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断家务事”更需司法智慧

2014-05-08 10:02  苑广阔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去年,徐州一名80多岁的金老太太把三个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们履行赡养义务。经当地法院审理,老人赢了官司却仍旧居无定所,只得栖身垃圾池。今年5月5日下午,郑集法庭副庭长陈魏带着老人的儿子来到垃圾池旁,体验了一把“蜗居”生活。(5月7日《现代快报》)

从媒体刊发的图片可以看得到,老人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儿子,自家的房子不说是金碧辉煌,至少也是窗明几亮,但是却让养育自己的八旬母亲住进了垃圾池,过着无比凄苦的生活。当万般无奈的母亲把三个子女告上法庭,最终却是判决容易执行难,仍旧无法从垃圾池搬进儿子家居住。

从法律程序上来说,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就只剩下强制执行这一条路可以走了。当地法庭虽然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通过强制性手段要求老人的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对其不履行法庭判决的行为进行惩处,但是这样一来,很可能会激化老人和子女之间的矛盾,即便老人勉强搬进子女家里,恐怕也不会受到善待,更别说颐养天年了。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症结所在。

当问题陷入进退两难的时候,当地的法官却另辟蹊径,并且最终妥善地解决了问题。法官把老人的儿子儿媳等几个子女召集起来,然后把他们带进老人居住的垃圾池,让他们好好体验了一把自己老母亲逼仄的生活环境,凄苦的生存状态。结果,经过这样的一番体验,再加上法官和周围村民的劝说,满脸惭愧,满心愧疚的子女们很快就把老人接回了家里。

为什么之前法院的判决,法官的说教都无法让老人的子女改正错误,善待老人,而仅仅是体验了一把老人“蜗居”的垃圾池,就换来了子女态度的改变?这就是司法智慧的体现。法律是冰冷的,但是冰冷的法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应该讲人情,有温度,尤其是在涉及这种家长里短,民事纠纷案例的时候,类似这样的“体验式执行”,其效果可能要远远好于强制执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