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撒切尔夫人4与人8日因中风去世。她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以下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生平的大事年表。

通往权力之路:

1925年10月13日,玛格丽特 希尔达 罗伯茨生于英格兰。

1943年10月,在牛津大学开始攻读化学专业。

1951年12月13日,和丹尼斯 撒切尔结婚。

1970年6月19日,被任命为教育和科学部长。

1975年2月11日,成为保守党领袖。

1979年5月3日,领导保守党在选举中赢得压倒性胜利。玛格丽特 撒切尔成为英国首位女性首相。


任职首相期间:

1982年4月2日,派遣英国军队和阿根廷开战,夺得福克兰群岛控制权。

1983年6与人9日,成功连任首相。

1984年10月12日,爱尔兰共和军在保守党大会会场发动爆炸,撒切尔幸免于难。

1984年12月19日,和中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香港将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1987年6月11日,保守党再次赢得选举。

1990年11月28日,撒切尔夫人发表辞职演说。


后政治生涯:

2003年6月26日,丈夫丹尼斯 撒切尔去世。

2005年12月7日,在伦敦进入医院接受治疗。女儿卡罗尔表示,撒切尔夫人丧失了部分记忆。

2008年5月7日,再次入院。

2009年7月,在家中摔倒,摔断左臂。住院两个星期。

2013年4月8日,因中风去世。(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王琦琛)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资料图)

本文摘自《我的中国心》,凤凰卫视出版中心 编著,重庆出版社出版

紫荆绽放之初战

1979年,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就新界“地契租约”问题正式拜会邓小平。这是首位正式拜访我国中央政府的在任港督。一石激起千层浪,中英两国的香港之争由此拉开帷幕。

周南:当时小平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最后做了这样的决策:香港问题的解决,一定要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不只是新界的租期到了要收回,不能续租,而且过去两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北京条约》)所谓永久割让的九龙、香港(岛),也要同时收回。

在得到邓小平的直接授意后,一个集合了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人员的五人小组秘密抵达香港,在香港各界展开调研,为解决香港问题做前期准备。鲁平就是这个五人小组的组长。为了保密起见,他当时的对外身份是外交部西欧司的顾问,香港媒体则称他为“神秘人物”。

鲁平:什么样的人都找,我们自己单位的,包括什么招商局的、中国银行的等等,还有香港商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人士,我们都找他们谈,了解它的政治体制问题、法律问题、社会福利问题,还有国际问题怎么处理、它有哪些外交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能成为自由港、公务员问题、语言的问题等各方面的问题。

一年的调研之后,五人小组获得了很详细的资料。国务院港澳办将这些资料整理成报告,上报中央。这份报告提出了解决香港问题的十二条方针,后来被称为“十二条”。

但英国人却丝毫不将“十二条”放在眼里。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在与邓小平的会晤中,刚刚取得马岛战争胜利的她高调坚持“三个条约有效论”, 完全无视中方提出的“十二条”方案。

鲁平:她气势汹汹。那时候她气很粗,因为刚在阿根廷群岛上打了一个胜仗,所以她是气壮如牛地跑来,所以她叫“铁娘子”。

周南:除了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之外,她还讲,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有英国继续统治才能够得到保证,不能单方面地由我们把条约废除。而且她讲了一句分量比较重的、带有威胁性的话,说如果我们宣布要收回香港,那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鲁平:但是小平同志一下子就把她顶回去了。他说,我告诉你,香港,包括九龙、新界,主权问题是不能讨论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主权一直属于我们中国,这很明确,没有讨论的余地。

谈判一直在剑拔弩张中进行。撒切尔夫人的盛气凌人激怒了邓小平,在场的周南和鲁平都感受到了他的怒气。英国的《每日电讯报》后来曾报道:邓小平对一位助手低声抱怨:“我简直没法跟这个女人谈,她根本不讲道理。”

邓小平的态度也开始强硬起来。

鲁平:小平同志说,时间不能再等了。他原来说一年里我们要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后来说长一点,两年里我们双方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共同解决了,不能再拖。如果这期间香港发生了大的波动,或者我们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的话,那就要另外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周南:这话讲得很文明,但分量十分重。重新考虑时间,就是不等到1997年了,方式也就不是和平谈判了。点到这个,她听懂了,很紧张。

鲁平:那时候撒切尔听了这句话,脸一下子就青了,所以后来离开大会堂下台阶的时候,摔了一跤。那时候小平同志就是很坚持把她驳回去了。

第一番交手,双方各不相让,邓小平立场坚定,而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也并不愿意就此退让。领导人的对峙也带来了团队的僵持,中方坚持“主权问题不予讨论”,而英方则拒绝接受中方提出的“主权移交”等三项议程,整整一年过去,依然没有达成共识,两国的正式谈判也就无法开始。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英国人开始着急了。

此时距离邓小平提出的“两年谈判期限”只剩下一年时间。中国方面自有决心毫不退让,英国人却不得不考虑时限到了之后自己的处境。一向强硬的撒切尔夫人开始动摇了。

鲁平:英国人他们自己也知道,他们理亏,理不在他们那里。所以后来他们也明白,老是这么坚持下去的话,这个谈判谈不成;谈不成的话,对他们没有好处。毕竟英国还有很庞大的利益在香港。


1983年7月,为了寻找突破口,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悄悄打电话给周南,邀请他到大使馆与自己共进午餐。

周南:到7月份的时候,他着急了,就请我吃饭。吃饭之后他说:“议程问题久拖不决,这对谈判影响很大,但是我们有我们的难处,希望你们考虑。”(关于议程)我们中文里很简单,“主权的移交”,没有别的,就5个字;而按照英文的习惯,在主权前要加一个冠词“the”。他说加“the”不能接受,因为加了就是肯定了,必须要移交,他们不能在议程上先做肯定;建议把“the”换成“a”,意思是“一个主权的移交”,希望我们同意。

我一听这个不对劲,这个“a”没法翻译成中文,也不成话,“一个主权的移交”或是“某个主权的移交”,都不像话,而且中文根本没有这个冠词。当时也来不及开会研究了,我说:“这样我们万难接受。中文里根本没有这么复杂的问题,英文里的冠词‘the’‘a’,根据我对英文文法的理解,可加可不加。你们对‘the’有接受困难,我们也不能接受‘a’,最妥善的办法就是两个都不要,上来就是‘transfer of sovereignty’(主权的移交),我认为也符合英国文化,你觉得怎么样?”他又跟他身边的一等秘书交头接耳商量了一下,说可以考虑,我说那就这么定了,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继续争论了,中文不改,英文取消冠词。这个问题就此达成协议,接着7月份就开始正式谈判。

