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小饭桌”名正言顺并不难
2018-04-13 13:00: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呼和浩特玉泉区土默特学校放学后,校门口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少。孩子们大多数都被举着小旗的“小饭桌”管理人员领走了。学校周边小区,有近百家“小饭桌”。记者跟着孩子们,走进了其中一家。孩子们进了屋,纷纷找到自己的座位,掏出书本写作业。100多平方米的居民房,客厅当作教室,另外两间房摆着些两层小床。(4月13日《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小饭桌”是为中小学生提供的一种饮食服务,经营者主要是学校、社区居委会(妇联)、居民家庭。在学校附近租赁房屋,每月收取定额费用,专门为低龄中小学生或幼儿园学生提供午餐服务,一般还提供午休场所。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暴露出来卫生不达标、营养不均衡、从业人员素质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有的地方对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不做具体分析和化解,而是“一关了之”。这样对上班的家长来说,无疑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但是呼市主管部门没有简单的关停了之,而是在从严管控上下功夫,他们给小饭桌“验明正身”,给经营者颁发《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备案证》,签订诚信经营的签名承诺书,挂上《“小饭桌”开办条件》《“小饭桌”经营管理具体要求》《申办“小饭桌”流程》等相关文件,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小饭桌”等级评价机制,引导经营者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孩子下课后去哪里,是个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需求催生供给,供给决定市场。在笔者看来,呼市对学生“小饭桌”的管理模式,没有什么难学的地方,没有什么硬投入的问题,关键是用心不用心、专注不专注的问题。可以说,这些年,对“小饭桌”的问题,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既有个别经营者管理未有章法的问题,也有职能部门监管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一味地的采取“一关了之”的做法,不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明智之举,也不是学生家长喜闻乐道的“看点”。 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到广大学生家长的心坎上,各地主管部门就要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对策,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毋容置疑,学生家长不是不要“小饭桌”,而是关注“小饭桌”运营情况、卫生安全监管谁来管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只要像呼市那样,明确标准,强化监管,不因噎废食,去粗取精,认认真真抓落实,“小饭桌”的负面效应就会无遁于形。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