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中国教改不妨从改革教材和考试内容入手
www.fjnet.cn 2010-08-27 17:06  黄林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学期伊始,重庆市高中新课改启动,课本(尤其是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性质的学科)大变脸,语文增加了优秀新闻作品和世界著名经典演讲词,记录香港回归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和马丁·路德的《我有一个梦想》等被编入新教材。(8月27日《重庆晚报》)

我国教育改革吵吵闹闹了几年,除了对“应试教育”口诛笔伐一通外,似乎没理出什么头绪。近年不顾国情生搬硬套美国教育的教改,结果是学了人家的表皮却没学到人家的精髓,反而把自己的一些宝贵传统弄丢了。依笔者愚见,中国教改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具体的切入点,重庆市的做法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几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似乎在推广教学方法上下足了功夫,“赞赏教育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等各种模式闪亮登场。此举实际上违背了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基本教育理念,束缚了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客观上是在帮倒忙。

其实,教育主管部门和专家们如果转换一下工作重心,把精力放在改革教材和考试内容上,倒说不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社会需要崇尚什么,如何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树立健全人格,如何增强协作精神,如何培养创新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改革教材和考试内容来加以引导和体现的。

“应试教育”现在好像成了素质教育的死对头。其实,“考试”本身没有错,中国教育弊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考试内容”长期偏离素质教育和实际应用造成的。

比如英语试题,为了实现试题的“标准化”,竟把一门用来交际的鲜活语言变成了做选择题的竞赛,语法问题成了考试的重头戏。受试题“指挥棒”的影响,教师的一堂英语课差不多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在讲语法,这边加 ing,那边加ed,say和speak有什么区别……搞的学生一脸茫然,索然无味。可事实上,英美国家的小孩子五六岁英语就很地道了,他们却是对语法规则一无所知的。如果我们能改革英语试题,把熟练掌握运用句子作为考试核心,不仅教师的英语课会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我们现在不少科目的考试和习题往往既偏又怪 ,似乎不偏不怪就不足以体现出题者的水平,不少小学生习题搞得连大学生也摸不着头脑 ,还常常拟定了所谓的“标准答案”。

网络上看过一则小学生答题的故事,有这么一道题:朱自清先生有篇著名散文《匆匆》,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学生回答: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后面一个好大的“×”。因为标准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真是让人奇怪了,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吗?如此“试题”如此“标准答案”岂不是扼杀学生思维?

一方面源头上与时俱进改革教材内容入口关,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考试内容来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把好“头”和“尾”,在教法方面让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教改也许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重庆市已在教材改革上带了头,难道我们还要观望吗?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