就在这顿看似平静的午餐之中,周南以敏捷的思维化解了困扰双方一年的议程问题,1983年7月,中英香港问题的第二阶段谈判正式开始。

周南和鲁平,自然均在中方谈判代表团之中。

鲁平:我对桌是大使柯利达,这个人很厉害,我们两人对面坐着。有一次谈判的时候,他对着我看,我也对着他看;他两个眼睛盯着我,我两个眼睛也盯着他;他不动,我也不动;他不眨眼,我也不眨眼。我们两人就这么盯着,看谁先动。这些事有的时候很有趣。

一边斗智、一边斗勇,中英双方就如此在谈判桌上步步为营、暗自角力。但是主动权始终控制在中方手中,英国人变着法子地寻求“以主权换治权”,中方却丝毫不为所动。一位英方代表团成员甚至承认中国人把他们“搞得狼狈不堪”。

外界自然也对谈判寄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双方商定,会谈内容绝对保密,对外只发表公报,因此,所有媒体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每次简短的公报上。

周南:第一轮公报还写得客气,“双方就香港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有益的和建设性的讨论”。到第二轮,那就更剑拔弩张了;第二轮、第三轮,柯利达甚至讲,要保证香港的繁荣,不但要英国管制,还要把香港和内地隔离开来,不要受中国内地的影响。他先用的是“隔离”,后来他说要“绝缘”,要使香港跟大陆绝缘,根本碰不到才行,说得很不像话。双方爆发了比较激烈的争论。所以第二轮的公报就改变了,我们主张划去“建设性的”,因为(结果就是)彼此知道了对方的观点,但这没有多少建设性。第三轮更有意思,两个形容词都画掉,既没有“有益的”,也没有“建设性的”,就是双方又进行了一次会谈。这看起来是小事,引起的震动却很大,外界特别是香港媒体很敏感,一看公报措词一路往下降,就知道会谈不顺利,肯定是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紫荆绽放之拉锯

1984年,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中英双方代表团团长同时换人,周南从幕后走上前台,接替姚广出任中方代表团团长;英方由新任驻华大使伊文斯接替柯利达出任团长。而鲁平仍然以西欧司顾问的公开身份参与谈判。在随后的谈判中,英方不断地在各种问题上挑战中国主权。

周南:我接手以后,英国的谈判方式、策略也有所调整,不再正面地攻击我们的观点、政策、方针,而是采取迂回策略。比如说“十二条”,每次谈一条,谈两天,上来他(伊文斯)拿出两三张纸,说这条我不反对,但是我的理解、英国方面的理解是应该如何如何,还包括建议如何。我们一听他的理解,有时候包括他的建议,完全是挑战我们的主权。

在中方代表团的“十二条”基本方案中,有一条提出“凡是同中国建交的国家,都可以在香港设立领事馆,或者总领事馆”。英方却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

周南:他说英国跟香港的关系十分特殊,因此要求不设总领馆,设立高级专员公署;外交代表不叫总领事,叫高级专员。我一听马上说不行,因为我在英国前殖民地也就是英联邦成员国待过,这个情况我很清楚,英国只有派往英联邦成员国的外交使节才不叫大使或公使,而叫高级专员,设立的机构不叫大使馆而叫高级专员公署。我说:“你们提这个意见是什么意思?第一,香港特别行政区不是个独立国家,即使是英联邦国家,也是在首都而不是其他城市设立高级专员;第二,只有英联邦国家你们才设专员,你们是不是想把香港作为英联邦成员国来对待?你能讲得出你们英国在任何非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设立高级专员公署这样的外交机构吗?”

他当时愣了一下,跟助手嘀咕了一阵说:“有啊,比如有些国家都派有商务专员。”我说:“你这就胡扯了,我们也清楚这个商务专员同文化专员一样,都是大使馆下属的外交官,由商务部派的,有的叫商务参赞,有的叫商务专员,是一回事,跟你说的高级专员是两码事,你不能来糊弄我们。”这下他没办法了,最后放弃了(这个意见)。

随着谈判的深入,英方代表团在香港隶属问题、高度自治问题等方面都制造了一些矛盾,使谈判不能顺利进行。直到在整个谈判结束之后,周南邀请伊文斯吃饭时,伊文斯才一语道出当时英方步步刁难的用心所在。

周南:我请他吃涮羊肉,当时就半开玩笑地跟他说:“大使阁下,你应该很清楚,在主权问题上我们不会让步,可你们在谈判过程当中总是不断地提出挑战我们主权的意见。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说句老实话,我们要是不提一下,怎么就知道你们一定不会接受?”他是步步为营的,所以哪一个问题上你稍微松动了,他就往前进攻了;你给他封住了,他就没办法了。这也是我们的一条谈判策略:我们的底牌不能马上亮出来,而要争取比底牌更高一点的成果,维护国家的权益。这是很重要的一条。

在接下来的谈判中,英方虽然步步紧逼,但中方在香港回归的原则问题上丝毫不让。于是,英国人方向一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1984年4月,访华的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代表英国方面向邓小平提出:香港人心脆弱,希望中国不要派解放军驻守香港。邓小平立刻反驳:香港回归后国防外交必须由中央直接管辖、掌握,中央一定要在香港驻军。双方开始就“驻军问题”进行谈判。英方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表示反对;而周南则牢记邓小平的指示,在驻军问题上寸步不让。

周南:既然国防由我们来管,当然我们要有驻军的权力,我们需要在香港驻军。而且我们很大方,英国在香港驻军,军费是香港纳税人付的;我们不占这个便宜,驻军费用由中央直接拨付。

鲁平:我们主要是负责国防,香港内部的治安事务我们一律不管,只管国防。但驻军是主权的象征,我们必须要坚持。我们人数不在多,但驻军是一定要驻的,这是个原则问题。

周南:谈到这个他就反对,反对的理由也莫名其妙、无理找理。我说我们必须驻军,因为回归了,这是我们主权的象征。他说:“你们不需要驻军。”我说:“为什么?你们需要,我们就不需要?你们可以,我们就不可以?”他说:“我们不一样,我们离香港十万八千里,(从)海上、空中(走)都很远,万一发生什么事需要采取军事行动,我们不驻军来不及;你们有广州军区,部队离香港不远,真正需要的时候可以过来一下子。但是过来也必须要有特首的邀请,还要立法会通过,而且任务执行完了以后就要离开,不能驻在这儿。”我说:“那不行,必须常驻。”


当时的香港民众对于驻军问题也高度敏感。有一次,周南在香港总商会发表演讲,有人当场用英语发问:港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有些抵触,如果将来中国在港驻军的话,部队能否换个名字?

