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值得深思的是,在一个正在走向多元化的社会中,为什么一件绯闻的反响竟如此强烈?为什么“狗仔队”的手法却被大家普遍接受?

昨日凌晨,随着演员文章在微博上正式致歉,喧闹一时的“出轨”传闻终于得到证实。几天来网友们的激辩、指责、恶骂等,在一片“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哀叹中渐渐消停。

别人出轨,与你何干?难道你过去相信的是别人的爱情?从此番纷扰中,不难品出非理性的味道。

不否认,公共人物应约束自身行为,起到表率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隐私权。隐私权是一种人格权,受法律保护,我们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尊重自己的隐私权,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包括明星在内。

当然,公共人物占有更多公共资源,如不能善用,可能对公众利益造成伤害,因此对公共人物的隐私理应有监督,但前提是最大化保护其隐私权,这就需要专业机构介入,以清晰划分出其中涉公部分与私人部分,区别对待。

回到该案,文章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在哪里?是否会给公众带来伤害?连这个基本问题都还没搞清,便通过跟踪、偷拍等手段,将其隐私曝光于天下,至少欠妥当。

从道德角度看,这很痛快,惩罚了逾矩者,可问题是,公众的反应难以预判,万一罚非所当,客观上也无法弥补。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了,远有阮玲玉,近有韩国明星张紫妍,她们都是众口铄金的牺牲品。人只有一次生命,它是如此宝贵,不论如何,不应让类似的悲剧再发生了。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不能将道德变成一个硬指标,更不能用暴力的手段强制他人遵从。

值得深思的是,在一个正在走向多元化的社会中,为什么一件绯闻的反响竟如此强烈?为什么“狗仔队”的手法却被大家普遍接受?

一方面,这与我们缺乏尊重隐私权的传统有关,另一方面,是消费主义对心灵的戕害。早在1835年,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就提出警告,当人们丧失了精神生活,就有可能把一切神圣的东西变成集体的狂欢,最终使人的灵性与尊严完全泯灭。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未来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这需要保持向上意识与奋斗精神,绝不能落入“未富先衰”、“未富先奢”的陷阱中,对于集体追逐无聊事件的现象,应有高度警惕。

原标题:议论明星“出轨”不都是“八卦”

昨日零时,陷入出轨丑闻的演员文章在微博上发表致歉声明,承认自己“辜负了所有对我寄予期望的人”。即便如此坦诚,但舆论对他的批评甚至责骂仍在继续。而明星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引发热议的重要话题。

明星隐私受限别存侥幸心理

娄士强:明星的情事总能引爆舆论,这一次,文章、马伊琍、姚笛的微博瞬间就铺满了回复,就连一个昵称是“文章”的网友也不幸“中枪”。

王封:从马伊琍此前的微博内容来看,文章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但公开的报道已然证明,文章、姚笛密会的诸多细节,完全在“狗仔”的掌控之中。看来,想做明星就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拥有隐私了。

许建立:有那么多眼睛盯着自己,明星们要更加自重自律,珍惜自己的家庭和声誉,不能对“见不得人的事”抱有侥幸心理。正应了那句老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旦东窗事发,只能害人害己。

行为影响公众更须以身作则

王封:明星们的曝光率高,受关注度也高,他们的情感纠葛往往会产生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此前姚晨和凌潇肃、王菲和李亚鹏这两对的离婚,就让很多人感叹“不相信爱情”或是“感觉不会再爱”了。

许建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明星的行为对社会公众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比方说,他们穿什么衣服、喝什么饮料、开什么车,就很容易被模仿。不然的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商家花大价钱请他们做广告呢?

娄士强:所以说,明星就应当比普通人更加注重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公众对明星的期望。当然,兼济天下未必用金钱,也可以是热衷环保、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生活方式。

王封:就算做不到兼济天下,起码也要独善其身吧。塑造一个美好的东西很难,但要打碎它却相当容易。我希望,“日后再不负人”的道歉越少越好。

对家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娄士强:其实,平时有关娱乐明星的新闻很多,真正能引爆舆论的还是那些与家庭有关的问题。文章这次饱受批评,关键就在于他伤害最深的是妻子和孩子。

王封:一说到家庭,大家容易产生同感。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众多的家庭关系组成了整个社会关系。社会要想和谐,家庭的和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许建立:的确,如果常见于娱乐圈的“劈腿”、“出轨”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被当成家常便饭,对婚姻的道德和法律约束,也就不被人重视了。这种影响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极具破坏性。

王封:明星们对自己的家庭和家人负责,既是过好自己的私生活,也是传播爱家、爱社会的正能量。最基本的家庭责任都不愿承担,平常面对公众的那些“山盟海誓”,也只是一种伪善。

娄士强:相比戏中的角色,即便是对专职的演员而言,还是扮演好自己在家里的角色更重要。

“周一见”这个关键词,是围观群众不能承受之瘙痒,使事件保鲜时间延长。

昨天凌晨零点零四分,劈腿男文章发布长微博,向5000万粉丝展示了“负”字的两种写法。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十小时后,这条微博的转发突破100万,超越了天后王菲宣布离婚微博77万的转发总数,不会写文章的文章创造了微博信息扩散新纪录。

这甚至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微博,不是说活跃度下降,没人玩了吗?

