

退一步讲,即使学生可以接受这种公开式直播,那让学生在面向整个社会的完全透明中,上下课、睡觉,对他们正常的校园生活也会带来一定影响,甚至会带来心理问题,这也算是“隐私权”问题带来的次生伤害。

其实,学校进行校园直播的初衷是想更方便监督学生并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如此初衷也可以理解。有人会说,靠这种直播的方式来监督学生,是一种懒惰的管理思维在作怪,其实不然。学生的校园监督和家校联系现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里不存在懒惰不懒惰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校园监督和家校联系的问题。显然,校园直播在这方面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其本身的存在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而且,要知道,在校园直播出现以前,大部分学校也都有摄像头,只不过只有学校的监控室能看到,这也算是一种有现实局限性的直播。但要注意的是,那时候的直播并没有引起波澜,学生们大多也都接受,还能规范学生的校园行为,也有着较好的监督效果。这便是现在的完全公开式校园直播需要反思的地方。

现在的完全公开式校园直播,说白了就是对过去那种摄像头监督模式的一种技术性现实改进。但是,技术改进了,思维也得跟得上。过去的那种模式,只有学校的相关老师才能看到,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几乎跟隐私权扯不上关系,也就没有所谓的直接侵害与次生伤害。可现在的情况是,对隐私权的侵犯成了现实,这是最明显的区别。在如此情况下,推行直播的学校和老师相应隐私意识的提升,便是最需要跟上的具体思维,这也是目前实际中最欠缺的方面。

即使真要进行完全公开式的直播,那也得经过每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许可才可以,哪怕只有一个人不同意,这样的直播就不该存在,这应该是原则,也是隐私意识的现实凸显。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