周南:我说不行,没有必要,换个名字好像中国有两支不同的国家军队似的,而且实质的问题不在于名字。当时我还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两句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大意就是“名字算什么,一枝玫瑰换成另外一个名字,闻起来照样香甜”。报上也登了,有的还说,既然莎翁也讲名字不要紧,就不要纠缠这个问题了。

就在中英双方在驻军问题上僵持不下的时候,中国方面却出了一个严重的纰漏:某位中国领导人对于当时的谈判内容并不了解,却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的时候,对于“是否要在香港驻军”的问题回答得模棱两可。第二天香港各大报刊头版头条都对此加以报道:中央某领导人认为香港不必驻军。一时之间形成了“中国已经让步”的舆论。

周南:小平听到以后非常生气。那天他正好接见一个香港代表团,按照惯例是代表团坐下来以后,在宾主寒暄之际拍两张照片,然后请媒体退场,大家开始进行会谈。那天记者们正在往外撤的时候,小平突然把他们叫住,说“先不要走,回来”。那些人都回来了,他说:“你们出去发条消息,说‘香港不需要驻军’这是胡说八道。为什么香港不能驻军?为什么英国人可以驻军,主权回归以后反而不能驻军?”

鲁平:他当着香港记者的面就说,驻军是不可动摇的,这是原则问题,我们一定要驻军。驻军是主权的象征,我们必须要体现主权。

周南:这个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伊文斯匆匆忙忙打来电话说要紧急会见。他说:“听说昨天在人民大会堂,邓主任讲了中国要在香港驻军,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和震动,伦敦方面十分关切,希望中国方面还要慎重考虑。”我说:“你不要再讲了,这个问题已经谈了很久,现在邓小平已经发了脾气,还讲什么?你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我们就是要驻军,驻定了。”我把他打发走了,此后就不提了。

邓小平的这次发火,被周南形容为“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从此英国不再坚持反对中国“九七”之后对香港行使驻军权。但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另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时浮出水面:如何保证“九七”前的平稳过渡。邓小平提出要设立一个中英联合机构常驻香港,来贯彻实施中英协议的有关条款,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英方的竭力反对。

周南:柯利达的回忆录里讲,一看这个议程的内容他吓了一跳,好像晴天霹雳一样,没想到中国人有这么一手,然后就极力地抗拒、不赞成、反对,提出的理由各种各样。

首先,英方认为在1997年办理政权交接之前,没有什么“过渡时期”可言;其次,他们认为两个国家都有大使馆和外交部,可以通过彼此沟通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英方甚至提出,联合机构常驻香港可能会成为港督府之外的第二权力中心,影响英方对香港的日常管理工作。

谈判一时陷入停滞。不得已,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再次访问中国,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周南:我们当然表示欢迎,同时也得考虑如何打破僵局。我就在我们团里提了一下,说是不是可以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采取一些灵活的做法,比如名字不叫委员会,改叫小组,“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听起来不那么吓人。

不仅更换了名称,周南还提议联络机构进驻香港的时间也可以商量,在原则问题之外,中国愿意做出让步,以此显示谈判的诚意。在取得邓小平的同意之后,周南邀请杰弗里·豪和柯利达共进午餐。

周南:对这段经历,这两个人的回忆录里都有一段比较长的记载。柯利达说是本来刚下飞机不久,还在倒时差,一听说要吃饭、喝茅台,当时兴趣不大,但是一听我讲到这个提议,突然觉得猛醒。我说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最大让步,如果你们还不肯接受,那我们就撤回原案。他听得进去了,所以很紧张,立刻就清醒过来,马上吃饱饭跑到杰弗里·豪的房间里向他汇报。杰弗里·豪的回忆录里说,他(柯利达)一张口,杰弗里·豪就制止他,说这个宾馆可能有窃听器,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当时是7月中旬,热得很,钓鱼台的院子里也没有多少高树,他们找到一棵树,站在底下悄悄地商谈到底怎么办、如何应付。

据柯利达在回忆录中记载,当时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这是中国的底线,倾向于接受,只有港督尤德一个人反对。他们决定立即发报给撒切尔夫人,请她做出指示。撒切尔夫人第二天在回电中说:“我们只好同意。”

周南立刻将这一消息告知邓小平。

周南:小平同志连夜坐专列回到北京,找我去口头汇报,说听听我们到底是怎么谈、怎么解决的。我这么一说,他老人家很高兴,说这下好了,大问题都解决了,剩下都是小事情。


紫荆绽放之回归

1984年12月19日下午,经历了22轮谈判之后,《中英联合声明》终于在北京签署,香港开始了长达13年的过渡时期。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989年之后,英方突然改变了态度,从合作走向对抗。这年年底,港英单方面提出一个“玫瑰园计划”,准备斥巨资建设一个新机场,这一举动致使香港回归的局势再次严峻起来。

鲁平:我们当然有意见。我看了后很火,把这1820亿(港元,下同)都花光了以后,能留给香港特区政府多少财政储备?你不能把香港财政储备都用完了。我不反对你建新机场,但你留多少财政储备我要管,因为涉及将来特区政府的问题,我们要替特区政府说话。

中国政府并不反对香港修建新机场,但是双方对于费用问题产生了分歧。中方在进行了紧急商议之后,决定对港英这一举动置之不理。

鲁平:我们稳坐钓鱼台,不理他。这个问题我们不点头的话,机场他肯定建不成。我们当时分析了形势,这1820亿里涉及向银行贷款,还款期都要超越1997年的。1997年以后谁来还这个款?当然是特区政府来还。现在特区政府不存在,谁来保证这笔债1997年以后一定偿还?当然要我们来替特区政府保证。所以我们不着急,也不理他。

后来果然好多银行都来找我们,说你们能不能替特区政府保证1997年以后这笔贷款一定归还。我说我们怎么能保证,新机场计划我们一点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他借了这么多钱,没有办法保证。结果这个所谓玫瑰园计划就搁浅了。他已经吹出去了,吹得天花乱坠,怎么怎么美好,结果搁浅了。

走投无路的英方多次来到中国,就新机场的问题进行商议。而中国政府则重申一个问题:港英政府能给未来的特区政府留下多少钱的财政储备?