在面对刷屏加屠版的微博时,一个细节往往被激动的围观者忽略掉——文章和马伊琍在发微博时,都使用了“粉丝头条”功能。两条相隔三分钟的、面对八千多万粉丝的头条微博一起放出,虽须花费三四十万的推广费用,却是营造出微博新闻爆点的不二法门。即将出刊的某媒体内容被瞬间秒掉,新闻成了旧闻,八卦事件背后,闪现的是经典传播学案例的影子。

当然,新浪官方也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地毯式推广,在微博手机App上,凌晨的值班团队手忙脚乱直接加上了一个全黑色的板块,上书“文章发博承认出轨”。单条微博的右侧推荐话题花样翻新,从#我做了别人的小三#到#看热闹不怕事大#,把新闻事件的剩余价值彻底榨干。

但如果冷静下来推敲,这件事其实并不符合传播规律。一是,论社交网络单条信息传播之最,中国有王菲,美国有Ellen Degeneres,后者在奥斯卡上的全明星合影,短时间内就创造了130万次转发的纪录。然而无论是小金人颁奖典礼,还是王菲那个周五晚上发布的离婚微博,都是网友使用社交媒体的高峰期。文章的这条道歉微博却是在周一凌晨发布,绝非网友使用微博的高峰期。

二是,微博有个48小时定律:不管多么尖锐棘手的问题,只要当事人保持48小时静默,大众的注意力会迅速被下一个热点吸引。文章的感情危机话题,最早是在上周五傍晚由媒体人预热的。到了周一凌晨,早已超过48小时,这期间文、马、姚三方都未表态。

其实,本次事件引人深思的一点,正是挑战了微博事件48小时发酵到结束的规则。“周一见”这个关键词,是围观群众不能承受之瘙痒,使事件保鲜时间延长——上周六时,文章劈腿已经占据新浪微博热门话题TOP5的三个位置;到了周日上午11点,有关文姚的百度热点趋势已经直线飙升;被吊足胃口的网友更是不甘等到周一,纷纷来到当事人的微博主页围观。整个周末,网友们情绪一边倒地谴责文、姚,对马伊琍则报以同情和支持。

没错,2014娱乐第一词,实乃“饥饿式营销”和精准推广的天作之合。要知道,在现代社会忍耐几十分钟信息的获取,是非常痛苦的。而“陪‘好男人’裸婚的女人却输给了一起演裸婚的女人”这么撩拨的事情,却要忍耐两三天并在爱恨交织中翘首等待……

通过分析这个传播学案例,会发现爆料媒体、新浪微博、当事者团队,都在主动地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和规律,以期达成自己的目的。无数网友被调动起吐槽的激情,而正是他们这些水滴汇成了一股巨潮。 □伯通(媒体人)


@文章同学(演员):时至今日都是我咎由自取,错就是错,与任何人无关。我文章,在生活中写就了一篇大错的文章。愿日后再不负人。

@马伊琍(演员):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周一见”的他们

@文章同学(演员):@陈朝华 @谢晓两位领导,我错了,全是我一个人的错!你们都为人父母,请问何时可以结束?要玩跟我玩,别涉及任何人,我陪你!我贱命一条,陪你们到底!

@陈朝华(资深媒体人):文章先生,既然艾特我了,就以个人名义说几句。第一,作为出品人,我郑重地说,我们只是进行新闻报道,呈现事实,我们一直很敬业,不是在玩;第二,你承认事实,知错并道歉,我欣赏这种认错的勇气,祝你能处理好自己的情感。第三,不明白你发此微博用意何在?

@谢晓(《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过去十来天我一直处于紧张战备状态,直至新闻上版今天出街文马回应,终于可告一段落,相信它会是我主编生涯里难得的一次经历。有许多心得体验,比如对这类题材存在的新闻伦理困惑,解决过程,以及客观上成为了传统媒体跨媒体内容营销的一次成功案例。

@投奔宁海的章小卡(作家):文章的危机公关第二步是比较有效的,记者的微博下面骂声一片。似乎孩子和家庭的杯具没有爆料,就不会有。却恰恰忘记了,出轨才是根源。难道你们的脑子里面,欺瞒着家庭的出轨不忠只要不被知道,都是正确的吗?我支持记者,他们没有捏造,他们没有错!

这两天网络最热话题当属文章出轨,就在人们围观、指摘的同时,不少人也表达了疑惑:在同一时间,还有很多备受关注的社会新闻,比如马航失联尚没有正式结果,而其他地方亦不乏突发事件,但它们的影响力显得很有限。在“不缺新闻”的情况下,“文章出轨”话题似乎不仅热度峰值前所未有,话题的持续性也让人惊叹。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更愿意关注文章出轨?

一种解释是“新闻盖旧闻”,过去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前一个新闻还没有结果,后一个就迎头赶上,于是话题“烂尾”。马航失联淡出人们视线,而突发事件的影响似乎也不如以往,这样的现象能否归结于“新闻盖旧闻”?可以肯定的是,“新闻量”在短时间内递增必然会在热度方面彼此影响,“文章出轨”作为一个充满悬疑和八卦气息的新闻,会影响其他新闻的传播,然而,这种关联性可感知也有一定说服力,但却难以测量。

其实,如果抛开时效因素的影响,走出新闻胜过旧闻的僵化思维,对比不同新闻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结果必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正是很多人疑惑甚至失落的关键所在,人们似乎天生对八卦有着本能的围观冲动,而不愿以公共利益之名去关注那些公共政策或突发事件,症结何在?

