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中国正在说》系列评论:国人有了期待,中国模式才更有希望

2016-12-08 17:52:27 林旻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东南卫视推出的《中国正在说》近来饱受公众的热捧,著名学者张维为主讲的《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作为首期推出,更是引爆了电视和PC端的收视狂潮。

不可否认,中国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轨迹,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无论是在国人自小所受的教育所灌输的理念上,还是此番张维为先生的演讲题目中,都渗透着国家崛起、民族复兴之类的概念。崛起抑或复兴,从字面含义上看意味着一种前进的行为,而且这种前进,并不是如裹着脚走路,慢慢吞吞、优哉游哉地走,而是昂首挺胸,大踏步地高歌猛进。

之所以强调崛起,因为历史上的我国就曾长期傲视于世界,崛起对当下的我们而言,并不只是一种赶超,还是一种找回昔日荣光的责任和担当。张维为先生在列举了中国所做出的巨大成绩的基础上,引申出对中国模式相比于西方有更多“制度绩效”的思考。

我觉得,所谓“制度绩效”的优势,并不只是可用过往耀眼的发展成绩单来佐证,也不是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寻渊源和依据,还应该考察国情和所实行的制度的匹配程度。复杂而不断变化的国情,决定了并没有一劳永逸的一种制度设计可以永远不经过创新改良,而能在实践中保持良好的作用;也并没有一种固定的逻辑思维和评判体系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地对任何一国复杂的发展道路做出客观中立的评价。

中国模式,之所以又被称为中国奇迹,就在于西方的制度评价体系和思维逻辑在这里全然失效,原因不在于他们的思维逻辑就是荒谬的,而是因为此类逻辑也是建立在他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模式的好坏,也该用中国特色的思维逻辑来判断,也该根据中国具体的发展处境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整。

中国模式好不好,每个国人冷暖自知,都有发言权。张维为在演讲中提到了数千年来我国发展轨迹的继承性的时候点出了“民本主义”的理念。我认为,这是贯穿着中国历史文明进程发展的关键理念。正是“民本主义”理念的存在,才会让偌大的中国,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京畿重地到边疆村落,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一种向心力的存在,而没有产生过多的疏离感。

因为,每个国人知道,国家的发展是跟自己有关的,是关系切身利益的。任何群体,在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中,都能找到自身关心的点,给自身带来福利的表述。当下执政党在苦心编织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蓝图中,亦能看到每个国人幸福的注脚。

正是因为“民本主义”观念的传承,从古至今,国人都对国家的发展抱有着想象和期待,这种想象和期待,是建立在主政者愿意和民众分享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之上的。正如现在,人心思改革,进一步推荐改革创新的动力十足,就因为我国的改革成果地让多数人有了受益的感觉,这是一种人心的走向,更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共识。

在此语境下,某些困惑的人大可不必在西方偏颇的宣传中迷失自我的判断能力和感受能力,张维为先生说“中国的年轻人要自信”。自信是自己给自己的,因为我们自信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好地凝聚力量和共识,因为我们自信能主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我们自信能以行动顺应着期待,不断书写中国模式新的荣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