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年轻干部成长须下足“笨功夫”

2020-10-16 17:08:10 作者:沈道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会。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同志在分享经验是谈到:“写材料没有捷径,也别迷信诀窍,把冷板凳坐热了,写出的东西就有温度、接地气了。多下点‘笨功夫’能让成长之路走得更踏实,更长远”。

“多下点笨功夫”,这是多么简单而朴实的道理。但是,笔者平时在与一些年轻干部交谈时,却发现部分人特别热衷于分享职场“诀窍”。比如,如何巧妙地推掉领导交办的工作?如何在领导面前不经意地“刷存在感”?如果年轻干部都把心思花在研究“巧办法”“走捷径”上面,或许能够一时获利,但从长远看,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年轻干部很多都是刚参加工作,初出茅庐,在各方面都需要历练。历练的过程就是长本事,学功夫的过程。如果在这期间,舍不得下功夫,吃不得苦,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打底,未来的路上很容易摔跟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管是文稿写作,还是与群众打交道,亦或是其他,要想把能力提起来,下足“笨功夫”都是必经之路。因为只有肯下“笨功夫”的人,才能够练就过硬的本领。

笔者认识一名优秀的年轻第一书记,他对村上的贫困户了如指掌,扶贫检查组无论问到什么问题,都能准确地张口就来;他走到贫困户的家中,连土狗都不咬;他向领导汇报工作基本都是脱稿。他能干出成绩,得到组织认可,被评为优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扶贫工作中下足了“笨功夫”。据说,他的工作状态是“711”,即每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1个小时。

笔者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在扎根基层的三年里到底跑过多少“田坎”,也不知道他用脚丈量的多少土地,更不知道他流了多少血汗。但有一点很明确,他在扶贫工作上没少下“笨功夫”。更为关键是,经过三年的扶贫历练,他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和锻炼,并从年轻干部中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

无论是分享写作经验的年轻同志,还是这位年轻的扶贫干部,都在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年轻干部要成长,必须下足“笨功夫”。真正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只有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才会一天到晚想着走捷径,寻巧方。

胡适曾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国学大师钱穆也曾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肯下“笨功夫”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其实,肯下“笨功夫”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底层逻辑。据说,演员黄渤为了拍摄一个角色跑烂了37双鞋子;作家严歌苓为了写《寄居者》,她翻遍了资料,连当时的香水牌子、裁缝店构造、舞厅情况都一一记下;罗振宇为了精准的录制60秒语音,也是每天死磕自己……甚至,就连在水中游泳的鸭子,表面看似优雅,其实两个小脚在水下也是扑腾个不停。

年轻干部未来的路还很长,如果年轻时不多历练自己,摔打自己,总是想着取巧,想着走捷径,不仅浪费了时光,也妨碍了自己成长。有句话说得很贴切,“不要假装自己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很多时候,年轻干部需要对自己“狠一点”,尝试着“逼自己一把”,“死磕”一番之后往往能够遇到更好的自己。(沈道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