鲁平:当时他们给我们的答复是,到了1997年6月30日,最多留给特区政府50亿港元财政储备。我说你开玩笑,50亿港元留给特区政府,能做什么事?你们把香港的钱都用完了,特区政府怎么过日子?

到1997年,如果特区政府只有50亿港元财政储备,必将会使香港的稳定受到直接影响。鲁平自然不会让事情就这样继续下去。但不明就里的香港民众对此却并不理解:既然香港人有钱建机场,中央政府为什么要干预?一片指责之声哄然而起。

鲁平心里非常着急,他想向市民们解释,但又不能将这些话对外公开讲,只得在香港媒体采访他的时候,忧心忡忡地接连问道:“就剩个零头,(其余的)全都花光了,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三声“怎么办”让香港民众一下感受到了埋在鲁平心中的真诚和焦急,也渐渐理解了他为香港谋求繁荣与稳定的诚意。

这时,港英政府已是骑虎难下。关于新机场的计划已经对外宣布,但中方却不予配合,这让港英政府寸步难行。英国首相梅杰犯难了。他悄悄派出自己的政治顾问、前驻华大使柯利达来到北京,找到鲁平。

老对手相见,没有过多寒暄,作风硬派的鲁平直接向柯利达提出质问。

鲁平:我说:“具体你说吧,将来到底能留给特区政府多少财政储备?”后来就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讨价还价。原来说50亿,我说不行,后来加码,就像老太太在菜市场买菜一样讨价还价,一直加到250亿。他说:“鲁平先生,我们实在不能再加了;实在没办法,250亿到顶了。”

鲁平仔细帮香港人算了一笔账:到1997年,土地基金再加上港英政府留下的250亿港元,特区政府应该有1000亿港元左右的资金储备。这笔账这才算差不多了,中央政府也对此表示同意,问题终于得以解决。但是,新的问题却又随之出现了。

鲁平:我们要草签一个新机场中英双方谅解备忘录,我跟柯利达两人先草签,然后两国的政府首脑正式签署了以后才能生效。关于这个备忘录,之前他来的时候曾经透露过,将来可以在北京签署,后来我们就把这一条写在备忘录里,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签署以后,才正式生效。到这时候他不干了,说:“不行,我们的首相不能到北京来。”我说:“为什么?”他说:“就是不能来。”我说:“你曾经说过可以到北京来签署,我才跟你谈的。”他说:“我没说过。”我说:“要不要拿出记录来给你看看。”他就跳起来拍桌子,说:“我没说过,我们首相不能来。”我听了我也跳起来,也拍桌子,说:“柯利达阁下,你不要再谈下去,如果你不想谈的话,请你马上回去。”我知道他不敢前功尽弃,因为他特别为了这个事来的,所以他硬,我比他更硬。他一看我态度这么硬,马上就软下来说:“鲁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态度不好,让我们坐下来再继续谈下去。”

柯利达马上与英国首相梅杰取得联系。思索再三,梅杰同意来北京签署备忘录。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要求,在鲁平眼中却是一次外交的胜利。

鲁平:因为这问题不单单是个谅解备忘录的问题,而是1989年以后,整个西方世界对我们进行封锁,这些国家的首脑一个也不来,所以这个问题是一场外交斗争的问题,你不来,我就要你来。最后他没有办法,因为机场问题骑虎难下,后来梅杰还是亲自到北京来签了字。签完了以后,柯利达就举杯说:“鲁平阁下,我祝贺你,你是中国利益最好的保卫者。”我接着说:“柯利达阁下,你也是英国最好的保卫者。”

又一轮波澜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但是,过渡时期的香港并没有就此平静,打定主意与中国对抗的英国派来了一位新的港督:彭定康。

鲁平:这个人当然很能干,思想也很敏锐,但他整个的思想就是对中国很敌视。他写了一本叫做《东方和西方》的书,书里批评那些香港的大老板来跟我们做生意,说跟中国做生意就是助长共产主义,所以他反对任何外国——包括美国——到中国来进行投资,说到中国去投资就是向中国共产党磕头。他思想非常反动,对中国完全敌视、非常仇视。所以他一来就来了个下马威,提出他所谓的整改方案。

周南:他到了香港不同我们商量,就抛出一个所谓政治体制改革方案,要害部分就是推翻了《中英联合声明》。

彭定康提出的政改方案将使中英之前达成的“直通车”安排化为泡影。他先对外公布了这一方案,然后才于1992年10月22日到访北京,中国政府再次派出鲁平与他进行会晤。“直通车”方案指当时中英双方为保证平稳过渡,特许港英政府最后一届立法局,只要其组成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其议员拥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愿意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并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的条件的,经过确认,都可以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的议员。而彭定康的政改改变了立法局议员的选举方式,使得议员们不能再坐“直通车”,中方需在前后政治体制不同的情况下考虑香港特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

鲁平:我跟他讲道理,说“直通车”能使顺序衔接,能够做到平稳过渡,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也有利于英国在香港的利益,等等,讲了一大套,他听不进去。但是我有一张牌,两国外长交换的几封信件在这里。

鲁平手里握有中英两国外长交换过的七封信,其中对“直通车”的问题已经达成协议,而且已经写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此时,面对顽固的彭定康,鲁平出示了这七封信。但令人意外的是,彭定康对此竟然毫不知情。


鲁平:他根本不知道,回过头来问旁边的人“有吗”,那人点点头说“有”。他根本不知道,所以信拿出来以后,他非常被动,没话说。

但是,情况并没有就此好转,彭定康无视两国外长的协议,固执己见,谈判根本无法正常进行。鲁平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

