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让物联网成为撬动经济转型的支点

2016-11-01 17:23:10 王石川 来源:荔枝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2016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今日即将闭幕。10月31日上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发表主旨演讲时说:“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由农到工的转变,第二次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转变。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转型,我们将把握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大势……物联网是我们的优先选项,也是一个重大战略选择。”

对于不少人来说,物联网也许只是一个抽象名词。而在业界,它是一个颇具张力的热词,一种能够代表人类未来的方向性概念。早在20多年前,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感叹:“因特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而未实现与万物的联网。”智能牵线,万物互联。有了物联网,我们的衣食住行用,几乎所有的一切将处于智能化生存之中。

物联网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有记者在无锡的相关场馆中体验了世界一流的“物联生活”。2秒扫描人体,10天拿合身新衣;远处有没有车驶来,头盔告诉你;穿20元“外衣”,水表可远程抄……这当然只是极其浅显的一个层面,但由此可见,物联网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也不只是浪漫设想,而是能给实实在在改变我们生活品质的技术革新。

早在2009年,物联网就被正式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这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新纪元”。随即,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如今,物联网被写入十三五规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动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短短几个字,点中了一种发展现实,即发现物联网的过程,是现代制造业寻求蝶变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称不上制造业强国;我们的制造业要更接地气,要提质增效,都离不了与物联网相协调。当今,美德等发达国家无不在物联网领域发力,比如德国正大力实施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提升工业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推进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和应用,升级其工业体系,确保德国制造业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与之相比,我们不甘落后,已经有了顶层设计,也有了业内共识,问题是如何在关键点寻求突破。

一般来说,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物联网业,离不了两大基础。一是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二是有强大的物联技术,比如必须改变高端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方面的薄弱基础。

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要抓住物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牵引双轮驱动的发展特点,一方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不断适应应用需求和市场需求,推动应用规模化发展,加快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形成应用新业态、新模式。这两点对于江苏来说都具有先天优势。

据统计,江苏有高校141所,全日制在校大学生190万,江苏籍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江苏以实体经济见长,是制造业大省。将科技优势化为创新优势,将制造业大省变成制造业强省,不仅可以助力江苏经济转型,为物联网发展迎来坦途,也可辐射全国,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经验和模式。

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物联网已被视为下一个风口。美妙的畅想,需要行动来实现;美好的生活,需要技术来推动。顺势应时,乘势而上,及早布局,牢牢把握物联网发展的机遇,抢占未来的发展制高点,物联网才能真正成为撬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什么不可以”正在变为现实。技术也许是冰冷的,但技术所营造的世界却可以是温暖的。正如有人称,“物联网的世界将充满温情,而不是冷冰冰的物质世界。”让物联网更好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让每个人都能在转型时代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捷,拥有可感受的尊严,这正是发展物联网的本质所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