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朋友圈言论 多些敬畏少些"任性"

2018-02-06 15:47:10 赵皎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语,这算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吗?答案是肯定的。四川法院发布了2017年全省十大典型案件,其中就有这样一起案件。

当前网络飞速发展,各种软件平台不断更迭,公共表达更加自由,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就拿人们最常用的微信朋友圈来说,不少人已经将它作为直舒己见,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在人们广泛运用、自由表达的同时,随意性、任意性也开始泛滥,吐嘈谩骂频现,曝光隐私的事件时有发生,此类种种俨然将微信朋友圈作为泄私愤之地,毫无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然触犯法律,侵犯了他人的权益。

不少人认为,朋友圈只是自己的私人关系圈,不是公共传播平台,就像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话,不应受任何约束。但朋友圈真的是自家田地吗?笔者认为,正是这种狭隘偏颇的想法,成为很多人越权行事的源头,自以为有恃无恐,才更加肆无忌惮。其实对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划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与之前已经产生了分差,公共领域不断扩大,私人领域逐渐缩小。或许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可以称之为私人领域,但朋友圈面向众多他人,已经超越了私人界限,成为公共领域的组成部分。

所以,千万不要将朋友圈当成私家空间,更不能当成法外之地。在朋友圈内传播言论,必须遵守法律的底线。况且,法律规定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这是法律常识,是人人都应该敬畏和恪守的社会规范。即使在私人空间,肆意妄为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同样应该给予纠正。

笔者期望这起案件可以起到积极的示范效果,让更多人在朋友圈这样的公共空间里多些“敬畏”,少些“任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需要更多的法治精神。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从自身做起,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利,谨言慎行,学会考虑他人权利和自己权利的边界,在法治之下共享和谐网络环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