有必要分析不同新闻的特征,娱乐新闻的主体是社会名流,他们往往有着巨大的粉丝群,生活状况乃至个人隐私都为民众所喜闻乐见。作为偶像,他们大多被塑造出相对正面的个人形象,绯闻甚至出轨这样的负面新闻出现,就意味着一种形象反差,背离了民众的期待,民众必然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其展开批判。在娱乐新闻中,民众经常轻易被带入,继而施展他们的爱恨情仇,这种情绪客观上有利于提升话题热度。与此同时,由于言论往往表现“对人不对社会”的特征,娱乐新闻言说空间之大可谓前所未有,这显然也是这类新闻影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主张保护隐私,正如有媒体号召不要对文章出轨穷追不舍,但别忘记,我们的社会从来不会排斥道德批判和道德说教。

可能无论在当前哪个国家,媒体人的新闻“抱负”只有在娱乐新闻中才可以得到彻底地释放。反观那些反映社会矛盾、弱者不幸以及社会公正缺失的社会新闻,当事人的遭遇被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通常是以公共利益之名,一种通俗的解释是,今天不为别人说话,明天就没有人替你说话,围观是出于彼此的命运共同体,既是关怀也是义务,否则,其结果很可能就如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没有人说话,因为已经没有人了。人们对此类新闻的关注热情不可否认,只是,热情背后的隐忧也显而易见。

民众在关注社会新闻时,通常是作为“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出现,出于公共关怀,他们经常会表达意见,从而形成舆论压力,促成问题的解决,但是,由于距离的间隔,这种热情很难持续,加上表达过程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新闻的热度,也是舆论监督“雷声大雨点小”困境的根源。

人们带着好奇心去阅读娱乐新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讨论公众人物,却很难在扮演公民角色的时候表现出类似的热情。从宏大的时代角度看,娱乐新闻火爆而社会新闻式微,这反映了一种现代性困惑,即人们倾向于“娱乐至死”,对公共事务却越来越冷淡,作为一种趋势,社会学家早就对此有过研究。就此而言,今天看待“文章出轨”造就巨大舆论反响,甚至盖过其他社会新闻这一现象时,有必要看到这一趋势的影响。毕竟在当前阶段“文章出轨”这样的新闻持续成为舆论焦点,这无疑是一种错位且让人忧虑的现象。

对于文姚马来说,这场危机远远没有结束。这已经不是做个样子摆个姿态就能搞定的舆论环境,甚至危机公关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但信息交互如此频繁的时代,倘若错过最佳公关时机,“战局”可能愈发复杂和残酷。

背叛触动了每个人的神经,公众情绪爆发了,大家似乎比马伊琍更加敏感和愤慨。而对于#周一见#一事的三位演艺圈人士而言,这是一个没有赢家的局面。明星的完美包括家庭和爱情的完美,形象无法挽回的损害已经发生。作为理性的公众人物,想必心中很清楚的是,此时唯一能做的,只有危机公关。互联网时代,危机公关的时机转瞬即逝,错过了时机,战局可能愈发复杂和残酷。

作为劈腿的男主角文章,买证据交易不成之后,就要做好面对公众的准备。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的话,就会在舆论的泥沼里沉沦。明智的做法是第一时间把所有质疑的声音与责任都承接下来。文章做了,尽管略有迟缓,但是在局势的逼迫下发微博认错。没有含糊其词,没有态度暧昧,甚至表明了要负责任的姿态。道歉只对马伊琍和孩子,没有提到“第三者”姚笛,在对姚笛没交代的同时,表明他态度的明朗。

但是细节出卖了他。文章发的致歉微博中,眼尖的围观者在词语“辜负”中的几次出现中看到了繁体字和简体字,引发“道歉书”是抄袭的猜测。其实很多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更在意的是责任人的态度。冷漠、傲慢、推诿等态度会增加公众的愤怒。把事件本身严重放大。重压之下,文章沉不住气了,转而迁怒发布消息的媒体,此举甚不明智。

姚笛到目前为止,是最大的输家。舆论不在她这边,文章也不在。姚笛的失算在于对有妇之夫抱了不切实际的幻想,错失了危机公关的最佳时机。

无论多么无法自拔,姚笛要有作为公众人物的起码意识,第一时间理清思路,明确立场。如果姚笛在第一时间强调敢爱敢恨的鲜活形象,主动提供真实准确同时有利于塑造自身形象的消息,同时从公众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真诚认错道歉,也许她还有挽救形象的希望。

此举也必然会逼迫文章回应,而争夺这个男人的渺茫希望,就在她的这点“哪怕下地狱也要追求爱情”的勇敢里。那个爆料姚笛曾为文章打胎的所谓姚笛的朋友,是来黑姚笛的吗?真朋友是不能这么干的。

马伊琍能否在这个战局里全身而退?母亲的身份、长辈的力挺、道德的力量给了她护佑。完美的形象已经损害,尽管如此,马伊琍是唯一可能在这个事件中化危机为转机的角色。不知道马伊琍让孩子得到完整父爱的力量有多强大,也不知道她对文章的感情有多深厚。华丽的袍子里,婚姻不易。爱情和婚姻,对女性尤其残酷,未来的生活,看马伊琍的智慧和选择。

对于任何一个当事人来讲,这场危机远远没有结束。这已经不是做个样子摆个姿态就能搞定的舆论环境。甚至危机公关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信息交互如此频繁的时代,也许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更真诚一点,也更勇敢一点。

□许雁容(北大纵横合伙人)

马、文婚姻看上去很美,给了观众幸福样本;出现婚外情时,观众等着看如何应对危机。如今药方子#咎由自取##且行且珍惜#出来了,但别家药丸,怕是医不得自家病痛。

“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地看一眼呢,既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而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张爱玲曾如是解释过国人的八卦、偷窥欲望。这种欲望不会被隔壁某省不知名、不相熟的张三、李四激起,对象要么是熟人,要么是知名人士。这次几百万人围观马伊琍、文章的婚姻状况,不亚于王菲、李亚鹏离婚。为什么大家对这对夫妻如此感兴趣?

