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简/繁 体

9月18日消息 中欧商学院北京毕业典礼今日举行。腾讯财经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采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许小年认为,不应将汇率问题政治化,人民币本身有升值需要,升值加息应当同时进行。

近日,美国再度施压人民币升值。美财长盖特纳在国会作证时提及,“将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敦促人民币迅速、有意义和持续的升值。”

对此,许小年表示,人民币升值和外部压力没有什么关系,人民币升值是我们自己的需求。他强调,人民币要增加弹性,要把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大幅度放开,反对以管制的形式控制价格。“一个市场经济不可以管制价格,人民币汇率无非就是美元的价格。”

人民币升值肯定会对外贸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他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决定外贸的首要因素不是汇率,而是外部需求。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不要高估,要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许小年指出,汇率固定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操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稳定汇率需要不断向市场投入人民币,增发货币的结果将是通货膨胀。

许小年认为,升值加息应当同时进行。“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加息也可以抑制通胀,所以赞成人民币升值,同时利息要提高。现在是负利率,负利率是老百姓存钱越多损失越大。”


以下为采访实录:

问:昨日美财长盖特纳在国会作证时提及,“将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敦促人民币迅速,有意义和持续的升值。”他同时谈到,一个强大和不断增长的中国有利于美国。您对盖特纳的这种说法如何看?

许小年:人民币升值和外部压力没有什么关系,人民币升值是我们自己要升的。我一直主张人民币要增加它的弹性,要把人民币汇率浮动空间大幅度放开。

一个市场经济不可以管制价格,人民币汇率无非就是美元的价格。你不管制电脑的价格为什么?因为价格的信号在市场经济是非常重要的配置资源的机制。企业根据价格的波动决定买什么样的原材料什么什么产品。消费者根据价格决定买什么样的衣食住行等等商品。如果在市场经济中把价格全控制起来了,不管控制的是美元的价格,还是成品油的价格,还是水的价格,一定会发生资源的错配,相当于把企业和个人的耳朵堵上,眼睛蒙上。所以,价格信号,在市场经济中相当于中枢神经。政府不应该扰乱甚至去中断这个中枢神经的正常运作。所以,我作为经济学家,几乎反对任何形式的价格管制。

问:对于一台电脑来说价格是可以制定的。但是对于人民币的价格呢?

许小年:是市场指定的,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制定的。正因为如此,桌子的价格、电脑的价格可以反映市场需求,企业看到了价格就知道了市场需求就知道该做什么。同样,人民币汇率不过是美元的价格。


问:对我们自己来说,上月贸易呈现双顺差,汇率的提高对外贸影响大吗?

许小年:人民币升值肯定会对外贸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决定外贸的首要因素不是汇率,而是外部需求。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不要高估,要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另外一方面,汇率固定,给我们国家货币政策的操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在汇率和国内的货币政策之间,毫无疑问国内的货币政策更为重要。为了稳定汇率,我们不断向市场投入人民币,我们被迫增发货币,结果就是通货膨胀。每一个老百姓都会受通货膨胀之苦,对老百姓的生活全都产生影响。我们为什么不能够腾出手来用货币政策控制国内的通胀? 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受到了汇率的牵制。你必须把市场上多余的美元买掉,不然的话汇率就守不住。

那么用什么样的办法收美元?只能用人民币买。在稳定汇率的过程中,中央银行被迫放出了大量的货币,这一点一般的民众不了解,不了解国内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一些决策者都不了解,什么都想要,既是要又要。这是熊掌和鱼,你只能挑一个。你顾了汇率国内的通胀就顾不上了,你要想紧缩银根,控制国内的通胀,必须放开汇率浮动空间。你现在一石两鸟,左右为难。这个世界上的经济政策,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

所有的政策都是两难命题,都是在两个不同目标之间的选择。我们有责任,学者有责任,媒体有责任,政府官员有责任把这个两难问题和民众交待清楚,能够获得大家的理解。不要把汇率问题政治化,甚至在汇率问题上搞民主主义。这个对国家的经济是非常有害的。要把这个两难的问题讲清楚,在两弹的选择中间,到底是稳定汇率,避免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还是要紧缩银根控制过的通胀。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


问:对于通胀,前段时间有传言,说市场要不对称加息,加存款利率。您对这种方法是否赞同,您认为目前应该如何控制通胀?

