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治谣越依法越让人信服

www.fjnet.cn 2013-09-10 07:33  肖  畅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这一司法解释,网络谣言获得严格量化的入罪标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直关注治谣行动,一个关注焦点就是何谓网络谣言。什么是谣言,刑法本有规定,但网络发展带来很多新的传播现象,网络谣言有了更大的复杂性、特殊性,界定上容易模糊,甚至不免社会争议,这不利于执法的规范与严肃。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就是针对信息网络的特性给出明确界定,以此规范法律的适用,让治理网络谣言统一法律认识。

网络信息交错纵横,谣言栖身其中,散播力更强,辨识度更低,谣言与其他言论形式的界限也就容易模糊。治理网络谣言曾让一些人产生了联想、猜测甚至担忧,但通过公权部门与社会的互动,担忧在消散,通过司法解释界定网络谣言,再一次明确了对治理网络谣言的态度,即谣言要打击,同时强调依法规范。

随着治谣行动的推进,那些曾被谣言中伤的对象现在终于获得清白。但也要警惕经不起推敲的“捕谣大赛”。打谣不是报复,打击的对象就是造谣传谣者。让社会建立这个认识,首先是让人们相信网谣不是一个可以随意解释的概念。明确法律界定,各种借机打击报复在法律上就没有可能性,你要反其道而行之,必定是法网恢恢,这样一来,治理网络谣言的行为才会更加让人信服。

网谣概念模糊的一个结果是,澄清谣言有充分努力,真相却在澄清谣言的氛围中裹足不前。日前,山东环保部门与“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展开微博辩论,主要话题是“高压泵地下排污”,但辩论焦点在于造谣是否成立,邓飞要不要道歉,这就像一场界定谣言的辩论。在网谣得到清晰界定后,这类辩论便可以重新聚焦,在做实真相上发力。打谣行动的目的,正是为了让真相更容易浮出水面,更容易分辨,提供真相的动力更充足,让真实的信息更容易传播。

现在司法解释出台,网络谣言获得严格量化的入罪标准,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就能够厘清,各地执法活动在法律层面更加规范,很多疑问将消除。执法有据可依,为治理行动确立门槛,这是法治的应有体现。依法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表达权,执法行动的对象,执法行动本身,都要以法律为准绳,并且真正得到落实。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