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公务的士

日前,有媒体报道,“为保障公车改革工作,合理有效配置公车资源,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将推出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家庭用车定制服务。”这个服务称为“公务的士”,“乘车人员须出示公务员证件方可搭车”“因私出行的公务员可享八折优惠”……这引发关注和质疑。

 资  讯 

“公务的士”真是市场逻辑?

即时 | 2016-09-27 09:49

公车改革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所以不难理解福州“公务的士”的报道一出就引发了广泛争议。舆论汹涌,以至于福州市发改委车改办负责人不得不赶紧通过中央级媒体澄清:“公务的士”是企业自身设计的方案,完全属于市场行为,政府没有参与;对于“公务的士”,福州市没有给予任何投入与补贴,也没有签署任何合作协议。权且让我们相信这位负责人的说法,但争议背后折射出的一系列有关“市场”的话语逻辑,却很值得思考。

归结起来,这场争议的焦点就是所谓的“市场行为”。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说法是,“此次推出的‘公务的士’是一项旨在开拓市场的商业行为”。这与福州车改办负责人的说法“不谋而合”。按理说,市场经济下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就像一个日化公司的洗发水会针对不同消费者分系列、差异化定价,连地铁、公交都设了老弱病残座,一家出租车公司从“开拓市场”出发,针对一部分人分流出一部分车辆在“政府办公区外待命”进行“促销”又有何不可?君不见,有人拿“商品销售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并不少见”“网约车大多都有打折优惠”来为“公务的士”辩护么?

然而,这种乍听好像有理的逻辑,从学理到经验都经不起推敲。的确,市场经济下企业会有差异化定价策略,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这种差异化是建立在统计意义上的,且不是以身份识别为“准入”前提的。举例来说,定价分别为80元/支和8元/支的牙膏,虽然形式上指向了不同收入人群,但这个人群究竟是谁是模糊的,并且当前者摆在货架上时并未明确限制人群购买,哪怕是一个经常买8元/支牙膏的人,只要他乐意也可以购买。可“待命”的“公务的士”是面向每个用户平等开放么?就像有网友设想的:“路边两个等的士的客人,一个是八折票价的公务员,一个是票价不打折的老百姓,谁上车?如果是公务员上车,估计这台的士开不走!”但按照市场原则,理应价高者优先得到服务啊?明显高于市场流行配置的车辆,以打折的价格面向特定的群体,这样的定价方式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倘若这都合理,保不齐还有“公务楼盘”“公务幼儿园”呢。

福州车改办负责人强调“没有给予任何投入与补贴”的潜台词是,“公务的士”属于自负盈亏。这无疑为政府撇清了不少直接责任,但由此又会引发一连串疑问:假使“公务的士”运营后亏损了还会继续么?如果继续运营,这个缺口虽然形式上没有得到财政补贴,但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终究是由谁来承担?如果“公务的士”没有亏损,那么自然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只对特定群体开放,岂不相当于限定买8元/支牙膏收入水平的人不许买80元/支的产品,形成公然的身份歧视?更重要的是,无论“公务的士”最终亏损与否,考虑到所属公司的公有制性质,当地相关部门都应该及时对这种明显不符合市场平等规则的经营策略予以纠正,而不是简单地撇清责任。

“公务的士”究竟如那位车改办负责人所说是企业在创新服务过程中“借机炒作”,由此引发了公众误解,还是有其他缘由,外界自然不得而知。综观这场争议,与其说让人们看到了公车改革过程中去除既得利益之难,倒不如看成是给大家上了一堂很好的政府经济学课。全面深化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如果市场只是围着政府转,或者用一套伪市场的逻辑来改革,恐怕到头来依然是换汤不换药。

政府回应“公务的士”不能止于撇清自身

即时 | 2016-09-26 17:46

日前,有媒体报道,“为保障公车改革工作,合理有效配置公车资源,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将推出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家庭用车定制服务。”这个服务称为“公务的士”,“乘车人员须出示公务员证件方可搭车”“因私出行的公务员可享八折优惠”……这引发关注和质疑。(9月26日《人民日报》)

“公务的士”的消息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引发民间热议,更有中央级媒体刊文批评。福州市车改办负责人通过《人民日报》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是主动回应舆论关切的良性举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公众疑虑。但这一回应并非完美,在对待“公务的士”的态度上没有明确表态,这项带有特权意味的“公务的士”是去是留仍无定数。