许小年:人民币升值可以抑制通胀,加息也可以抑制通胀,所以我赞成人民币升值,同时利息要提高。现在是负利率。负利率是老百姓存钱越多损失越大。老百姓是非常理性的,你不能够把老百姓理性的保值活动都说成是投机,这是非常糟糕的。他一看钱放在银行天天有损失,就把钱拿出来买房子、买黄金,资金在市场上,炒大蒜、炒绿豆、炒生姜,这都是负利率的体现,都是货币政策落后于经济发展形势的体现。不能都说成是投机。这个非常糟糕。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紧缩银根,把利率要加上去。我们已经注意到从今年年初开始,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在逐渐下降,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把利率提上去,让老百姓在银行里存钱不是赔钱,多多少少能赚一点。

短期来看,让我个人来讲,我认为贷款和存款利率都应该加。

问:政策紧缩已经伤到很多行业的投资。

许小年:房地产是新政损害的。把新政撤掉就行了。这个新政完全没有必要,完全是政府干预市场运行一种武断的做法。侵犯老百姓的权利,侵犯开发商的权利。

问:高涨房价怎么办?

许小年:增加土地供应,紧缩银根。

问:而不是以征收物业税的方式?

许小年:物业税可以考虑,但是物业税不是税收总局说了算的事儿,物业税从老百姓兜里拿钱,你到人大讨论了以后才能收,不能说政府想收什么就收什么,市场经济政府要有法制观念,别乱来,整个房地产新政都是乱来,严格来讲是违法的。房地产目前的趋势做下去,除了搅乱房地产干扰长期的供应,造成未来供应的紧缺,推动未来价格的影响,不会有什么作用。对其他行业都是造成拖累。(腾讯财经)

9月18日消息 中欧商学院北京毕业典礼今日举行。腾讯财经就人民币汇率问题采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许小年认为,不应将汇率问题政治化,人民币本身有升值需要,升值加......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9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李进 实习生 周锡银)13日,今年第四期凭证式国债开始公开发行。昨日,记者走访在榕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去年国债发行时银行门口排长队买国债的盛景如今已不再,目前不论一年期还是三年期的国债均未售完。

业内人士说,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加息的担忧。此外,记者了解到,尽管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高于定期存款,由于加息预期渐浓,此类理财产品也一改此前销售火爆的情况。

多数银行未售完国债

13日首发的第四期国债发行总额为400亿元,其中 1年期票面年利率2.60%;3年期票面年利率3.73%。与银行同期定存相比,分别高出0.35、0.4个百分点。

首发当日,记者在学生街一带的银行看到国债销售冷清,一个多小时里,记者只看到一个女士购买。她告诉记者,去年发行国债时,由于首发当日下午才去买,就没买到一年期的国债,这次她就决定买5万元一年期国债,“利率不高,又听说国家会加息,就少买点”。“现在买国债不合算。”一位在银行排队的市民黄先生说,买10万元一年期国债利息,只比同期定存多出350元。国债流动性很差,如果到时急需用钱要提前兑取国债,损失很大。

昨日下午,记者走访华林路一带的银行,得知多数银行未销售完国债。多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债问的人很少。”在榕一家国有银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整个福州地区,只卖了千把万,“和往年比,很平淡”。


固定收益类产品 热度不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前热销的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销售也开始平淡了。虽然目前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国债或同期定期存款,且银行也再次提高此类产品收益率,但在加息预计渐浓的情形下,此类产品销售也大不如前。

9月以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再次“提息”,60天产品年化收益率已高达2.95%,90天已超过3%,而280天则达到4%。以往,此类产品一旦推出,就被客户抢光,如要购买都得提前向银行客户经理预约。

在榕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也告诉记者,现在投资者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热情确实不如以往。有不少客户都选择打新股等理财方式,收益率往往都高于此类产品。目前,对于此类产品,一些银行增加了随加息而调整收益率的条款。

理财建议

可配置债券类产品

8月CPI同比上涨了3.5%,而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25%。如果去年8月存入银行1万元一年定期存款,即便包含了利息所得因素,1万元一年期定存也被通胀吃掉了10000×(3.5%-2.25%)=125元。

在负利率且加息预期渐浓的情况下,市民该如何让存款保值增值?中信银行理财经理吴帮雄建议,投资者可购买债券类理财产品,一来此类产品收益稳定,虽然债券收益不高,但是此类产品多有打新股的配置,总体收益还不错。

他介绍,从上半年情况看,打新股的收益率挺高,但打新股需要较大的资金。他说,他的一个客户持50万元资金打新股,上半年的收益8%至10%,换算成年化收益率高达16%以上。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9月15日讯(本网记者 李进 实习生 周锡银)13日,今年第四期凭证式国债开始公开发行。昨日,记者走访在榕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去年国债发行时银行门口排长队买国债的......

