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面对电信诈骗,银行应更有作为

2016-04-24 20:27:31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电信诈骗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受害者将资金转至某个主账户,犯罪分子再迅速拆分至其他银行卡。银行通过数据分析,应当有能力识别可疑账户,一旦发现“化整为零”等具有电信诈骗特征的转账行为,银行应立即报警并迅速启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程序。】

贵州省公安厅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起成功侦破的特大电信诈骗案。该案涉案金额高达1.17个亿,是国内目前单笔金额最大的一起电信诈骗案。警方历时四个多月全力追查,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60余名,其中台湾地区犯罪嫌疑人10名,冻结涉案资金上亿元。

前段时间,肯尼亚向大陆遣返台湾电信诈骗嫌疑人,引发了两岸对相关案件属地管辖权的激烈讨论。随着讨论内容逐渐扩展和深入,电信诈骗案具有的严重社会危害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在我国持续高发,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通过哄骗、威胁等方式诱使受害人转账打款,许多受害人瞬间散尽毕生积蓄,许多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电信诈骗给公众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此次贵州警方侦破的电信诈骗案,具有相当的典型性——这起案件的受害者在大陆,案中主犯来自台湾地区,实施电信诈骗的地点则在非洲。据统计,在2015年,以台湾人为骨干的电信诈骗犯罪团伙实施的诈骗犯罪,占全国电信诈骗案件的20%,造成的损失更高达50%以上,千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都是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实施。为了逃避打击,许多电信诈骗团伙窝点的分布从东南亚至非洲,越设越远。

贵州特大电信诈骗案与其他同类案件相比,具有的“非典型性”是,大部分涉案资金均得以成功冻结,受害者损失相对较小。近年来,每年有上百亿元人民币的电信诈骗犯罪赃款,被骗子从大陆卷到台湾,目前被追回的仅20万元。由此可见,电信诈骗分子一旦得手,涉案资金基本就是“肉包子打狗”,巨额资金如水银泻地一般,被迅速分散至众多账户并被取走,受害者通常很难追回损失。

贵州一案损失之所以较小,在于警方与银行迅速展开合作,在几天内,共冻结涉案银行卡近万张。近年电信诈骗异常猖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台湾方面打击电信诈骗的工作极为不力,不仅追缴赃款不作为,诈骗犯罪嫌疑人回台后,大多被轻判甚至无罪释放。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有关部门要继续督促台湾方面加强打击力度,更重要的是,结合本次贵州特大电信诈骗案减损的经验,我们的金融机构在应对电信诈骗时,应该积极处置更有作为。

应该说,银行在防范和配合侦破电信诈骗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许多银行基层员工的警惕性不断提高,在遇到可疑客户时,本着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成功化解了一些诈骗案件,让客户避免了资金损失。但是,伴随科技高速发展,网络及电信诈骗手段花样百出、防不胜防,一些唯利是图者,将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牟利,更成为网络诈骗案件高发的重要推手。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基层员工的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电信诈骗日益猖獗的局面。

为了应对电信诈骗,银行间应该加强合作,借助大数据安全分析技术,更好地洞悉风险,保护客户利益。电信诈骗万变不离其宗,其犯罪行为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让受害者将资金转至某个主账户,犯罪分子再迅速拆分至其他银行卡。银行通过数据分析,应当有能力识别可疑账户,同时,银行间应该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一旦出现“化整为零”等具有电信诈骗特征的转账行为,应立即报警并迅速启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程序。

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电信诈骗设立了专门机构,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相关机构和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但目前电信诈骗犯罪依然呈高发态势,有关部门和银行应该汲取一些案件破获的成功经验,不断总结电信诈骗涉案资金的流动特点,争取从源头防范,以最小的社会成本付出,换取对公共利益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