在公车改革的敏感档口,即便推出“公务的士”属于企业行为,政府部门也不能在这一问题上态度模糊、暧昧不清,更何况这一行为的实施主体并不是单纯的民营企业,而是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下属子公司,同样带有“公”的身份。两者联系起来,难免让人浮想联翩,争议将始终存在。

除了对公权滥用以及衍生腐败的担忧外,推出针对公务员的定制的士也有浪费社会资源之嫌。据媒体测算,目前福州市共有出租车6445辆,常住人口750万,每万人出租车拥有量是8.59辆,在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提出的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的出租车标准。应该说,福州的出租车资源是很匮乏的,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专门拿出100辆供公务员专用,不是对公共资源的侵蚀吗?

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都应该合理有度,而推行“公务的士”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一是与车改精神相悖,车改的目的就是为了取消特权、节约资源、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公务的士”专门为公务员提供服务,实际是一种变相的特权,也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侵害公共资源。正如上文所说,福州的出租车资源匮乏,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更便利服务,而不是从有限的蛋糕中割下一块供公务员专享。三是容易滋生变向腐败。公务员是否会借“公务的士”以行公务之名谋个人私利之实,或者用公款支付私务的费用等,都很难进行监控,存在滋生腐败的风险。

对于企业实施的不合理行为,政府部门应该果断加以纠正,而不是放任企业随意施为,特别是关系到重大政策落实、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不能满足于撇清自身,而要主动作为,全力维护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

 

公务的士,坐还是不坐

即时 | 2016-09-26 08:47

【公务用车取消之后,马上一款贴心的服务及时送达——福州公交出租汽车公司首批推出的“公务的士”近日引发争议。】

公务出行用车,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这是大势与方向。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谁都欢迎。但是福州这款为公务员公务用车的“定制”服务,100辆车都是帕萨特的1.8T行政版,起步价15元,起步里程3公里。这价格搁全国来说都不算低。以北京为例,北京发改委公布价格上调之后的出租车起步价为3公里13元,每公里租价2.3元。杭州今年公布的出租车起步价为11元。福州这“公务的士”,先不说有没有经过职能部门批准,光这价格,明显是收高了。

福州的“公务的士”价格高,是因为车子好。但是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经济学理论,未来为之买单的,还是公务机关。这也不去说了。关键是,出租车公司给公务用车提供的“定制”服务,是将车改之后的公务用车,又推到了一个与社会普通群体完全区别开来的特殊服务之中。包括车辆档次、准点抵达、安全品质等等,都与普通百姓保持了品质上的距离,而且这些服务品质,却依然还是纳税人给缴的。人们不禁要问,公务用车,连车改后的市场服务都要跟普通百姓区别开来,究竟是谁想跟老百姓拉这么大距离?

我们再来看看福州“公务的士”提供给公务员这个特殊身份的另一款特殊服务。按照出租公司规则,除了为政府部门、机关单位提供定制服务,还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因私个人出行的公务员,可享受8折优惠。公司强调,只针对公务员,所以乘车人员必须出示公务员证件。

汤里来,水里去。优惠给公务员家庭私人用车的钱,本质上还是拿公务用车赚来的钱,拿出一部分让利给公务员私人用车时的消费。在出租公司嘴里,这是“帮助它,先服务它”,但是在旁观者眼里,却是“拉住它,先诱惑它”,公务员私人用车的服务也沾了公务用车的光。

其实从“公务的士”的服务程序设计中,可以看出过去“赚公家钱”时,生意人惯用的套路影子。想赚更多公家的钱,就要“服务”好公家的人,尤其是以私人的角色出现的时候。福州出租车公司推出的“公务的士”,照顾的是公务机构与人员的感受,唯独没有顾及的,是民众的感受。

有定制的服务送上门来是一回事,公务机关能不能大咧咧笑纳是另一回事。福州的“公务的士”,考验的不是服务的提供方“生意经”水平,而是面对扑上来的特殊效劳,公务机构所应有的“政治”智慧。取消公务车,补贴也给了,就是让你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出行。这点事都做不到,你让老百姓怎么说你呢?

