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春运变“寻常”映射中国长足的进步

2015-02-12 08:44:42 易艳刚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春运变“寻常”启示我们:只要中国坚定地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上,难题会一个一个地破解,梦想会一个一个地实现】

2011年春运期间,新华每日电讯曾刊发过一篇期盼“春运无新闻”的评论。那时候,春运是超级“新闻富矿:“一票难求”的抱怨充斥网络,春运途中的各种悲情故事频现报端,记者挤十几个小时火车回家就能写出一篇让人深有共鸣的报道,拿个相机到售票窗口和候车厅随便一拍就是一组好照片……我在那个时候想:如果哪天“春运无新闻”了,也是中国进步的一个指标。

转眼到了2015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由2011年的26.4亿人次,增加到了今年预测的28亿人次。虽然媒体依旧提醒春运是“一年一度的人口大迁徙”,但人们发现,不经意间春运似乎正变成一个寻常话题,虽然现在还没到“春运无新闻”的地步,但春运新闻却不再像前些年那样热辣火爆。

在舆论场上,春运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像春晚:同样带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同样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同样会引发数以亿计国民的吐槽,但也人们也同样越来越抱以平常心。如果说,春晚“受冷落”有“复制”色彩太浓导致公众视觉疲劳的原因,有文化生活的可选择性日益丰富的原因,有文艺创作创新乏力的原因,那么,春运话题变得“寻常”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映射的是中国长足的进步,尤其是交通事业长足的进步。

2月9日的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一幅《杭州春运“静悄悄”》的图片新闻,画面上,几位旅客走过整洁干净的杭州东站二楼候车大厅,你拥我挤、人满为患的情景不见了,售票厅也人流稀松。一图胜千言,杭州东站某一天的情况虽未必是全国所有火车站每一天的春运常态,但无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春运确确实实不像以前那样“狼狈”了。一些媒体曾热衷的“春运悲情故事”,比如有人因买不到票而走路回家、有人因连续排队数天买不到票而情绪失控等等,越来越难以“抢头条”了。至于仍能吸引部分眼球的“摩托大军”,恐怕更多的是“自由选择”而非被迫无奈。

高铁的勃兴,对春运减压居功至伟。短短数年间,中国高铁在广袤的国土上纵横交错地延伸,深刻地改变了国人出行的时空感受,可以说,“中国需要发展高铁、高铁造福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民众的最大共识之一。春运中的“高铁福利”,预期将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这一共识。

不仅是高铁这样的硬设施,“铁老大”向市场低头,实行越来越多的“软改革”,也是春运变“寻常”的重要原因。以前,为买一张火车票而通宵排队、因为买不到票而只能被“黄牛”宰,是许多人刻骨铭心的春运记忆。但在火车票预售制度调整,在网络购票、电话购票、手机购票逐渐完善之后,许多火车站已无须再搭建临时售票处,如今到窗口购票的人已经不足五成。从白领到进城务工人员,都已经感受到了购票方式多元化的好处。不可否的是,“买票难”依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黄牛党”在实名制时代也没有成为历史名词,但过去发生在春运期间的很多令人辛酸的、令人愤怒的、荒唐的新闻事件,现在几乎已经不可能再“重演”。

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公众春运期间的出行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火车,飞机、长途汽车、自驾等,“总有一种出行方式能让你比较满意”。虽然仍有不少人对春运发出抱怨之声,但多数人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交通领域的进步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

春运“无新闻”,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给公众带来的“福利”。比如,随着更多的外来人口融入城市,迁徙的故事自然变少了;随着公平正义的深入人心,尊重、善待农民工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专列、包机、送票上门,因平常而越来越失去“新闻性”了;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落实,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节日观念,让“错峰出行”变成可能。特别是随着中国人的腰包鼓起来,春节期间“任性”出境游的中国客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不可忽视的重要客源,这也为国内运输减了压。

当然,春运变“寻常”,并不意味着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不理不管了。必须看到,人们的归途依然还有一些坎坎,依然还有一些服务有待提升,而这些都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要正视的问题。

但不管怎样,春运变“寻常”都启示我们:只要中国坚定地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道上,难题会一个一个地破解,梦想会一个一个地实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