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专题 > 正文

勇当普惠金融先锋,奋战服务乡村振兴一线

2021-09-25 21:59:5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余华锦  

福建农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秉持支农支小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积极创新普惠服务模式,加大普惠领域信贷投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当好普惠金融主力军,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展现农信担当、彰显农信力量。

截至2021年3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涉农贷款余额3582.33亿元,涉农贷款占比68.61%,比年初增加142.1亿元;农户贷款余额3080.42亿元,比年初增加111.95亿元,实现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大力推广“五福”要素融资

农村有效担保物相对匮乏,让农村要素“活”起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的重要途径。为此,福建农信结合我省山、海、林要素禀赋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经济活跃等特点,升级推出“福农”“福林”“福海”“福商”“福工”等“五福”系列信贷产品,首期推广 24 款全省通用品种,并鼓励基层行社因地制宜创新“小五福”产品,打造一系列便利化、广覆盖、易推广的普惠金融产品,有效纾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助力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持续为乡村振兴“供血输氧”。其中,面对林农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沙县农商银行推出免抵押的“福林·金林贷”产品,把林农手中的林权盘活起来,让“林权证”变成“取钱卡”,并投入到发展沙县小吃产业中,走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仙游农商银行在全县首创“福农·农股贷”,推出以农民持有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作为质押物的专项贷款,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的问题。

发展“多社融合”服务模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的金融机构,福建农信充分发挥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等优势,把农信社的服务触点与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益农信息社等有机融合,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体系,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社区的神经末梢,真正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米”。联合省供销社等部门,福建农信探索出“供销社+农信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合作模式,并依托自主研发的“福农e购”电商平台,探索与“供销e家”融合发展,形成“互联网+供销社+农信社”的多重叠加效应,建立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信社等“多社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升级“整村推进”服务模式

福建农信始终把党建引领、组织保障挺在前面,积极发挥农信系统人缘、地缘、机制等优势,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服务模式,与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双基联动,通过选派金融助理,在信用社与客户之间架起金融桥梁,依托村委会、经合社等基层组织,采取白名单批量授信等模式大力推进整村授信,大幅提高客户与贷款覆盖面。同时通过科技赋能,推广应用客户经理掌上银行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和“福农e厅”平台,实现客户经理“最多跑一趟”、客户“一趟不用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如霞浦联社组建金蜜蜂普惠金融服务队,采取“3+2+1”模式(“3”指3名村中品德优良、诚实可信、熟悉情况、德高望重的农户,“2”指信用社主任和包村客户经理,“1”指联社监督员),通过逐村、逐户开展信息采集建档,在与共建村农户“背靠背”白名单评议的基础上,金融助理利用掌上银行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送贷上门”服务,为村民提供一揽子惠民服务,确保数据多跑路、村民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