鲁平:我说了三次“如果你要坚持下去,我们奉陪到底”。我说了三次要奉陪到底,你不衔接,我们就另起炉灶,还是要做到平稳过渡。

这是鲁平第一次与彭定康的正式会晤,也是最后一次会晤。在不欢而散之后,鲁平立刻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鲁平:他上飞机后,飞机还没开我就开记者招待会,把这个情况谈了,说彭定康破坏了“直通车”,破坏了平稳过渡,破坏了顺利交接;他这个政改方案完全是“三违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违反《基本法》,违反两国外长交换的几封信件。如果彭定康先生要这样一意孤行的话,天下大乱,将来历史要写上一笔——我故意用了这个词,说他将来要成为“千古罪人”。这个话我现在还不收回,我觉得他的确是千古罪人,把整个“直通车”破坏了。

随后,中国仍然抱着友好的态度与彭定康进行了17轮谈判,试图挽救“直通车”的安排,以确保“九七”前后香港政治体制的衔接。但是到了第17轮,彭定康单方面中止了谈判,并且在香港立法局强行通过了他的政改方案。此举一出,中方立即另起炉灶,成立了临时立法会,以此最大限度地确保香港回归后的政治稳定。

时间便在双方的智勇交斗中慢慢流逝着。尽管一波三折,然而1997年7月1日这个令人激动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周南和鲁平应邀出席了当晚的典礼。

当时的他们俱已身染重疾。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起居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他们的健康,两人先后被查出患上了胃癌。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两人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隐瞒的方式,鲁平在1995年悄悄以化名去往医院,秘密做了胃癌切除手术,而周南则是直到香港回归之后的第八天才回北京完成手术。手术之后,周南辞去了所有职务,过上了向往已久的“息影林泉下,时还读我书”的平静生活——此为后话了。

但当他们站在典礼现场时,内心的豪情和激越已完全战胜了疾病。

周南:那时候心情当然很激动,跟大家一样。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从鸦片战争开始一百五十多年,这次画上了句号。特别是自己也有幸在有生之年,见证和参与了这个过程,我觉得一辈子就算没有做别的事,也无愧于此生了。

鲁平:7月1日,我看到英国的旗下来,我们五星红旗上去,奏国歌的时候我也流泪了。在香港回归问题上,我是从头到尾始终参与的唯一一人,从制定政策一直到谈判、筹备、确定《基本法》,从头到尾我都参加了。这十几年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整个心血都花在这上面。所以1997年7月1日我站在台上,看到我们的五星红旗升起来,我觉得我毕生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那时候我很激动,的确很激动。

英国剑桥大学撒切尔档案馆22日公开一些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私人文件,提及“铁娘子”1982年首访中国时面临的一些纠结。

解密的逾400份文件,其中包括撒切尔夫人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讨论香港前途问题的针锋相对内容。1982年9月24日,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面后,走出人民大会堂时跌倒在石阶前。私人文件曝出内幕,原来撒切尔在会上曾遭邓小平厉言相对以致心神恍惚。邓小平在会上提出要防止有人在1997年香港回归前制造混乱,更点名警告香港汇丰银行“没有人知道它发行了多少货币”;表示若有混乱,“将被迫考虑在何时用什么形式收回主权”。

英方设宴终加鱼翅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是英国政府首脑首访新中国。

剑桥大学撒切尔档案馆22日公开的文件显示,英方对这次访问做足准备,在北京宴请中方官员的菜单也再三斟酌。

玛格丽特·撒切尔基金会历史研究员克里斯·科林斯说:“那份菜单经过许多、许多、许多轮讨论。”

英方当时决定,把人民大会堂作为宴请地点。撒切尔面临两种菜单选择,一种菜单的花费为50元人民币,另一种为75元人民币。

英国外交部建议撒切尔选择50元人民币的菜单。“铁娘子”赞同,但提议修改菜单,添加苏格兰熏三文鱼,并且要求把当时在苏联颇受欢迎的黄油面包换成水果沙拉。

科林斯告诉美联社记者,撒切尔选择较便宜的菜品意在规避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她不想在回国时看到报纸头条:玛格丽特一方面削减医疗费用,却用大量公共资金宴请。”

拒绝到天安门献花

英方时任驻华大使珀西·克拉多克(中文名柯利达)在电报中向撒切尔表达不同看法,称不应“抠门”,建议把鱼翅等高档菜品加入菜单并且不要在酒水方面过于节省。“铁娘子”随后采纳柯利达的建议。

不过,撒切尔也有坚持己见的一面。出访中国前,撒切尔的私人秘书致信英国外交部,称不愿意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英国外交部指出,这是其他西方领导人的普遍做法,但撒切尔拒绝改变态度。

撒切尔对中国的访问具有历史意义。她与中方领导人邓小平就香港未来举行会谈,为香港1997年回归打下基础。克拉多克评价,那是一次“成功”访问。

出兵马岛不满美国未力撑

除1982年中国行之外,22日公开的文件还涉及同一年与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相关的旧事。

英国与阿根廷一直就马岛主权归属有争议。英国自1833年控制马岛,但阿根廷一直将马岛视为遭占领的领土。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突然出兵马岛,从英国驻军手中夺回控制权,战争一触即发。

文件显示,撒切尔的顾问当时建议她与美国时任政府协商,而非擅自开战。4月6日,撒切尔收到一份保守党党内意见评估报告,议员态度呈现两极分化。

撒切尔当时希望就武力反击获得美国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支持,但后者倾向于达成一份和平协议,呼吁英方放弃由马岛民众投票决定归属的立场。撒切尔当时说,她在英美关系与自身处事原则之间面临抉择。

撒切尔最后决定出兵马岛。战争持续74天,阿根廷军政府1982年6月14日承认战败,英国重新控制马岛。


撒切尔夫人访华经过及相关密件节录

1982年9月22日

撒切尔夫人抵达北京,与中国当时的国务院总理举行第一次会面,谈及北约、美国外交、苏联贸易等国际事宜。 9月23日

撒切尔夫人再与中国国务院总理会面,讲香港问题和广东核电站计划。撒切尔夫人强调,割让香港和九龙条约有法律效力,香港要繁荣,必须由英国管治。领导人说,中国也确保香港繁荣,又说,在香港主权和繁荣稳定二选其一,中国会选主权。

9月24日

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面谈香港问题。邓小平强调1997年必收回香港,又说要防止有香港商界搞乱香港,点名提到汇丰银行,表示若有大乱,中国政府将被迫考虑何时收回香港。会后,撒切尔在人民大会堂外的阶梯跌倒。