“孕期出轨”事件容易引起观众同情,代入式理解马伊琍的感受。美国金赛性调查显示,男性婚外性行为比例维持在40%-50%,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调查结果。其中配偶怀孕、产后为婚外性行为高发期。按照李银河1989年就北京地区的调查结果6.4%保守计算婚外性行为,13亿人中有8000多万人。再保守估算其中800万人被配偶察觉并公开,那么把他们的子女、亲朋好友等受影响的人计算进来,人数多如过江之鲫,大街上捞一网上来总有跳着脚激动大喊“打小三”的人。

其次,这场婚姻中马伊琍大文章八岁,出道早、成名早,外人往往视文章为被提携的一方,文章此次被贴上背叛和忘恩负义两个标签,马伊琍从强势的一方转为受欺负、受欺骗的两个孩子的母亲,被辜负的苦女子。秦香莲、陈士美的角色一确定,后者就该上舆论的铡刀挨铡了。群众看客纷纷登场,锄强扶弱的以正义之名痛斥,有包公接状纸的现场感;在他处受过欺负的跟在人群后面吐两口唾沫,略解一解怨气。当然少不了拯救者的角色,安慰“秦香莲”,加油、打气,喊两声不哭。

异常的关注里反映出对婚姻的焦虑,维持婚姻的迷茫。当下处于婚恋转型期,“两个单干户组成一个合作社”的时代已经过去,对婚姻的内容要求更高,而怎样维持婚姻、保持高质量的婚姻,似乎没有找到一个上了保险的办法。传统的说法不管用了。“孩子是婚姻的压舱底”,怀孩子的时候就出轨;“贤良淑德,相夫教子”,没用,说离就离。万全的法宝仿佛是女人当自强,有事业有经济保障。然而那是生活的保障,不是婚姻幸福的保障。

马、文婚姻看上去很美,给了观众婚姻幸福参照版本,所以关注他们;出现婚外情,观众等着看如何应对危机。认识自己,整合自我,这些治本的办法听起来辽远又深奥,观众只想要即食万灵丹,有样学样最方便。文章“咎由自取”,马伊琍“且行且珍惜”,药方子出来了。别家的药丸,怕是医不得自家病痛,拿来作甚呢?只是大家过了个充实的周末,顺便认识下姚小姐。

□翠红(专栏作家)

上周六打开屏幕,满屏皆是某男(wen)星(zhang)与某女(yao)星(di)劈腿香港开房的消息。消息之所以耸动皆因为那位男明星近几年很红,再加上平时老喜欢与妻子晒恩爱,是著名的“姐弟恋”代表,所以格外引人注目。

此事爆出之后,作为一个八卦女性,我格外忧虑的是这三角关系中,作为妻子的马小姐的境遇,她刚刚生下二胎不久,在强大的娱乐风暴里,在人们并不善意的注视与嘲弄中,她的决定格外引人注目。昨日凌晨,马小姐更新微博准时#周一见#,“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只言片语表达了自己挽救婚姻的态度。然而,选择圆场或离婚都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事。

其实今时今日,已婚男士出轨开房并不少见,只是有人被发现有人没有被发现,但男性发现或者被发现其实并无大碍,大不了被骂一阵子,过几年还可能东山再起。但是事件中的两位女性却从此改变了命运,一个是永远的“狐狸精”,一个或者成了永远的“弃妇”。我想象不出马小姐会如何选择,她的困境也映照着广大已婚女性的困境。

已婚女性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那是因为社会上浮动着一大批单身女性,一类是年轻迷惘情无所归奋不顾身的年轻小妹妹,另一类是优秀的熟女。和以前不一样的是,她们并非资质不佳,而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最优秀那一群,她们通常历经沧桑无所畏惧地拥有强大经济能力。不得不承认这两类女性对于已婚男性都颇具吸引力,感情与性是这些女性最想追逐的事,而婚姻反倒成了退而求其次的需求,所以富有魅力和成就的男性们获得额外的情感与免费的性的机会越来越多。

已婚女性们在她们的婚姻里面临着极大的不公平,假装不知道忍气吞声容易得癌症,但愤然离婚显然更不合算,带着两个孩子再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谓单位、家族包括社会舆论对于男性的约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男性的离婚成本越来越低,现行的新婚姻法显然并不打算格外关照女性,面对这种残酷的局面,每一个女性,包括已婚的和未婚的几乎都要后背生凉。

现在的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但真正能尖锐地展示男女不平等的领域莫过于婚恋领域,中国的婚姻就像是一场女人都玩不动的游戏,最大的原因在于无论你怎么选,看上去女性都是输家。

□黄佟佟(专栏作家)

文章出轨姚笛

周一还没见,“好老公好爸爸”文章,已经成为网民口中的“渣男”,他与姚笛的出轨丑闻,通过南都娱乐周刊一波接一波的曝光,最终成为全民围观的一场舆论“盛筵”。文章和姚笛,这次算是被这杯自酿的苦酒给呛着了!

