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有针对性地终结“破坏性修复”

2018-08-14 13:44:08 子长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日前,认证身份为“敦煌研究院榆林窟讲解员”的“许鑫NixUx”用一条微博引爆了文物保护的舆论话题。其微博照片显示,因未能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得“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神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安岳县文物管理局随后发布情况说明称,重绘发生在1995年,因当地自发捐资的群众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所致,文管部门发现后很快将之叫停,并安排了热心群众加强看护。

考虑到年代已远且发现后很快采取了补救措施,人们似乎已无法再对当地文管部门予以更多苛责,然而由此引发的“破坏性修复”问题,却依然亟待重视。假如说峰门寺摩崖造像的重绘问题首先出在了“村民自发”上,那么近年的一些修复事故更令人警醒。前几年,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在修复过程中被施工方直接铺成了水泥硬化路面,被质疑到底是修复还是破坏。还有,杭州一处名为“秋水山庄”的民国古建筑,也因漆色斑驳的门楼和外墙被直接刷上一层黄漆遭到网友吐槽。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反映到文物修复上就是业内一直呼吁强调的“修旧如旧”原则。从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修旧如旧”不是简单地“做旧”,而是在修复的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按“原工艺”进行操作,从而使修复的文物由内到外符合其应有的气质。脱离这一原则,非但不能起到复活文物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新的损害。

梳理近年见诸报端的种种“破坏性修复”案例,部分的确是当地群众自发而为,结果变成了“好心办坏事”。有鉴于这种“修复”往往会导致不可逆的破坏,各地文管部门理应强化管理,把预防工作作为重点,而不是寄希望像“秋水山庄”那样事后再“做旧”一遍恢复“原貌”。一方面,要加大摸底和宣传,在增强群众文物保护专业意识的同时,文管部门必须做到对自己管辖的文物心里有数;另一方面,对一些没有保护名分的文物古迹,要引导群众和社会力量对其妥善管理、合理利用,而不是由其任意而为,弄出个四不像来令人贻笑大方。

说到“破坏性修复”,不禁还让人想到了前几年一度引起热议的“保护性拆除”。二者一修一拆,做法相反但问题的实质却是一样的,都反映了一些人对文物古迹缺少专业眼光的尊重,而多了一层现实的盲目和功利。这也说明我们在尊重文物和文化上依然任重道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