9月26日

撒切尔夫人到香港,与港督及行政局官守议员会面,商讨如何说服中国接受英国维持香港治权。

9月27日

撒切尔夫人与行政立法两局非官守议员会面,讨论如何维持香港商界和社会对前途的信心;与商界代表会面,呼吁商界继续投资香港。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他们口里讲法治等概念,但他们不理解或接受这些并非来自国家授权的基本人权。他们认为自己可以运行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但他们不知道这代表什么意思。”

9月28日

撒切尔夫人单独与包玉刚会面,包玉刚传达邓小平以港人当香港首长、法律制度不变、自由港和港元地位继续等构想。

金正日“抢走”答谢宴宾客

掌管英国国家大事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管治入微”,连访华答谢晚宴也要管,一度计划以每位50元人民币(下同)的较低菜式宴请中方领导人。她亦注重自己仪容,百忙的行程中不忘抽空理发。

原拟最廉价餐单宴中方

英国解密文件披露,时任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曾就访华答谢晚宴咨询撒切尔夫人,当中包括4款餐单,分别每位50元、75元、100元及140元。撒切尔夫人最初希望在人民大会堂以每位50元的餐单宴客,并要求取消当中的面包、牛油和士多啤梨果酱,改为水果沙拉。

但柯利达为了令中方代表留下难忘印象,强烈建议选取提供鱼翅及海参的75元餐单(见表),但以160人计算,开支由2400英镑升至3600英镑,并建议带备银器餐具,撒切尔夫人最终亦接纳建议。虽然英方悉心打点晚宴,但当时正值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访华,打乱了他们的如意算盘,最终只有一位中方领导人出席,其余皆前赴金正日的晚宴。


连串外访均预留时间理发

另外,撒切尔夫人每项行程都经精心策划,其中文件记录她不会向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因为中国的英雄是抗日及对抗英国鸦片战争的英雄,从没有英国要员向该纪念碑献花。

除了行程细节,撒切尔夫人的打扮安排亦有仔细记录,无论到访中国、日本还是香港,全都有预留时间让她理发,另外每天所穿衣服也有详细计划。

答谢晚宴菜单

冷盘

菠萝烤鸭、青豆鸡卷、甜酸鱼、图肉饼、虾、蒜汁牛舌、炆竹笋、炒青椒、火腿豆腐、番茄沙律、豉汁鲍鱼、酸瓜

主菜

三鲜鱼翅汤、鱼唇、鲍鱼、串烧羊肉、白汁芦笋、鸽胸海参、丝瓜菇菌、白切鸡

甜品及小食

五指饼、凤梨酥、鸡丝春卷、麦包陪牛肉和果酱、麦及饭、雪糕

每位75元人民币

邓小平警告

香港回归前不能乱

撒切尔夫人当年凭英国赢得马岛战争之势,展开访京之行。剑桥大学档案馆收藏的文件显示,她在出发前就香港前途的英方立场做出广泛咨询。

时任香港财政司彭励治向她提出,不要向北京示弱。时任汇丰银行主席沈弼更提出:“英国必须保留管治权,交出主权纯粹是摆摆门面而已。”时任怡和集团主席亨利·凯瑟克亦向她进言,香港要到2098年才交还中国。文件指,沈弼以“主权换治权”的意见获得英方共识。撒切尔夫人本人亦对中方提出“一国两制”有所保留,并感到北京之行困难重重。

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9月24日获邓小平接见,会后便上演了她跌倒的一幕。文件显示,邓在会谈时耐心听取撒切尔夫人的陈述,但当他发言时,会谈气氛急转直下。邓警告,如果香港在未来15年发生大规模和严重的动乱,中国会提前在1997年进驻。撒切尔夫人随即强调英国不会制造事端,但邓小平不为所动。

邓小平此时表示,制造波动的不是政府,而是个人,某些中国人,某些英国人。他以汇丰银行作为例子,意谓没人知道这些银行印了多少钞票,暗示该行可能令港元波动。随行的时任港督尤德立即强调当局知道汇丰的印钞量。但邓小平却指,他接触到的香港人并不知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会很容易制造波动。邓继而告诫,两国政府应阻止一些商人破坏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撒切尔夫人原打算访京时与邓小平两次会谈,然而第一次会谈在火药味中结束后,第二次会谈告吹,双方同意透过外交渠道继续谈判。原港澳办主任鲁平亦曾表示,邓小平1982年与撒切尔夫人会谈时便指出,如果出现重大波动,中方在必要时会考虑武力收回香港。


密会包玉刚

获告知中国治港蓝图

获英国封爵的已故船王包玉刚,在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面后第4天,带着邓小平的口信到港督府会见撒切尔夫人,表示中国收回香港后的管治构想:“委任香港华人做最高职位”、“法律制度不变”、“自由港和港元地位继续”,为中英谈判铺平道路。

促成香港回归的包玉刚上世纪90年代,曾向撒切尔夫人率领的执政保守党捐款100万英镑。解密文件进一步揭示他与撒切尔夫人的密切关系。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时,在上海出席包玉刚的新船(世谊号)命名。包玉刚一度要求与撒切尔夫人同机由上海返港,但英方以机位已满为由拒绝,以免引起尴尬问题。

不过,一封1982年9月28日的密件,披露当天包玉刚与正在访港的撒切尔夫人在港督府的密谈内容,会面只有他们二人。包玉刚说,在撒切尔夫人与邓小平会面后的下午,他拜访了邓小平,邓小平清楚表明中国必须拥有全香港的主权,新界租约不会再续;中英双方谈话要在外交渠道进行,但只限于讨论过渡期安排。

文件透露,包玉刚称北京无意派人管治香港,“打算委任香港华人出任最高职位,并计划把‘底层的香港华人’带入未来的政府;香港的法治制度不会有变,但不包括上诉至英国的机制;继续维持自由港及保持港元制度”。

他在会上称,中国将于未来一至两年内公布上述安排,亦预示会有金融危机,但相信流走的资金会回流。正如新加坡,华人将可管治香港。

文件透露,撒切尔夫人在会上请包玉刚清楚向中方声明,没有英国管治,香港将难以运作,英方有一至两年说服中方,其计划不可行,若中方一意孤行,将会在国际蒙羞。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地时间4月8日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多家媒体当天盘点了撒切尔夫人的经典语录,从中可以管窥这位“铁娘子”的非凡风采。

