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多渠道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2018-07-06 09:52:18 丁建庭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空巢老人”的话题,总能触动儿女内心的柔软,因为总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近日,2万名网友参与了一项名为“空巢父母看病”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生病时,有七成是自己去医院;两成不去医院,在家“硬扛”;仅有一成会在子女的陪伴下前去看病。

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少人再次感受到了“扎心之痛”,为父母生病时不能陪伴左右。现代社会,人口快速流动,“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家庭伦理逐渐式微,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根据民政部的数据,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这一群体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就医难题。“最怕突然接到电话,听到的是父母生病的消息”,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声。而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感到最无助的时候就是“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仅有一成有子女陪伴看病”的调查结果,既让人心酸,又让人无奈。

之所以称之为“空巢”,就是因为没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缺少陪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空巢现象都将持续下去,而且还会进一步加剧。一方面,人口流动是大势所趋,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入城市,中小城市青壮年则流入大城市,空间上的分离势必造成规模庞大的空巢老人;另一方面,即便父母子女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由于居住条件改善、生活习惯差异、代际思想观念不同,不少年轻人也选择与父母分开居住,同样也是在制造空巢现象。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体现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所以说,期望父母子女住在一起的想法并不现实,分开居住、独立生活才是未来常态,而更多时候也只能是老人自己去医院看病。面对这样的现状和趋势,的确让人心酸无助,却没有必要自怨自艾,因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几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已经回不去了。

“空巢”现象实属必然,但并不意味就可以“无为”。目前,法律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并且倡议“常回家看看”,给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注入了外在动力,但这远远不够。无论是对离家千里的游子,还是对同处一城的子女,其实都很难通过法律政策和道德层面的倡导,让他们回到老年父母身边,提供情感赡养和日常陪伴。社会问题不可能完全交给个人来解决,除了劝导子女承担责任,让更多家庭恢复养老功能,还要通过各种办法,动员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养老事业,多渠道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大力发展专业养老机构、养老产业企业、提供养老助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鼓励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 养老 医疗,化解异地、远程养老就医难题,等等。当然,老人的观念也须作出适当转变,要把生活和精神情感的重心从子女身上移回自己的身上,找到晚年之乐,走出孤独悲情,摆脱空巢之苦。

人在千里之外,心系家中父母。空巢老人问题是谁也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中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问题将更趋严峻。只有正视问题,找出症结,多策并举,才能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为人子女者也才能少一些心酸和无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