明星的私密,向来是娱乐媒体最有鸡血般冲动的卖点。就如南都娱乐周刊执行主编谢晓在她微博简介中所述的那样——让娱乐圈众多苟且之事得以诗意地存在。此次将文章劈腿丑闻弄成周一头条,谢主编不无骄傲地在她的微博中说,“在这个大院里,我们成为越来越敢发声且能发声的媒体”。

曝光明星绯闻,其实不存在敢不敢的问题。当下媒体,也就这么个主题最能展现舆论监督无所不能的优越性。谢主编把自己当英雄看,显然是对自己掀起的这场全民声讨文姚运动评价太乐观,俨然道德高地成功领袖状,浩荡风尚媒体英雄状。这种自我评判,着实不敢苟同。

作为从观众身上饱赚名利的明星,文章出轨姚笛确实有悖道德,令人不齿,观众再怎么骂也只有听着的份儿。但南都娱乐此次潜伏捕闻,将其当成囊中猎物之后,大有拉出来示众不够,还要摆出刀俎鱼肉的胜利者之势、道德快感之态,显然已经超出了媒体报道应有的尺度,也超出了当事人以及他们的家庭可以承受的限度。

一句“周一见”吊足了世人胃口,接着网传的各种“露风声”,最后谢主编在微访谈中的侃侃而谈,让人十足领教了斗士得胜时蛇舞狂欢的陶醉。很难想象,这种心态,想要的结果会是什么。肯定不是马伊琍微博感慨“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后,谢晓的那句“这是我最希望的结果”。 如果真心希望看到马伊琍“且行且珍惜”,就会体谅作为文章的妻子这句话背后含着的痛苦与艰涩,就会见好就收,就会在职业的操守与伦理之间至少有那么一丝纠结,而不是将一碟原本属于花边新闻的小菜,吆喝成一桌盛筵,将别人私底下的丑,抖出一场台风来。

4月1日,实名认证为“伊琍爸爸”的老人,给南都娱乐周刊的陈朝华、谢晓“两位领导”写了封公开信,讨教他们这个家庭在文章已经悔过、女儿可以接受、日子还得照过之后,为什么还要“像是我们家的大法官出来审判我们,甚至还借用女儿的且行且珍惜在你们的微博上反复造句”,在女儿确实感谢他们对她的家庭起了公众监督作用之后,为什么不是“由我们自己处理家事”,这样穷追猛打“是要逼他们离婚,还是要为民除害”?

这是一位心存“温暖与善良”的父亲发自内心的疑惑。老人并没有指责报道本身,而是不解作为媒体人的陈、谢为何要给这个家庭雪上添霜般的“得瑟”。

胜利不过如此!“微访谈时间很快到了,与网友的交流可以之后哈!我突然觉得有句话特别好:爱,需要宽容。大家可以回家吃饭啦!”——谢晓微博语录。

骄傲不过如此!“文章先生,既然@我了,就以个人名义说几句。第一、作为出品人,我郑重地说,我们只是进行新闻报道,呈现事实,我们一直很敬业,不是在玩;第二、你承认事实,知错并道歉,我欣赏这种认错的勇气,祝你能处理好自己的情感。第三、不明白你发此微博用意何在”?—— 陈朝华微博语录。

在骄傲的胜利者嘴里,你看到“宽容”了吗?你品到“欣赏”了吗?

很赞同南都娱乐周刊官方微博教育姚笛时说的一句话:“不要借爱情之名做错的事”。 笔者也想对媒体人说句话:不要借道德之名做不道德的事。你们在这场盛筵前面狂欢时,蘸的是别人的泪水喝自己的庆功酒。中国人对于文章姚笛事件的认知本有着自己的是非判断,但舆论的整体格调,却在这场唾沫潮中,借道德批判之名,向下调了一档。

真正心存温度、展示风度的媒体,不会丢了应有的尺度。曝光虽易,公信不易,且报道且珍惜。珍惜自己,也珍惜别人,这才是媒体应有的社会担当。

(刘雪松,海外网专栏作者)

打开微博,有一个微话题是:你会原谅文章吗?有两个选项,一:会,人都会犯错,只要及时改过还是好人一枚;二:不会,太装逼了。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搞不明白文章出轨,有资格谈原不原谅的人只有马伊琍和她的家人,跟你我有毛关系?我也不明白,在那些选项上点支持的人到底是以一种什么心态来原谅或者不原谅。

其实事情到了文章道歉之后就可以了。一个道歉,一个且行且珍惜,媒体的揭露与曝光若能促成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提早直面已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补和挽救,倒也不失为一桩功德。可显然这不是人家想要的轨道,还想挥翅卷起更大的风暴。果不其然,周一晚上文章一改诚恳道歉的形象,向南都娱乐周刊的总编和执行主编开炮,“@陈朝华 @谢晓 两位领导,我错了,全是我一个人的错!你们都为人父母,请问何时可以结束?要玩跟我玩,别涉及任何人,我陪你!我贱命一条,陪你们到底!”

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出这么激烈的情绪?应该与南都娱乐周刊在这一事件上的处理方式、跟社交网络上的集体围观有关。出轨应该谴责,明星的隐私也可以报道,但是出轨这事,电视上经常演,生活里经常见,文章虽然当红,也不是国际巨星那般大的腕,是不是非得搞得这么声势浩大兴师动众,恨不得拿到全宇宙去广播一番?事前预告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营销手段,把事实报道出来也就可以罢手了,可事后呢?津津乐道于这一事件的操作与营销手段,上微访谈得瑟,还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对姚笛说“爱情很伟大,小三不要做”。媒体要做的事是揭露事实,而不是道德说教。揭露事实是本分,自以为站在道德高地上,居高临下的说教就让人反感了。爱情这事伟大也好,渺小也好,都是当事人的事,都与你无关。做一个专业的报道者就行了,还真想改行做情感专家不成?

一些人和社交媒体也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文章向南都的喊话变成了文章挑衅媒体,媒体是两个人就能代表的么?生怕这事还不够热闹,生怕这事冷了下去,就找不到可以消费的话题了?在出轨事件中,当事三方都是受害者。津津乐道,喋喋不休,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将自己的兴致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有意思吗?

