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让家庭医生服务真正深入人心

2017-12-21 11:00: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虚妄之谈,发展也将失去意义。以人民为中心,把家庭医生服务当成实打实的民生工程,需要在推进过程中强化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多问问民众怎么看,多听听民众怎么说。

针对近日媒体报道“我国已有5亿人拥有家庭医生服务”引发的质疑,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家庭医生团队是由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

就公众疑问乃至质疑,国家卫计委一一回应。答疑解惑的过程,是宣示政策的过程,也是与民众互动的过程。面对公共事件,及时发声胜过沉默不语,回应越及时、越详细、越深入浅出,就越能获得良好成效。职能部门诚恳发声,不只体现在事后回应,还体现在决策前征询民意、政策推出时追踪民意,并及时矫正,从而形成完整的互动闭环。

从网上坊间有人提出质疑,到国家卫计委及时回应,涉及到两个不同的落差:其一,未签约者与“5亿人拥有家庭医生服务”存在落差。我国现有13亿多人口,尽管签约者高达5亿人,但大部分人并没有签约,自然对相关数据持怀疑态度,为此应该加快签约进程,让更多人真正拥有家庭医生服务。其二,签约者与享受服务也存在落差。是不是一签约就能享受到服务?未必。签约不走形式,不做纸面功夫,不追求数字好看,签约者才能为家庭医生服务点赞。

据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目前刚起步,还有巨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比如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相较发达国家的健康照护,我国家庭医生服务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含金量不是很高,居民的认可程度也不是很高,但只要家庭医生模式方向正确,就应该大胆走下去。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维护民众健康,也是为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同时,这种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化解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的难题,还可以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诸如此类的好处,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激发和呈现出来。

家庭医生服务是剂良药,但须正视深层次的现实问题。我国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民众要享受到良好的家庭医生服务,路阻且长,这就要求相关工作更细致,保障要更加有力。

期望获得便捷、全面、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医疗服务,是民众的正当需求,这种需求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也完全可以得到尊重和满足。从健全家庭医生服务入手,让民众拥有健康守门人,不断提高健康水平,这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早日实现这一愿景,应该按照十九大的部署,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上上下下的价值共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刻不容缓,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是虚妄之谈,发展也将失去意义。以人民为中心,把家庭医生服务当成实打实的民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强化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多问问民众怎么看,多听听民众怎么说,家庭医生履行“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和打造“群众贴心人”的服务模式才能真正深入人心。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