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假课文”的“可怕”与“不可怕”

2017-03-22 13:50:35 赵壮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老胡所在的家长群一下热闹了起来。(3月20日 中国青年报)

语文课本引发广泛讨论不是第一次了,一轮轮的热议背后是公众对语文教育的关注,也表达了公众对优质教材的期盼。语文教材存在纰漏的问题一直存在的,有印刷编辑的原因,也有学术水平的问题,读者挑刺是件值得鼓励的事,“假课文”有其“可怕”与“不可怕”之处。

“可怕”之处在于,教材的课文不同于一般文章,它属于规范性作品,对学生起到精神培养的作用。学生阅读出错的课本,教育的神圣感遭到挑战。因此,在进行课文选择时,不仅要在价值观上把关,还要在事实方面把关。

不可否认的是,为了适应教学需要,教材选用的小学课文多多少少经过改动。“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当课文的内容被质疑时,教师可以把握契机,拓展形成课题研究,引导学生们正视错误、修正错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假课文”的“不可怕”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编写课文需谨慎,改动部分要在注解中说明;对于教材中的错误无需避讳,要积极改正。发现教材中的“假课文”,不渲染,不炒作,不夸大,也是公众应有的态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