昨天,马伊琍的父亲也发了微博:致陈朝华、谢晓两位领导的一封信,里面这么说,“如果发照片是为了维护正义,我女儿确实感谢你们对她的家庭起了公众监督作用,那么之后就应该让我们自己处理家事了吧,错再大,犯了法,也有法律制裁。你们也有家庭,可能也为人父母,回家问问自己的父母,该不该继续在我们伤口上撒盐。”事已经发了,别光顾着自己狂欢,给一点空间让人家该后悔的后悔,该受罪的受罪,该冷静的冷静不行么?

文章饰演的许多影视剧人物,鄙人较为喜欢,对于他与马的婚姻,一直也较为看好,尽管此次出此一辙,短暂惊愕之后,心情随即转为平淡。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戏中为人物,戏外为普通人,名人、明星如此,文章更亦如此。当他通过微博与媒体叫板时,也不失真性情。

娱乐界向来为民众所关注、所诟病,究其原因,还是那“公众人物”的属性。国人都有种窥视的僻好,明星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均表现出非常人的敏感度,似乎都到了一种病态的心理。

笔者倒不是想为文章说好话,只是想针对此种现象倒倒自己的想法。

外遇、婚外情、养小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难以容忍的,特别是当它们与“官”、“明星”、“教授”等相掺和时,一定会曝你眼球、掀起一阵狂澜,街头巷尾、报头网眼,似乎不到千夫指、万人唾的地步不解恨、不解气。往往此时的人们,都表现出义愤填膺,情绪激昂。

果真如此?其实,这种心态是典型的小国民心态,说得不好就是“小人心态”,大部分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当文章承认自己出轨后,更使先前谩骂、喧闹的舆论风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我们到底怎么啦?文和马亦不过娱乐界一普通夫妻而已,即使先前他们如何秀恩爱,那也不能成为现在出轨后的说辞。这犹如每个人考驾照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出车祸一样,但出了车祸也应该由法律来制裁而非“口水讨伐”。

出轨、外遇固然有背道德,但文章的出轨还不至于被舆论判死刑,还弄得马伊琍年岁已高的父亲出来进行澄清、帮话,到了这份上,似乎已超出围观、打酱油的底线。中国有句古话“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如果还继续围观、口水,大有不拆散他俩誓不罢休之势?

提倡道德,鄙视低级趣味,这是社会主旋律,是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但我们如果无原则地去痛打“落水狗”,是不是将自己也放在了道德的对立面?这需要我们从“文章那点儿事”的轰炸式舆论围观事件中反省和深思的问题。

文章出轨,而马伊琍却没有提出离婚,文章已为自己的“那点儿事”深表悔意,马父亦表现出一个父亲的仁慈和宽厚,这才是事件真正需要发展的方向。

事已至此,该散的就散,没啥好围观的,不就是那点儿事,总围着、观着至于吗?人生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夫妻好与坏都是人家门里的事儿,旁人瞎操心干啥?自古幸福只有一个理由,而不幸却有千万种,孰是孰非,清官都难断家务事,何况你我?

演员文章因出轨闹出“周一见”风波,已是沸沸扬扬,口水四溢。继文章致歉、马伊琍表态后,马伊琍父亲昨日下午更注册实名微博,致信此事始作俑者某周刊两位“领导”,请求“放过我们家,放过我们的孩子”。该则长微博不到半天评论已超过20万次。

马父长微博言辞恳切,语带悲鸣,初读之下不由让人心生恻隐之心。但不得不说,他所致信的对象,以及说理的方式,都是错的。这事儿如果放在普通人家,马父确实有理由这么要求。只不过,文章、马伊琍等人都是公众人物,隐私法则对他们并不完全适用。某周刊完全可以对此事进行客观报道,以满足公众知情权。

作为明星,在享受名声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否则,被人窃取隐私照片的陈冠希,何须反过来向公众道歉?就目前情形而论,报道此事的媒体并没做错什么。也因如此,致信报道此事的某周刊两位“领导”,以及马父的针对性言论,都是搞错了对象。他们应明白,这不是一家媒体和当事人之间的“战争”。他们面对的是公众,要求适可而止的对象也是公众。

从整体情况看,公众对此事关注度却有些过火了。明星闹绯闻,这不是第一起,肯定也不是最后一起。如果说,因为明星欺骗了公众,公众就可用口水淹没明星,这其实也反映了有些人的“太傻太天真”。难道这些明星在台上的话,公众真的全都当回事?又或者说,只要是明星,人们就完全放弃自我思想,彻底拜倒在其脚下?公众知情权应当满足,但把这当作一场“桃色狂欢”,过矣。

当然,认为文章出轨风波目前闹得过火,是我的个人感受。尤其是那些把绯闻当生活调料、把肉麻当有趣的做法,已经脱离事件本身。这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误用或滥用。当年香港《东周刊》刊登刘嘉玲裸照,受到艺人集体抵制,结果刊物以“发布淫亵物品罪”停刊、受罚,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平衡好新闻报道、新闻伦理以及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如今“周一”已过,那些好事围观的,还有那些不明就里指责媒体的,还有自称“贱命一条”的,都该消停些了吧。昨日一早,报道此事的某周刊负责人也表示:“请各种风,适可而止。”是的,适可而止。

□魏英杰(媒体人)

文章里的文章2014-04-01 17:48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文章这篇文章获得了最高的点击量。“周一见”成为了热词,网友们忙着编排文章,安慰马伊琍,顺带调侃一下汪峰。昨天凌晨,文章发表微博道歉,称日后不再负人,马伊琍也发表微博,大度地表示,婚姻不易,要“且行且珍惜”。事情到这儿完了吗?当然没有。好事的人开始替人家考虑“出轨致歉书”该怎么写,开始分析渣男和小三在出轨事件中应担的责任,情感专栏的作家们也终于找到了骗稿费的话题,小男人为何容易出轨,成为弱势小三的危险特征等剖析文章纷纷出炉。