上周四(9月9日),A股跳水,市场盛传加息,且言之凿凿称央行将在周末加息,理由有二:一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当天在公开演讲中提到零利率的弊端,二是国家统计局提前两天在周六发布8月宏观经济数据。

周小川讲话被过度解读

预期加息者的逻辑是,由于CPI已经连续七个月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实际存款利率早就降为负,8月CPI预计会继续攀高,央行可能针对此加息,结合最近两年央行总是在周末或者假日公布重大决策的习惯,周六提前公布数据正好留出加息的时间窗口,若9月13日再公布数据,央行只能等下个周末了。

上周五加息传言颇盛,国家统计局不得不作出解释,提前发布数据是应公众要求,缩短数据生产与发布时间的间隔,“无其他原因,大家不要过分解读”。

同样被过度解读的还有周小川的讲话。他到底讲了什么?又暗示了什么呢?记者恰好在现场听了周小川的演讲,9月9日中午约35分钟的演讲中,周小川并未直接谈及中国货币政策,而是在谈及金融危机初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降至零利率,但金融机构在经济恢复期间出力不够等问题时,提出“零利率可能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减弱”,因为如果降至零利率,商业银行的储蓄成本为零,会导致银行没有发放贷款的压力。由此认为周小川暗示加息,不免有些牵强。

央行最担心的是通胀

今天看来,此番加息预期当然是落空了。那么,从通胀和经济增长各方面情况看,近期加息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现实的情况是,央行对加息这样的重大决策并没有决定权,作为咨询议事机构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只是提供政策建议,最终由国务院权衡通胀、资产价格、经济增长、汇率走势、国际资本流动等多个因素作出决策。


央行最担心的是通胀。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8月物价水平基本符合预期,CPI同比上涨3.5%,环比上涨0.6%,主要由蔬菜等食品涨价推高。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洪涝等异常天气因素消弭,食品价格将趋稳向下,CPI也将在四季度逐步回落。由此看,利率政策可以继续观望,甚至有观察者认为,年内没有加息的可能。

通胀或暂不足虑,房市仍未见降温却令人担忧。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是,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3%,环比与7月持平。市场层面,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上海楼市量价齐升,创新政20周新高。

有一个小故事也可印证房市投资客依然大有人在。9月11日,记者在朝阳区望京刚刚开盘售罄的首开国风上观小区外,看到中介林立,已经有很多该楼盘的毛坯房挂出来二手出售,总价比开盘高出10万至30万元不等,这么快就转手的显然不是自住购房者。

加息最大的后顾之忧,是担心给正在复苏中的实体经济泼冷水。下半年开始经济增速明显回落,更是打消了加息预期。不过,实体经济在8月似乎出现转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回升,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反弹,消费和投资的表现也好于预期。

尽管如此,预计决策层还会再观望一段时间,看看CPI到底会继续攀升还是见顶回落,经济反弹是暂时还是会企稳。

上周四(9月9日),A股跳水,市场盛传加息,且言之凿凿称央行将在周末加息,理由有二:一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当天在公开演讲中提到零利率的弊端,二是国家统计局提前两天在周六发布8月宏观经济......

