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低价药“玩消失”是医改失衡之果

2014-03-24 08:38  潘洪其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较之“医”改方面的切实进展,我国“药”改方面进展不大。一些低价药动辄“玩消失”,既有药企逐利不得放弃生产的原因,也有公共财政投入保障不到位的原因,后一种原因有时要承担更大责任。

据《人民日报》报道,湖南长沙一名市民脸上皮肤过敏,到楼下药房买药,药剂师推荐120元一盒的进口药和60多元一盒的国产药,基本药物目录中不到10元一盒的维E不见踪迹。这名市民跑了好几个药房,都没有找到维E。《人民日报》记者在湖南、安徽等地调查发现,低价药“玩消失”的现象并不鲜见,一些用于急救或治疗感冒、老年病、结石、风湿等疾病的低价基本药物经常一药难求。

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低价药“玩消失”,而这些大多是用于急救或治疗常见疾病的药品,市场上需求量很大,一旦缺货,患者被迫购买价格高出几倍、十几倍的进口药或国产新药,由此大幅抬高了患者的成本,加剧了“看病贵”的困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语境下,客观分析低价药“玩消失”的成因,克服一药难求的矛盾,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低价药为何经常“消失”,从“低价”二字即可找到答案——由于价格低,利润也低,药企仅有微利甚至无利可图,缺乏必要的生产积极性,于是轻易就决定停止生产。以往药企停产低价药后,往往会在药品成分、生产技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换一个名字重新注册新药,新药价格比旧药高出一大截,药企从中牟取暴利。后来,国家严把药品监管关,“换名不换药”的把戏再难玩下去,药企干脆彻底停产低价药,专门研制价格高、利润大的新药。这样一来,低价药的总产销量更少,一药难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低价药大多数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却在市场上踪迹难觅,不能不说是当前医改格局中的一大缺憾。2009年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其中前三位属于医疗改革范畴,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属于药品改革范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医改”,其实不只是“医”改,还包括“药”改——《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按照《意见》部署,基本药物制度到2011年初步建立,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低价药,其生产供应须有足够的保障。

然而,近年各地屡屡出现的低价药“玩消失”现象,表明我国基本药物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体系这一块,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陷。其中最大的短板是,公共财政对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投入不足,保障不力,一些生产企业、经销企业未能获得应有的补偿,难以从生产、经销基本药物中获得合理利润,限制了他们从事国家基本药物生产经销的积极性。一些低价药动辄“玩消失”,既有药企逐利不得放弃生产的原因,也有公共财政投入保障不到位的原因,后一种原因有时要承担更大责任。

医改既是“医”改,同时也是“药”改。“医”改的重点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和医保体系的投入,推动公立医院更多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增加以医保为中心的公益性医疗服务供应。同理,“药”改的重点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体系的投入,保证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企业的合理利润,保障基本药物特别是低价药的市场供应。

近两年,较之“医”改方面的切实进展,我国“药”改方面进展不大。唯有深入推进“药”改,加快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变医改“重医轻药”的失衡局面,才能避免低价药“玩消失”的尴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