一个出轨事件,说白了是一个男人的情事,一个家庭的家事,本来与微博上那些打了鸡血般兴奋的公众们关系不大。但因为是明星,因为出轨事件中的三人都是知名演员,所以也就有了八卦的兴趣和价值。也许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文章和马伊琍的名字,连他们演过的电视剧都没看过,但并不妨碍他们就这一事件津津乐道发表自己的看法。至于熟悉文马爱情史的热心观众们,则如丧考妣的宣布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我相信,当初王菲和李亚鹏宣布分手的时候他们也这么说过。哪怕文章同学曾经说过那句感动无数女人的宣言:“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我的女人叫马伊琍”,可是把自己的爱情观寄托在娱乐圈明星的身上,总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

上头条不容易,汪峰深有体会,可上头条的还多是这些明星演员们分分合合的那点事。是不是公众太八卦?也不尽然。有人说,平度血案刚过,马航的飞机还没找到,文章却顶着各种压力上了头条,说明公众的八卦趣味胜出。诚然每个人心中都有八卦因子,都有窥探明星私生活的欲望,可真要说起来,如果周一见的是马航失踪飞机找到的消息,文章那点事还能成为第一热点吗?薄熙来公审的那一段时间,微博上转发、评论的热度远远不是文章事件可以比拟的。可是类似的事,有的是因为信息失联,有的是因为真相缺位,无法讨论得足够深入,即使想深入也会有种种掣肘。而八卦一下娱乐明星们的感情生活,无论骂李亚鹏也好,骂文章也罢,都是没有风险的。所以看上去,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中,明星们的私生活总是被讨论得热火朝天,而事关一些公共生活的重大事件时,却往往缄口不言或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

当南都周刊的主编28日晚神秘兮兮的在微博上表示周一有重磅消息时,其实事情的真相在周末就已经见了分晓。各种真相各种内幕各种图片都被扒了出来,这种见分晓的力度与速度,若能拷贝到一些重大的时政新闻领域,恐怕舆论生态会大有改观。

3月31日0时4分,演员文章在个人微博发表声明:“我文章,在生活中写就了一篇大错特错的文章。我辜负了马伊琍和孩子,辜负了家庭,辜负了丈夫和父亲的称呼,辜负了所有对我寄予期望的人。对不起,请接受我发自深心的歉意和愧悔……愿日后再不负人。”

3分钟后,文章的妻子马伊琍在微博响应:“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微博小秘书:#周一见#当事人@文章同学在31日0点微博公开回应。其微博2小时互动量破87万,5小时30分130万,早9点突破200万。单条9小时转发90万,超王菲宣布离婚微博转发总数,创微博信息扩散新记录!@马伊琍微博回应9小时互动量174万,ps.微博夜猫子真多!

围绕文章绯闻的微博热议,成为这个周末的第一热点。支持的、反对的、质疑的,各执一词,每个人似乎都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公众人物当谨言慎行

演艺界公众人物的不当私情被曝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因为此前文章曾经多次“秀”过夫妻恩爱和人伦亲情,深情告白:“我从来没觉得我有什么牛的,我这辈子最牛的就是,我的女人叫马伊琍。”因此对众多网友来说,文章出轨如晴天霹雳而格外不能接受。

@红毛衣的冬天:既然怕曝光、怕对不起家人,为什么还要在妻子身体最脆弱时搞地下情?良心何在?很多人都在劝媒体不要公布,主要是考虑妻子的感受。男人对自己女人保护不好,还要伤害她,让众人去保护?所以,支持曝光!

除去那些态度激烈的谴责,这样的批评显得沉痛而有分量:

@陈里:孩子,你是咱西安走出来的男人,再有两个月就30而立了。一部《奋斗》让你成为大明星,成就了你们的婚姻和名声。剧中局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少男少女,像无数影星一样给年轻人树立了偶像,今天再把偶像毁掉,你可知道你们的过错?希望你们把故事演下去,有个好的结局。西安啥地方?给西安男人争口气!

像演艺界明星这样的公众人物(Public figure),得到“粉丝”拥戴、媒体追捧,吸纳了众多的社会资源,收获了商业利益和个人名望,因此理应让渡一些私权利给公众的知情权。其年龄、身高、个人爱好、婚恋轶事等等原本纯属隐私的事情,属于大众的“合理兴趣”范围;作为某一方面的成功人士,社会还希望他们堪为年轻人的表率,因此媒体追踪报道他们,大众谈论和品评,是正常现象。公众人物,当谨言慎行,努力做到表里如一,否则在这个“大众麦克风时代”,忽悠不了公众,反而容易把自己也忽悠进去,落得灰头土脸,跌得鼻青脸肿。


媒体监督的法律和道德边界

但这次某周刊的提前高调剧透,“周一见”对3位当事人的心理煎熬,也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质疑。

@打开氧气罩的巴斯光年:媒体让这个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你们有想过这样做对文章他们三个谁好了?情愿让他们自己低调的处理,也不想看见你们周刊大肆宣扬!

@网眼八分斋:穷凶极恶的看热闹,心怀叵测的找隐私,不择手段的搞个人,奔走相告的传恶意!热衷于别人的笑话,关注于他人的厄运,娱乐圈的炒作,竟超过马航事件影响!悲莫大焉!