“公务的士”急需挂上“民意挡”

即时 | 2016-09-26 08:29

【地方国有企业进入公务用车市场,要严格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逻辑,决策、经营过程公开透明,并对经营绩效进行审计。同时,“公务的士”要成为“阳光的士”。】

据报道,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日前首批推出100辆“公务的士”,在为公务员提供公务用车定制服务的同时,还可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据了解,首批投入的100辆“公务的士”,将针对各用车单位的不同需求,提供实时用车、会务或中长途用车、定点保障这三种服务方式。

福州“公务的士”让公众看到公务用车改革的复杂性与反复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部署,公务用车改革被寄予厚望——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消除铺张浪费、破除“官本位”;有利于树立改革信用、转变政府职能;同时,亦有利于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但是,由于公务用车制度沿袭数十年,改革难免面临诸多新问题。譬如,公务出行服务究竟该谁来接盘?淘汰下来的公务用车以及相关资源如何处置?公务员如何才能适应新形势?这些问题,无不体现出公车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公务用车改革的“换挡期”,一些地方都在尝试进行配套制度改革,“公务的士”等改革方式也不是第一次出现。福州“公务的士”作为一种增量改革的新尝试,具备一定的探索意义,至于效果如何,有待在实践中观察,目前不好贸然下结论。先说说民意,公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务用车改革?顶层设计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所定的基调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按公众理解,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就要一竿子插到底,公务用车由社会来办,不再姓“公”。现在,既有传统出租车,又多了网约车,市场供应是充足的、有保障的。而在公务员层面来说,既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各级财政花了不少钱进行赎买,车改补贴也都陆续下发,公务员就应该像普通老百姓一样,该自己开就自己开、该坐公交就坐公交,适应新形势,进入新常态。

此次福州“公务的士”之所以引起社会关注,是因为公众对决策过程和实践结果,还是有质疑与担忧。比如,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是福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福州市公交集团是“一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见其官网),地方国企提供公务用车服务,如何操作才能体现公务用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此举究竟是出于当地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还是公交出租汽车公司主动“献媚”?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市场行为,还是不计成本地满足某些人的老习惯?假如企业经营赚不到钱,是任由地方国企亏损,还是向政府要财政补贴……凡此种种担忧,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保持沟通与回应。

也就是说,公车改革事关公共利益,公众不希望看到公车改革之后,还有人手中拿着公车补贴,屁股还沾着“公车”的光;而地方国企姓“公”,国有资产应当用好,产生充分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因此,地方国有企业进入公务用车市场,要严格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逻辑,决策、经营过程公开透明,并对经营绩效进行审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公务的士”要成为“阳光的士”,用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为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此,“公务的士”才能与民意形成良性共振。

“公务的士”只是个市场笑话

即时 | 2016-09-26 07:57

9月24日,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首批推出100辆“公务的士”,在为公务员提供公务用车定制服务的同时,还可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据了解,福州公交出租车公司首批投入的100辆“公务的士”,将针对各用车单位的不同需求,提供实时用车、会务或中长途用车、定点保障这三种服务方式。其中,提供定点保障服务的车辆会停靠在福州市政府办公区外待命,以供调配。价格采用约租车计费标准,现场结算,谁使用谁支付。

“公务员专用出租车”的创意到底源自哪里?无论是来自当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还是来自当地公交出租车公司,从本质上讲,这都是在把公务员往“火上烤”,是在给公务员制造不自在。

自中央八项规定公布以来,一时间吏治刷新,弊革风清,这不仅体现在“反四风”取得了明显成效,还体现在围绕在公务员头上的迷雾得到了廓清。在传统语境里,说起公务员个个头头是道,但公务员平时是怎样的,如何工作生活,其实大家十分陌生。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务员开始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不仅公务员习惯了现在的工作生活方式,而且舆论也认可了公务员现在的工作生活方式。从打破官本位的角度出发,这其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推动车改,既有节省成本的考虑,也是刷新吏治的考量。但是,福州推出的“公务员专用出租车”,却在相当程度上消弭了这样的努力。试想,公务员打车有专用,公务员吃饭有没有专用,公务员住宿有没有专用,公务员办公有没有专用?沿着这样的逻辑,一路专用下去,这不是让公务员成为“特殊的人”,有意与社会保持脱节吗?

