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警惕“扫一扫”的安全隐患

www.fjnet.cn 2013-05-30 16:36  蔡恩泽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日前,在郑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交易博览会上,来自河南平顶山的一家果蔬合作社凭借黄瓜、番茄上的二维码,吸引了一些全球超市采购大亨的目光,为风头正盛的二维码增添了新的注脚。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在平面上分布成的黑白相间的图案,是信息数据的一道“入口”。如今,二维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扫一扫”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常用语。一条二维码能容纳500多个汉字或2710个数字,信息量比普通条形码高出几十倍,因此成为商业活动的新宠,广泛应用于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等领域,成为桥接现实与虚拟最得力的工具之一。

然而,二维码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日前,南京一位居民在扫二维码获取购物积分时,手机中毒,手机话费被一扫而空。一些地方的警方也提醒,“黑白方块”潜藏陷阱,二维码诈骗案件明显增加。

事实上,二维码存在先天软肋,易于复制而难以防伪。简单的二维码属于开源代码,加密与解密转换也是开放的,加上制作成本低、生成工具多,黑白方块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然而,很多手机用户的安全意识还未跟上,在猎奇心理驱动下,见码就扫,容易中招。

认识到二维码的安全隐患,并不是要逆潮流而动,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是要促进二维码自身的完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消费者而言,应该在安全意识和技术保障两方面扎紧篱笆。从监管层面看,应尽快制定有关二维码的监管法规,同时,加强查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在遇到二维码诈骗案件时,应及时关闭相关运营商。

“生长麦子的沃土照样孕育罂粟”。避免安全隐患,保护公众权益,二维码才能将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前景。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