八分斋用语可能有些夸张,却值得认真反思。《人民日报》曾撰文评王菲车辆被逼停事件:明星也是公民,采取强制方式拍摄新闻图片,显然逾越了采访权的合理边界,不仅有违职业道德,也在事实上给他人造成了伤害。更何况,在“围追堵截”者中,有的还不具备采访权。而截停行为,本身也有触犯“危险驾驶”的嫌疑。这样粗暴的做法,背后是盲目追求点击率、收视率,是不合理的经济利益在作祟。后来,该网站为“截停并过度拍摄”及审稿不严致歉。

英国一家法庭的陪审团判决:王妃戴安娜死于“非法致死行为”,应主要归咎于司机亨利.保罗酒后驾车和媒体“狗仔队”尾随追逐。舆论曾对“帕帕拉兹”(Paparazzi)恶行给予猛烈抨击。意大利语“帕帕拉兹”,在西方代指追踪名人、偷拍名人隐私的记者。

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在微信表示:公众人物不同于普通百姓,他们在享受媒体追捧或宣传的同时,理应受到媒体的监督,理应让度部分隐私。但问题在于所涉隐私属于哪个方面。媒体的传播功能,应当包含教化的意义,应当遵守和维护公序良俗。现在有些“非主流”媒体为吸引眼球,专以猎奇情色和绯闻为能事,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格调低下。媒体本身是到了检讨自身的时候了,娱乐也绝不能无下限。你到底想给受众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到底想引导受众做什么?

@女子叶小雅:监督公众人物不是一天到晚追究明星的绯闻,这个公共人物更应该是官员、公权力。媒体应该监督公权力有没有滥用,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维护公平正义。

西方学者甚至断言:“公民在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的过程中,有时将不可避免地要与势力强大的大众传媒作斗争。”要尊重舆论监督,也要警惕媒体霸权和媒体暴力。

对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说NO

社会转型期,人们身历和目睹了太多的不正当竞争和道德失范现象,变得躁动不安,愤懑中又夹杂着反叛和调侃的成分。特别是网络帖文,经常具有某种娱乐至死的心态。这个周末网上热传这样的帖子:

今年跟马有关的,还真是流年不利啊:演员午马去世了,马航出事了,马云余额宝遭围剿,马化腾股票乱跌,车王舒马赫还没苏醒,哈利-波特里的马尔福出柜了,马英九、奥巴马现在焦头烂额,皇马似乎木有戏了,马伊俐让全国人民期待周一上班!马年别闹。

公众人物的婚恋出现状况,经常引出是不是“相信爱情”的议论汹汹和情感波澜。公众人物作为当代的人格样本,有利于公序良俗的反思,和道德心的培植。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无节制地“消费”遭遇曝光的公众人物。人皆有不忍之心。尽管他们有这样那样严重的道德瑕疵,但公众仍需要考虑其内心感受。

台湾媒体非法偷拍曝光璩美凤床第隐私后,当事人恳求:“如果你看过我的日记,如果你览过我的身体,现在我只祈求你用一丝的悲悯,尝试着来阅读我的心。”

1935年女影星阮玲玉自杀后,有狗仔队在她家门口垃圾箱里翻翻捡捡,企图找出一些惊人的隐私内幕,好像也有斩获。然而,当时的上海新闻界一致拒绝刊载,让这位悲鸣“做人难,做名人难,做名女人更难”的才女平静地离去。这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冒险家乐园”还没有丧失基本的新闻伦理底线。

当越发紧张的生活节奏,遭遇发展迅猛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学会了调侃。于是编段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乐观主义具象为玩世不恭乃至嬉皮笑脸。身处时代之中,任何人都无法给这种生活、或者说生存方式盖棺定论,但是,将玩笑与娱乐升级到较真乃至争吵的程度,却无疑是种激情的浪费与精神的虚度。

自31日0时文章在微博公开回应“周一见”事件以来,其微博2小时互动量破87万,5小时30分钟130万,早9点破200万,单条9小时转发90万,创下微博信息扩散的新纪录。(4月1日 微博小秘书)

倒不是说如此高密度的关注有多大的不妥,因为说到底所谓“周一见”不过是一起简单的娱乐明星“劈腿”事件。不管这其中掺杂了多少名人的恩怨纠葛,它也仅仅只是一起娱乐事件而已。以此为基础,当我们在所谓“微博信息扩散新纪录”中,看到几多无底线的嘲讽、无节制的谩骂,乃至头破血流的争吵时,我们就不得不为大家的这份“较真劲”感到荒唐。

网语说:“认真你就输了。”在各种类型新闻资讯激烈碰撞的当下,较真其实也是种稀缺资源。社会信息的爆炸使得人们用以审时度势、冷静筛选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相应地,对有价值信息保持持续关注、保持“较真”的机会也越来越稀缺。而悖论的是,越是处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当口,越是需要人们增强筛选信息的能力,对“真”与“假”、“是”与“非”保持起码的清醒,同时也对虚构的、浮夸的信息保持足够的疏远与冷静。

如此,再来看吵吵闹闹已三天,至今仍未降温的“周一见”事件。其重要性本不足以承担如此大的舆论消耗,其影响力却着着实实把各自媒体、公共媒体折腾得“底朝天”。当初的调侃与冷眼旁观,或演化为“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长吁短叹,或升级为你死我活、我脏你也臭的网络宣战。其中种种,各有特点,却未见更多的理性到场。

习惯于调侃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将调侃无限升级,就为别人所犯的错误付出了太高情感成本,而一竿子打死式的口水宣泄,也多少对社会本有的诚信理念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总而言之,把“较真”这份资源,无端消耗在娱乐圈,太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