当地推出“公务员专用出租车”,不知是基于怎样的初衷。如果是因为嫌普通出租档次低,这只能说明当地作风建设还存在很大问题。同样的出租车,普通百姓能打,一般白领能打,一些“成功人士”也能打,为什么公务员不能打?如果是因为考虑到公务员“打车难”,也不具备可取性。试想,“打车难”是一个普遍状态,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境遇。弃大众“打车难”于一边,单独针对公务员提供“私人定制”,说好的“与群众坐一条板凳”放到哪里去?

言及这里,不禁想到市场上曾经出现过的“领导专用电脑”。2012年1月,一款自称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制的平板电脑“红派壹号”蹿红网络,单机售价达9999元。甫一出现,就被舆论认为是人为制造官本位,而且断定不会有市场。几年过去了,市场还有“领导专用电脑”吗?与此同理的是,公务员不需要“专用电脑”,又何需“专用出租车”?对于公务员来说,打车的过程,其实也是“接地气”的过程。如果身同体会碰到“打车难”,正好增强解决大众出行难的决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应该相信,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公务员不会把自己与普通百姓割裂开来。而在大众普遍打车难的语境下,真正有情怀的公务员更不会“先天下之乐而乐”,只顾自己享受“专用出租车”。换言之,在一个清风扑面的政治生态里,“公务员出租”不会出现,即便出现也不会受到热捧。这也注定了,在作风建设清风吹拂下,“公务员出租”只是个市场笑话。倘若“公务员出租”在各层各级推广开来,而且“活得很滋润”,这只能说明当地政治生态出现了问题,作风建设存在不彻底、不到位的一面。

还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公务员出行难,所以就增加了100辆车,那面对大众出行难,为什么就不可以增加出租配额呢?出行难不分公务员和大众,更应该像重视公务员一样重视大众出行难。

公务的士能否刹住“车轮上的腐败”?

即时 | 2016-09-22 21:34

据了解,福州公交出租车公司首批投入100辆“公务的士”,采取定点保障的方式,分别在乌山大院和东部办公区就地待命供调配。定点保障方式采用约租车计费标准,现场结算,谁使用谁支付。若是公务员因私出行,单趟按表打8折收费。(9月22日《福州晚报》)

公务的士上路,打通车改“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国各地实施了公车改革,但一些地方的车改效果并不明显。首先,发车补,因为客观上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一直难逃“公车改革等于公务员加薪”的非议。再者,一些地方擅自扩大了“保留公车”的范围,出现了“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不良现象。今年3月31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工作座谈会上,记者惊讶地发现,去年已启动货币化公车改革的深圳市,8个与会单位的10名官员,竟带有8名司机。其中有7人,都参加了车改,也都领取了车补。这显然背离了车改初衷。

福州版“公务的士”首先从根本上规避了上述弊端,表明公务用车向市场化改革迈了一大步。同时,“公务的士”是公车改革好范例,不仅可以减少行政成本,而且能有效避免公车消费中的“烧钱”之弊。再者,“公务的士”将能遏制公车私用等违纪行为。公车集中调度后,相关用车记录一目了然,更容易发现“车轮上的腐败”。特别是,“公务的士”不仅加装GPS监控,还喷涂明显的标识,若发生违规现象,或是公务员出入公务活动不应涉及的娱乐场所,可方便市民监督。

可见,“公务的士”上路,打通了车改“最后一公里”,值得各地仿效。实施公车改革,应始终坚守节约开支的政策底线。各地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务用车实际情况,鼓励公务员自行购车或乘坐“公务的士”等社会公共交通车辆,解决公务交通问题。特别是,要规范“公务的士”运营过程中的使用门槛及经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账本甚至各部门的用车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避免“公务的士”沦为披着马甲的公车。[详细]

然而,要警惕公务的士异化成“公车替补”

让的士“待命供调配”,潜台词则是:随时供调遣。这不仅打乱了出租车依靠市场竞争这一核心,更有将市场竞争主体变相充公之嫌。而“公务员因私单趟按表8折收费”“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等,则完全是将家庭用车纳入了公务范畴,这与公车私用并无本质区别。

