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将科研者的个人情怀转为社会动能

2020-01-06 16:43:32 作者:堂吉伟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77岁教授王泽霖捐出毕生积蓄8208万元的消息引发不少关注。1月4日,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调入河南农大后,王泽霖在没有申请经费的情况下,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个新兽药证书,彻底攻克了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不久前,王泽霖提出,要将毕生科研转化所得结余8208万元全部捐给学校。(1月5日《北京青年报》)

王泽霖教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没有申请经费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研究出如此多的发明专利成果,转化率高达100%且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殊其不易。他也是幸运的,科技成果的转化让其获得了巨额的经济回报,有了比很多科研人员更多的财富,实现了财务自由。就现实而言,有如此巨大的科研成就已实属难得,无论是在本行业还是在整个科研领域,其贡献都足以赢得鲜花和掌声。但他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将毕生的科研转化所获倾囊捐给学校,用于钟爱的科研事业以期“后续有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纯粹的科学精神和情怀。

除历年向学校捐款用于为学校盖实验楼、进行实验室建设、设立创新基金,以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禽病防疫事业等,加上本次一次性捐赠的8208万元和创造的1888.29亿元社会效益,无论怎么褒奖都不为过,也足以成为整个社会学习的榜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的成功有太多值得解读的意义,其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和效仿的品质。一言以概之,其身上所释放的正是社会期盼的科研情怀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首先体现在科学家精神,其间有着几个关键要素,一是科研者要致力科学研究。王泽霖教授将科研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深耕自己所擅长的禽病防疫领域,用行动证明“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的道理。搞科学研究是一件苦差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和抵得住诱惑,若是不能保持平心静气而远离浮躁,则往往会“行百里路者半九十”。时下社会浮躁之风盛行,王泽霖教授的经历尤具参考价值。

二是科研者要有创新精神。王泽霖教授于很早就创新性地开展了产学研协同创新,采取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实现了滚动发展,实现了科研与市场运用的深度结果,让研产用形成了链式发展。事实证明,这种融合式和运用式的研究模式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既解决了很多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又破解了科研经费不足的困境,让科研成果在造福社会中不断升级和优化,形成了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的协同关系。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60%至70%左右,此表明在产学研协同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尽快弥补短板。这其间科研者应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三是科研者要有科学情怀。从事科研不易,把一生都献给科研更难。王泽霖不仅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还在打造一流实验室等夯基础的事业中不遗余力。科研者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科学家的最高情怀也莫过于此,于当下和长远都散发着迷人的人格魅力,感召、鼓舞和激励着每个人。这样的科学家值得尊重,这样的科学情怀值得弘扬,于此去审视现实,在参照样本中找到差距和方向,是当下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发表演讲:当所有精英都想干金融,这个国家一定出了大问题。科研水平低下,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一项国际学生能力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当科学家)的学生比例仅为16.8%,而美国的占比为38%,我们甚至还远远低于该组织的平均值24.5%。崇尚科学、致力科研,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重塑信念的氛围,需要进行爱护科学、支持科研的实际举措,赞美、尊重科研者和科学家,不断改善他们的待遇和地位,使科研成为人人追求的人生理想。如此,科学家的个人情怀,才成转化为厚实的社会基础。(堂吉伟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