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不要用伪概念渲染悲情

2018-02-09 08:23:59 秦孟婷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最近有媒体报道,据统计中国的“空巢青年”已经超过5800万,网友纷纷对号入座。知乎上一位网民吐槽称 “留守儿童、空巢青年、空巢老人,可能是我这辈子要体验的三种状态。”获得了超过4万个点赞。

按照网上流传的“空巢青年”的定义,即年龄介于20到30岁之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工作资历不够丰富,并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租房的单身年轻人。似乎一本正经,定义得有理有据,但其实这几乎是所有去外地打拼的年轻人的状态。

“空巢青年”这个概念本身,是把这些年轻人外出打拼的现象,包装成了一个社会学问题。按照这个概念,当代年轻人,但凡有自己的梦想,为梦想外出打拼,在另一个城市慢慢扎根,都成了和 “空巢老人”“空巢儿童”一样的特殊群体——可这其实是任何社会都存在、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有些人无法去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节奏,无法习惯不同于自己的生活习惯,突然受到经济、文化多样化的冲击,面对“空巢青年”这个概念,便产生了情绪上的合拍。现在有很多传播,针对年轻打拼者各种柔弱的心理,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爆款”。“逃离北上广”“为北京难过”“飘一代”,很多客观现象被问题化,提出的很多却是伪问题。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是真正的弱势群体,首先他们没有独立生存能力,其次他们的存在反映出农村、边远地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各种问题。外出的年轻人不同,他们本就处在人生上升阶段,现代社会本就是一个人口流动社会,年轻人天然趋于流动,向着更好的城市迈进,当然在扎根的过程中也的确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艰辛,但这不构成一个社会学问题。

作为青年,在这片土地上就业、生活,有梦想绽放光芒的时刻,也有人生不如意的时刻,这是纷繁的人生,可歌可泣。青年是社会的活力所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正常到不能再正常,实在不需要类似“空巢青年”这种悲情的伪概念渲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