谈政治

“以一名资历尚浅的保守党党员的身份,我们有权发言;我们将激流勇进,将过去的苦难转变为今天的平静。”(1945年,首次政治演说。)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虑的地方,我们要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绝望的地方,我们要为希望而努力。如今有工作等着我们去做。”(1979年,首次当选首相后)

“我不是一位共识政治家,我是一个有信念的政治家。”(1979年)

“我喜欢争论,我喜欢辩论,我不希望任何人只是坐在我边上,同意我的观点,这不是他们的工作”。(1980年)

“我不在意我的大臣们谈了多少,只要他们按我说的做。”(1980年)

“仅仅为了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获胜的消息欣喜……欣喜。”(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

“我要继续战斗,我要战斗直至胜利。”(1990年11月21日,撒切尔夫人在未能赢得足够保守党内选票后如是说。次日,她辞去首相职务。)

“在11年半的美好时光后,我们终将离开唐宁街。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相比11年半前上任的时候,今天的英国已经变得更好。”(1990年,撒切尔含泪发表离职演说。)


谈金钱

“没有人会记得起乐于助人者,如果这个人只有好心。他还得有钱,(人们才会记得)。”(1980年)

“我们所需求的仅仅是把我们的钱拿回来——尽管这句话曾被误读为‘我想拿回我的钱’。”(1984年,欧盟峰会)

谈男女

“在我这个时代没有女性将成为首相或者外交大臣,不可能出任这些最高级的职位。不管怎样,我不想当首相,但是你该对自己有百分百的自信。”(1969年,时任反对党保守党议员)

“任何一位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将更透彻的知道如何管理一个国家。”(1979年,那一年成为了英国首相)

“假如你想要的是空谈,问男人;假如你想有些作为,问女人。”(1982年)

“如果你愿意,大可自己改变。但女士是不会转变的。”(1980年,撒切尔在其经济政策受到抨击时坚持立场)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我们可以一起做生意。”(1984年,会晤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后)


谈社会

“我带着一个目的来到这个办公室:令英国社会从依赖走向自力更生;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建立一个奋发有为的英国,而不是消极怠工的英国。”(1984年,撒切尔概述其政治哲学)

“我们必须阻止英国倒退。如今,英国的精神重现,像过去一样熊熊燃烧。”(1982年,马岛之争)

“根本就不存在‘社会’这种东西。”(1987年,专访)

“家就是你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1991年5月,卸任6个月后)

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引发全球媒体关注。图为各国记者守候在英国首相府门前,等待官方进一步发布相关消息。周兆军 摄

中新网4月9日电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于9日向刚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致敬,称其打破女性在政治中的坚冰,是“创造历史”。

在世界政坛上享有盛名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于当地时间8日上午,中风后安静辞世,享年87岁。

对于这位英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首相,同身为女性的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对撒切尔夫人给以了极高的评价称,“作为英国的唯一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已然创造了历史。”

吉拉德表示,“无论是她亲密的支持者,还是有力的反对者都一次又一次地凸显了撒切尔夫人信念的力量。”此后,吉拉德还在声明中,对撒切尔夫人的家人朋友致以了真诚的问候。

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执政时期正是撒切尔夫人履职英国首相的时期。弗雷泽称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她处理一些事务,既有情绪参杂,但又不乏超人的智慧”,并称赞了撒切尔夫人对于英国经济所做的贡献。

据悉,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连任三届英国首相,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担任首相期间,英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而爆发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为撒切尔夫人赢得“铁娘子”之称。1984年12月,她与时任中国总理签订《中英联合声明》,该声明为香港回归确定了日期与方针。

罗纳德·里根与撒切尔夫人

  罗纳德·里根与撒切尔夫人

中新网4月9日电 综合报道,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4月8日在伦敦逝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的强硬形象深入民心,但这位“铁娘子”却也有“蓝颜知己”,这便是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撒切尔夫人去世后,里根的夫人南茜·里根也将其已故丈夫和撒切尔夫人形容为“政治上的灵魂伴侣”。

“最亲密朋友”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于1975年首次见面。当时,里根以前加州州长的身份访问白厅,撒切尔夫人则担任英国政府的初级部长。其后,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成为首相,里根则于1981年问鼎白宫。

报道称,两人其后会面时,撒切尔夫人总是滔滔不绝,里根则微笑倾听。一次逢撒切尔生日,里根有如深爱妻子的丈夫般写下贺词:“何其有幸,能和你共同庆祝生命中诸多特别的时刻”。

2004年,撒切尔夫人在里根丧礼上致悼词,形容他是“最亲密的政治及个人朋友”。

撒切尔夫去世后,里根的夫人南茜·里根8日将其已故丈夫和撒切尔夫人形容为“政治上的灵魂伴侣”。

南茜说,在近代历史上“最关键、最困难”的时期,撒切尔女士和里根作为各自国家的领导者,结成了非常特殊的关系。


两人“如老夫妻吵架”

但即使是“最亲密的朋友”,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在处理涉及国家利益的事务时,也常常是针锋相对。英国历史教授理查德德·阿尔杜斯在其所写的书《里根与撒切尔:难相处的关系》中称,两人就像老夫老妻经常争执,而且吵得很凶。

书中认为,事涉英国利益时,撒切尔夫人常视里根为阻力。一名英国前驻美大使说:“撒切尔夫人对里根的想法,若我据实以告,定会有损两国关系。”

1981年,撒切尔夫人成为里根上任总统后首位获邀到访白宫的外国领袖。出发前,资深顾问舍曼特意为她进行特训,协助她响应华盛顿批评。舍曼写道,美英两国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的政策上分歧明显,又指英国面临经济衰退,警告称美国正与英国保守党政府保持距离。

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担任首相,是英国史上唯一的女首相。她在任时与里根私交甚笃,均主张自由市场。不过,两人曾因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之间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的战事出现分歧。有美国官员透露,里根拒绝派兵支持英国,在一次通话中要求撒切尔夫人宣布停火,以外交手段解决。撒切尔夫人对此深感不满,更假设“阿拉斯加被入侵”以反击,里根回应“两者情况不一样”,两者间的火药味呼之欲出。

“铁娘子”收藏里根涂鸦

去年3月,剑桥大学撒切尔档案馆公开的文件则显示了撒切尔夫人对里根这位“蓝颜知己”的柔情一面。档案中包括撒切尔收藏的里根的信手涂鸦的画作,这些涂鸦是里根在1981年7月加拿大七大工业国峰会时创作的。