3.5%!8月份CPI同比增速达到年内新高。而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这也是连续第7个月处于“负利率”状态。

这样的情况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种种猜测。上周五,市场提前动荡便是佐证。

作为宏观调控中的“重磅”措施,加息与否将考验央行宏观调控的技巧。但是通过对引致高CPI的原因、货币供应量等因素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短期内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较小。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全年CPI的增速设定在3%以内,8月份CPI显著超过“红线”,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翘尾因素使得今年3季度CPI的同比增速较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

分析人士指出,正是因为上述两个因素没有可持续性,因此CPI高位运行不会持续,预计8月份很可能就是CPI的峰值。同时,上游价格的传导压力也开始趋弱,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长4.3%,涨幅进一步回落。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说,“如果后期管理得当的话,全年实现原定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还是可能的。”

同时,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压力趋缓,也为稳定物价创造了条件。

从货币供给看,上半年央行公开市场调节适时有度,贷存比考核趋严,银行放贷能力有所下降;从货币需求看,上半年整体投资趋于平缓。供求两方面的影响将使货币供应延续上半年增速放缓走势,从而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8月份M1增速为21.9%,M2增速为19.2%,新增信贷为5452亿元。

而最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阶段,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若加息,会进一步加大经济回稳的不确定性,与宏观调控‘以稳为主’的基调不符。”权威人士分析说。

但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综合高物价、经济增长平稳以及充足的流动性这三个因素,目前略微地增加存款利率有利于经济稳定,而且短期看这项措施的成本也比较低。 

3.5%!8月份CPI同比增速达到年内新高。而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这也是连续第7个月处于“负利率”状态。 这样的情况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种种猜测。上周五,市......

如果你把1万元存作一年定期,到期后发现少了125元,怎么办?

不必拿出计算器,也不要投诉银行。因为8月份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后,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贬值确实已经达到了1.25%。

自从CPI今年2月份达到2.7%的高点并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2.25%)后,居民实际存款已连续7个月为负,负利率格局进一步形成。

加还是不加?业内观点尚不统一。但两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近日的表态引发联想。

3.5%是否就是年内高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的推动,8月份CPI保持上涨态势,同比涨幅达到3.5%,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一走势基本与市场预期一致,同时也引发市场对于央行是否加息的猜测。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8月份物价走势基本与市场预期一致;9月份食品价格可能会继续上扬,推动9月份CPI继续上涨,但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整体来看,三季度物价是全年的高点,四季度会逐渐回落。

当前CPI持续攀升的态势已是“强弩之末”,这似乎成为了业内颇为一致的观点。

但关于加息的判断,仍有分歧。

诸建芳认为,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更加强调经济的平稳性,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下半年出现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对此,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也表示赞同:“虽然7、8月份物价上行给加息提出了要求,但是仍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且增长并不具有持续性。而加息对经济的负面作用会比较大,下半年仍应强调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主。”


但清华大学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目前流动性的绝对水平是充足的,根据最新的统计,我国广义货币M2已经高达10万亿美元,并且超过美国,足以支撑经济的运行。

李稻葵指出,目前物价水平增长速度较高、经济增长态势也不错、流动性充足,如果在这个时间点,略增加存款利息率,从长远来讲,有助于老百姓建立实际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预期。

虽然李稻葵强调,自己是“作为一个学者,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不代表任何的机构”,但鉴于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这一表态依然让市场浮想联翩。

CPI涨幅超三年期存款利率

低利率虽然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由此出现的负利率却又强化着居民的通胀预期;高额利差虽然能为银行放贷带来积极性,但却又有投放失度、结构失调之虞。

非对称加息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现在贷款利率处在一种经济减速中,没必要动,但目前适度上调存款利率,进行非对称性加息非常有必要。

李稻葵在作上述“略微的增加一点利息率”的假设时特意强调了“我指存款利息率,或者让存款的利息率有所浮动”。

当前物价水平不但超过了2.25%、2.79%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而且首次超过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居民实际存款已连续7个月为负,负利率格局进一步形成。

新华社给出的一组数据说明存款负利率给储户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7月份当CPI同比涨幅达到3.3%后,城镇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贬值首次超过1%,达到1.05%,8月份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贬值达到1.25%。这意味着长期下来,居民手中的1万元存款,一年后实际缩水超过125元。


近期关于利率的热点讨论不止加息一个内容。

国务院参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上周的一个论坛上建议,基于CPI上涨的压力,可乘机推出存款利率浮动机制。央行沈阳分行行长盛松成近日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建议国家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争取允许东北率先开展存款利率上浮试点。

如果你把1万元存作一年定期,到期后发现少了125元,怎么办? 不必拿出计算器,也不要投诉银行。因为8月份CPI同比涨幅再创新高后,居民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贬值确实已经达到了1.25%......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