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大学专业设置不应完全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

www.fjnet.cn 2012-07-30 09:21  程思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贵州今年已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列入预警名单,如果这些专业连续3次进入该项名单,将可能停止招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何秀黔介绍,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了本科专业预警及退出机制。目前已进入预警名单的专业,将缩减部分招生计划。(2012年7月29日《黔中早报》)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发展。正因如此,有关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要考虑到市场化需求,更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但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对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因过分依赖于市场需求,而忽略了人才的社会培养,把大学培育的理念甚至异化成职业技工人才的培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可能培育出符合国家适用性人才,反而还可能因调节失灵而激化供需矛盾。

市场化调节之所以不符合人才学科的设置,首先是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迅速变动的,而一些所谓的现在比较冷门的专业并不一定到四年后就完全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来讲,如果继续盲目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来对专业设置过度干预,可能会因造成供需矛盾的失衡。

不难看出,当前高校对于有关专业的设置强调的所谓“市场接轨、专业对口”等理念,难免还裹挟着一层计划经济的色彩,这样的不符合时代特征的做法,甚至也与当前高等教育所侧重的国民素质教育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育互相乖违。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因过度强调市场配置、调节专业所导致的“热门专业变冷门”的事例再次证明,仅仅依靠对市场的预警不可能完全能够预测未来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状况。

但目前不少论调都把矛盾的根结归咎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化因素互相脱节,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实际上,过度地趋时而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蔡元培曾说,大学不能是职业资格养成所。因此,专业设置既要满足社会需求,也不应完全听信于市场。从这一点上来看,政府在放开对高校自主设置专业权限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对专业设置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弥补因过分依赖市场原则所可能产生的供需失衡。

这就要求,对于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育目标的确立、专业设置和学科内容安排等,更应该考虑国家的教育培育,并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一些因市场化因素所造成人文“弱势”学科,政府理应采取一套补救措施。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