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理财产品 > 正文
杨珅:银行理财业务应转型升级 打破刚性兑付
money.fjnet.cn 2014-01-22 10:50:39   来源:和讯银行    我来说两句

2013年12月初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编发的首份行业报告——《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9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9182亿元,相比2007年底的5300亿元资产规模整整增长了18.7倍。中国的商业银行仅仅用了十余年就成功实现了理财产品规模和余额的爆炸式几何级增长,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步规范,相关法律制度框架得以构建和完善,理财业务也自然而然从一隅之地成为了当今商业银行重要的常规经营业务之一,在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

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说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银行资产证券化进程下的过渡产物,理财产品的出现不仅极大拓展了普通投资者的理财投资渠道、为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利抓手,更为重要的是理财业务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金融业的未来与变革。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在中国的金融业改革中也必将朝着市场化这个方向行进,以期让金融要素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实现效用最大化。金融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市场化,因此就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从而实现对金融资源进行分配,组合及再分配与再组合。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价值规律就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

纵观过去数十年,与其它领域的改革相比,中国的金融改革相对缓慢,金融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致使资金价格畸形,也进而造成了金融市场上的一些扭曲行为,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形成了一定阻力。中国拥有庞大的金融资产存量,而且每年的金融资产仍保持高速增长,然而,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不仅导致金融在资源配置的扭曲,也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闲置资产和沉淀资产。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一定是中国金融业改革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也亟需破题。

在目前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决定了大型国有企业、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资金供给充裕,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相对落后。在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经济体系下,直接融资应该成为重要的融资形式,其占比都在社会融资总量的50%以上。数据显示, 2002年—2005年中国直接融资占比平均为5.03%,2006年—2011年直接融资占比平均为11.08%,2012年也仅为17%,而2012年同期美国直接融资占比70%,韩国、英国均超过50%,日本为35%。从金融理论上看,在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因此需要逐步提高我国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额的比重,同时需要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行发展,相互促进。我们不能简单地说直接融资就是市场化融资,而是要看这种融资活动是否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来进行,市场在融资活动的各项资源配置中是否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要进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还肩负着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任,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符合时代潮流和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目前各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都是银行的信贷类资产,不可否认银行理财业务的开展丰富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增加了银行的非息收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此而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