尤其是给“的士”贴上“公务用车”字样。如果是以往的使用公车,如此打开天窗亮身份,这既是民众知情权的需要,更是公务员用车接受监督的必要前提,值得肯定。问题是,“公务的士”的本质不在“公务”而是“的士”。纯粹市场化的“打的”,根本无需知道坐车者是谁。未上车先亮身份贴标签,本身就是搞特殊化,与其说是为了便于接受监督,但还是免不了有特权思维作祟的嫌疑。

民众关心公车改革,不过是对公车私用的焦虑使然。这促使我们花大力气改掉一些地方的奢侈攀比购车风,改掉官员对公车的依赖性,提升政府公信力。出于现实因素考量而采取诸如外包服务等模式,因有其独特优势而渐次成为各地首选,但既然发放了车补,怎么出行就已经交给了市场,政府还是别随意伸手干预了。[详细]


要杜绝“车轮上的腐败”,还需织起监督网

因此,对公车使用的监管不仅不能放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保证公车改革的目的落到实处。

首先要建立公车租用的管理制度。从申请、审批、派车、支付等各环节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管理规定,比如要求叫车单位要提交证明材料证实公务活动的真实性,派车单位则要核实实际用车与申请内容是否相符,对于超出申请内容的用车要求要严词拒绝并登记上报。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日常审查制度。要将单位叫车纳入统一的监管平台,划定每年度叫车次数和费用支出的上限,对于叫车服务频繁或者费用明显偏高的单位要及时组织核查,每年度将各单位的叫车情况及支付进行公开接受监督。

第三要严厉查处发现的腐败行为。对于发现的违规和腐败行为要严厉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实行对领导干部和单位考核“一票否决”,最大限度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社会各界都要对公务用车租赁使用等行为进行监督,共同织起防范“车轮上腐败”的监督网。[详细]

精彩短评

“公务的士”消融市场化坚冰

福州公务的士采取车辆租赁模式,由市场化公司提供车辆,出租给公务人员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杜绝了公权力的参与,车辆的所有权由出租公私享有,而公务人员只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反之,对于车辆租赁公司来说,其具有市场化的属性,必然会感受到市场竞争力,在费用的支出上“打八折”也是明智之举。市场化的手段面前,能够触及公车改革的痛处,消融了之前市场化改革的坚冰,必然会刹住“车轮上的腐败”,避免权力自肥。(刘建国)

 

别让“公务的士”成“公车替补”

即时 | 2016-09-22 20:54

据了解,福州公交出租车公司首批投入100辆“公务的士”,采取定点保障的方式,分别在乌山大院和东部办公区就地待命供调配。定点保障方式采用约租车计费标准,现场结算,谁使用谁支付。若是公务员因私出行,单趟按表打8折收费。(9月22日《福州晚报》)

众所周知,取消公车对应着发放车补。而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目前公务人员车补均已打入个人专属账户。这也就意味着,使用公车的历史就此终结。今后公务人员执行公务,怎么出行就属于纯个人的事,完全交给市场,一切由自己做主自己买单。当然,出于微观主体的差异性考虑,通过政府组建公车服务中心等模式,以保障公务人员执行公务之效率,不是不可以,但不可越俎代庖。

譬如让的士“待命供调配”,潜台词则是:随时供调遣。这不仅打乱了出租车依靠市场竞争这一核心,更有将市场竞争主体变相充公之嫌。而“公务员因私单趟按表8折收费”“为公务员家庭用车提供服务”等,则完全是将家庭用车纳入了公务范畴,这与公车私用并无本质区别。

尤其是给“的士”贴上“公务用车”字样。如果是以往的使用公车,如此打开天窗亮身份,这既是民众知情权的需要,更是公务员用车接受监督的必要前提,值得肯定。问题是,“公务的士”的本质不在“公务”而是“的士”。纯粹市场化的“打的”,根本无需知道坐车者是谁。未上车先亮身份贴标签,本身就是搞特殊化,与其说是为了便于接受监督,但还是免不了有特权思维作祟的嫌疑。

民众关心公车改革,不过是对公车私用的焦虑使然。这促使我们花大力气改掉一些地方的奢侈攀比购车风,改掉官员对公车的依赖性,提升政府公信力。出于现实因素考量而采取诸如外包服务等模式,因有其独特优势而渐次成为各地首选,但既然发放了车补,怎么出行就已经交给了市场,政府还是别随意伸手干预了。

