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深圳“无农民”,何必“拉郎配”?!

www.fjnet.cn 2011-10-26 09:53  马骝山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0月20日至28日,广东省第二届省农运会于江门举行。组委会此前向全省各地市发出“英雄帖”,曾组团参加1988年首届省农运会并斩获奖项的深圳决定弃权,因为深圳没有农民。经广东省农业厅多次协调,最终深圳的农业企业派出代表,以观摩形式出席,但不参加比赛。(10月25日 京华时报)

深圳弃权不当“英雄”的理由应该是充分的。虽然农运会主办方乐意大家个个捧场,但毕竟失去了农民身份的人混杂其间,不像回事,也因之失去了“农运会”的正当性。因此,深圳坚持己见,经“多次协调”后,也只由农民企业派出代表观摩而不参赛,可以视之为给了形式主义做法迎头一击。

这就又牵涉出另外一个问题:农运会组委会何必非要执迷于“拉郎配”呢?“政绩思维”下的凡事求一统、“有面子”,无疑是其考虑问题出发点,所以才不惜又是有意延期等待,又是扩大“农民”意涵,连医生、教师等算做“农民”,来“曲径通幽”;但深圳方仍是不买账:你说“纯渔民村有人有参赛资格”,我则说尚不具备组团的条件;你说“乡镇企业也有农民”,那我顶多派人观摩观摩,比赛就恕不奉陪了。个中原因,一句话说得很明白,“我们都没有农民了,就没必要成立协会,况且协会的经费谁来出?”

可见,不愿摆花架子,进而撑花架子,是深圳得以拒绝形式主义的关键因素。而在此背后,还应反思当今许多地方的行政领导热衷于籍由举办大型运动会来满足虚荣心,捞取印象分,于是才派生出诸多的并非在校生参加的“大运会”、并非城里人户籍的“城运会”以及并非纯农民身份的“农运会”。与改善民生的艰苦细致工作相比,这一捷径的“链条”上附着着诸多单位和个人,皆有利可图,有光可沾,于是,大家才会心领神会,乐此不疲,不惜屈尊,也要把场面搞成“大团圆”般的喜庆戏码。形式主义的积弊多年难除,概源于此。

深圳作为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新锐城市,去年以来曾因要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出台过很多惹来公众和舆论非议的举措,比如将8万“治安高危人员”清退出境,比如禁放风筝、飞鸽以及实行“菜刀实名制”等。这次毅然决然没给省里“面子”,不妨认为是一种物极必反之举,但其中多少也透露出深圳急欲将自己洗脱出“农门”的倨傲心态。形式主义在上述种种因素的错综合力下才得以碰壁一次,正映衬出此等痼疾的根除,非一朝一夕之功。

其实,不是真正农民参加的农运会,即便勉为其难凑成一“会”,对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强健农民体魄精神又有几多价值?与其热衷于“拉郎配”,莫如情注民生少开会!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