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理财产品 > 正文
投资经理揭银行理财“潜规则”:内部交易“吃大锅饭”
money.fjnet.cn 2014-05-22 09:08:2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

这几乎成为一个悖论。

脱离了“代客理财”初衷的银行理财产品 ,要通过“内部交易”、“资金池”、“期限错配”等手段,不断的演绎“击鼓传花”的游戏,以满足客户刚性兑付的现实需求。

而刚性兑付的背后,又是银行理财虽为数不多,却长袖善舞的“坏账平滑术”及负债经营后信息不透明,甚至不敢透明的“潜规则”的若隐若现。

推此专题,无意批评,但求初心。

每到年末或季末,流动性趋紧,资金价格上升,孙炎(化名)总会比平时忙。

他是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部门的投资经理,从事银行理财业务多年;同时管理着几十只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上百亿。

孙炎的工作一边对接分行推荐上来的融资项目,一边对接理财产品销售部门的募集资金,而他要做的就是包括非标项目、债券、货币等在内的资产配置管理,最终实现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孙炎又接手了一款10亿规模新成立的理财产品。

根据总行的安排,流动性紧张时会发行较多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投向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固定收益类资产,而银行最终给出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比投资所得收益更高,为客户实现预期收益率成为孙炎们的最大任务。

尽管银行按照监管要求每只理财产品都进行“一一对应、单独建账核算和管理”,但理财产品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银行自己管理,且不经审计,通过内部交易,最终实现的还是类资金池“吃大锅饭”的效果。

“就像在资金池里划分了方格,方格之间用渔网隔开,水照样肆意流动。”孙炎说,“要限制资金池,真正实现单独管理,应该在”三单独“(单独建账、单独管理、单独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单独运作,禁止内部关联交易,强制要求银行理财接受报表审计,并参照上市公司方法进行信息披露。”

内部交易方式一:债券收益互倒

“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内部交易、期限错配等操作风险,而不是债权项目的信用风险。内部交易是倒账最常见的方法,同一家银行管理的理财产品之间,自己跟自己做交易。”孙炎道破了这一行业的“潜规则”。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