 

公务的士也要警惕“车轮上的腐败”

即时 | 2016-09-22 20:40

明日,福州市直参改单位取消的公务车辆将就地封存。为保障公车改革工作,合理有效配置公车资源,明日起,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将无缝对接,首批推出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家庭用车定制服务。(9月22日《福州晚报》)

虽然车改之后很多单位名义上不再保留自有公车,但在租赁车辆上依然有很大的自主权,如果对公务用车定制服务放松监管,“车轮上的腐败”仍可能以变种形式继续存在。

从福州公交出租汽车公司提供的定制服务来看,共有实时用车、会务或中长途用车、定点保障三种方式,用车单位可通过电话叫车,公司根据约租车的时间和距离来计价。叫车和派车就在用车单位和汽车公司两者之间完成,缺少第三方参与监督。是否用于公务活动全由叫车单位说了算,派车单位无法对用车单位的真实用途进行核实,这就可能导致租用公车用于私用或者以租车形式变向为领导干部提供专车服务等违规现象,或者产生以私人名义租车却由公款支付等变种腐败行为。

因此,对公车使用的监管不仅不能放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才能保证公车改革的目的落到实处。

首先要建立公车租用的管理制度。从申请、审批、派车、支付等各环节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管理规定,比如要求叫车单位要提交证明材料证实公务活动的真实性,派车单位则要核实实际用车与申请内容是否相符,对于超出申请内容的用车要求要严词拒绝并登记上报。

其次要建立严格的日常审查制度。要将单位叫车纳入统一的监管平台,划定每年度叫车次数和费用支出的上限,对于叫车服务频繁或者费用明显偏高的单位要及时组织核查,每年度将各单位的叫车情况及支付进行公开接受监督。

第三要严厉查处发现的腐败行为。对于发现的违规和腐败行为要严厉查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一起,实行对领导干部和单位考核“一票否决”,最大限度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社会各界都要对公务用车租赁使用等行为进行监督,共同织起防范“车轮上腐败”的监督网。

 

公务的士上路,打通车改“最后一公里”

即时 | 2016-09-22 20:11

23日,福州市直参改单位取消的公务车辆将就地封存。为保障公车改革工作,合理有效配置公车资源,23日起,福州公交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将无缝对接,首批推出公务用车定制服务及公务员家庭用车定制服务。记者了解到,福州公交出租车公司首批投入100辆“公务的士”。(9月22日《福州晚报》)

目前,全国各地实施了公车改革,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毫无疑问,如果配套措施迅速跟进,各地执行有力,公车改革在破除官本位,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开支,更加便捷、透明保障普通公务出行,特别是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遏制“车轮上的腐败”等方面,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然而,从一些地方车改效果来看,显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发车补,因为客观上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收入,一直难逃“公车改革等于公务员加薪”的非议。再者,一些地方擅自扩大了“保留公车”的范围,出现了“公车照坐、补贴照拿”的不良现象。今年3月31日,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工作座谈会上,记者惊讶地发现,去年已启动货币化公车改革的深圳市,8个与会单位的10名官员,竟带有8名司机。其中有7人,都参加了车改,也都领取了车补。这显然背离了车改初衷。

如此语境下,福州推出“公务的士”,首先从根本上规避了上述弊端,表明公务用车向市场化改革迈了一大步。同时,“公务的士”是公车改革好范例,不仅可以减少行政成本,而且能有效避免公车消费中的“烧钱”之弊。再者,“公务的士”将能遏制公车私用等违纪行为。公车集中调度后,相关用车记录一目了然,更容易发现“车轮上的腐败”。特别是,“公务的士”不仅加装GPS监控,还喷涂明显的标识,若发生违规现象,或是公务员出入公务活动不应涉及的娱乐场所,可方便市民监督。

可见,“公务的士”上路,打通了车改“最后一公里”,值得各地仿效。实施公车改革,应始终坚守节约开支的政策底线。各地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务用车实际情况,鼓励公务员自行购车或乘坐“公务的士”等社会公共交通车辆,解决公务交通问题。特别是,要规范“公务的士”运营过程中的使用门槛及经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账本甚至各部门的用车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避免“公务的士”沦为披着马甲的公车。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