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王水泊——老有所为的典范
www.fjnet.cn 2011-09-20 07:09  王志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王水泊,厦门集美人 ,今年80岁,1946年参加革命,1959年任同安县副县长,1989年从集美区人大领导岗位离休。离休后的前几年,他每天去钓鱼,生活过得很安逸,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看病难看病贵”成了一个社会热点, 于是, 经过思考,他决定出书,“帮帮弱势群体”。2002年6月,一部凝结了他多年心血,共400页、60多万字的 《生活之友》面世。深受一些机构的残疾人和工厂的打工者等弱势群体欢迎。(《海峡导报》9月19日)

何为老有所为?我想王水泊退休后为弱势群体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极好的回答。王水泊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其人退心不退,并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对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关注上,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他以弱势群体之乐为乐。正如他所言:“看到弱势群体能通过这些书,少受点‘看病难看病贵’的痛苦,省了钱又身体健康时,我最高兴了”。二、9年里王水泊把自己生活中摘录下来的东西,编成了9本《生活之友》,最厚的600多页,最薄的也有100页,共有200多万字,他印刷了3万册,绝大多数都送给了弱势群体。不但不图经济利益回报,相反,前后还倒贴了四五万块钱。

其实,像王老这样的老有所为的人在全国还有不少,如有的地方志愿者网吧监督员队伍,主要是由“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组成。还有的老红军、老干部经常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厂矿、监狱等为学生、市民、农民、在押犯等宣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和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希望年轻一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帮助在押犯早日重获自由和新生等。

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不少像王水泊这样堪称老骥伏枥、人老心红、老有所为、心系苍生的老人作后盾,或者甘愿充当社会压力的“润滑剂”和社会矛盾的“减压阀”,我们的社会治安的基本面才谈得上比较良好。

但遗憾的是,也有一些老人自认为为党和国家工作一辈子了,也该歇歇了。于是,我们看到:耽于享乐者有之,牢骚满腹者有之,含饴弄孙者有之,“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亦有之。更有甚者,本来退休待遇已经很高了,但仍不满足,以至于不时地为自己或者子孙向组织上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当然,也有少数晚节不保者,以至于成了人民的公敌。诸如此类,面对王水泊们的高尚情怀,这些为老不尊者或一味地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观主义者应该感到羞愧。

如何更好地做到老有所为,王水泊老人无疑是一面锃亮的镜子。愿所有老人都来翻翻王水泊老人老有所为的先进事迹,同时,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退下来的老同志都加入到老有所为的行列。毕竟,无论是社会的进步发展,还是保持社会的稳定都离不开老人的发挥余热。再说,再过若干年,现在的年轻人也必然成为老人,长辈们理应为晚辈们树立可学可赶可超的榜样。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