据介绍,当时里根仅任美国总统半年。里根的“大作”上绘有眼睛、男性结实的躯干和5个人头,其中1个貌似是自画像;右下角注明“罗纳德。里根在渥太华峰会之涂鸦”。撒切尔夫人基金会历史学家科林斯称,撒切尔夫人当时觉得涂鸦很有趣,见里根将之遗留在桌上,便顺手拿走。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心理学家库珀分析涂鸦内容说:“头和身体分开,是否代表工作沉闷令他神不守舍?眼睛代表他观望事情发展,但显得心不在焉。”库珀认为涂鸦足以反映里根开会时感到闷极无聊。

回顾撒切尔夫人11年首相经历:就像一场梦一样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晚上,一位赫赫有名的英国政治家溘然长辞。她是担任英国首相的第一位女性,也是英国150多年来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她就是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

从杂货店的姑娘到英国首相,从马岛之争到欧元危机,她的身上有太多争议和传奇。如果没有她,今天的英国很可能是另一番模样。昔日的铁娘子给今天的英国留下了什么政治遗产?站在中国的角度,我们如何评价这位影响一个时代的政治家?

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首相是谁?英国广播公司《历史杂志》曾经做过一个评选,在一串多达20位首相的名单中,得分最高的既不是著名的丘吉尔,也不是三次连任的布莱尔,而是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昨晚突然传出消息,因为中风,87岁高龄的她告别了人世。消息一出,英国上下一片震惊。正在西班牙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随即表示马上回国,并借助媒体表达了哀思。

卡梅伦: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

英国女王和其他政要也纷纷表示了哀悼。


英国资深媒体人陈庄:总的从政客的角度来说,对撒切尔夫人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她是当今或者是近代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英国政府现在正在安排她的葬礼,虽然表示不会举行国葬,但是也说她葬礼的待遇和当年戴安娜王妃甚至是和英国女王的母亲当年去世是一样的。

昨天的伦敦,阴雨绵绵。唐宁街10号默默降下了半旗,似乎在怀念这位昔日的主人,怀念34年前撒切尔刚入主的情景。1979年5月4日,就是在唐宁街的台阶上,她对支持者说出了这段流传至今的话。

撒切尔夫人:哪里有混乱,我们就带去和谐;哪里有错误,我们就带去真实;哪里有怀疑,我们就带去信任;哪里有沮丧,我们就带来希望。

80年代初的英国,的确需要这种近乎煽情的鼓舞。英国经济低迷,失业人口突破300万,被嘲讽为"欧洲的病人"。为了改变现状,撒切尔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倡导自由主义的经济,向工会宣战,削减福利政策等。面对起初如潮的质疑和反对声,她的回击有力却不乏幽默。

撒切尔夫人:如果你愿意,大可自己改变。但女士是不会转变的。

历史证明,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改革措施挽救了英国。自1982年以来英国经济保持了8年的持续增长,英国的年通膨率由80年代初的22%降至80年代中的不到4%。而在外交领域,撒切尔也彰显了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不妥协的风格。1982年,撒切尔在阿根廷占领马岛十周后,不惧万里之遥毅然出兵,一举击沉了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把阿根廷从海军强国的名单上一笔勾销。

撒切尔夫人:仅仅为了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获胜的消息欣喜。

到第二届任期,撒切尔夫人的强硬风格越加彰显,就连撒切尔的丈夫在世的时候都曾经说,在他的夫人身上,找不到"同情"两个字。另外一方面,撒切尔对同事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家长"做派,也为她带来了巨大争议。

"显然她得承认,对她或任何一届首相来说,这个记录绝对不值得骄傲。"

"议长阁下,各个阶层的收入都比1979年之前要高得多。这位议员的意思就是他宁愿穷者更穷、只要不能让富者更富。这是什么政策啊!是啊,只要富者不更富,管他穷者是不是更穷!"

这就是撒切尔,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然而,她在媒体面前最脆弱的一个镜头,却和中国有关。那是1982年,她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香港回归举行完一轮谈判之后,不慎在人民大会堂东大门台阶上跌倒,这一幕被全世界媒体捕捉到,引发各种解读。有人说撒切尔夫人和邓小平这样的谈判高手激烈交锋,心神不宁;也有人说她谈判谈得太久,身体疲惫。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忠平看来,撒切尔夫人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

冯忠平:我觉得撒切尔夫人刚开始她确实是对香港交回中国这个问题上她有一些幻想,不想把香港顺利的主权交给中国,但是我觉得她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很快就改变了主意,然后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这个联合声明方面撒切尔夫人是立了功劳的,这个声明实际上奠定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一个政治基础。

80年代末,英国经济又一次进入衰退阶段。而撒切尔备受争议的"人头税"在英国怨声载道,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撒切尔夫人又顽固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她被党内议员逼宫,被迫辞职。

撒切尔夫人:在11年半的美好时光后,我们终将离开唐宁街。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相比11年半前上任的时候,今天的英国已经变得更好。

斯人已逝。如果将撒切尔的人生比作一本书,也许可以用这样一个镜头做封面:那时的她刚刚登上首相宝座,熠熠闪光的双眼掩不住雄心万丈。面对媒体,她唏嘘感叹,人生如梦。

撒切尔夫人:我的前任有爱德华希斯,道格拉斯宏,当然还有伟大的丘吉尔,这就像一场梦一样,真的。你不这样认为吗?

今天,她的离开,留给今天的英国民众和整个政坛的,是否也是个难以企及的强盛之梦呢?

(记者 王楷)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79年8月1日,在赞比亚卢萨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交谈的资料照片。新华社/美联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86年9月17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德国法灵波斯特尔访问的资料照片。新华社/美联


新华社照片,美联,2013年4月8日(国际·编辑连线)(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75年2月10日,赢得英国保守党选举的撒切尔夫人在伦敦发表讲话的资料照片。新华社/美联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87年7月18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美国华盛顿白宫发表声明的资料照片。新华社/美联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98年8月2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右)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耶路撒冷会面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89年10月1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布莱克浦出席保守党大会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2010年6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唐宁街10号门前合影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88年11月16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与美国总统里根在美国白宫跳舞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2005年10月13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右)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0周岁庆祝活动时与女王握手致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90年11月28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辞职前在伦敦唐宁街10号前最后一次向媒体讲话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79年5月4日,撒切尔夫人(左三)抵达伦敦唐宁街10号就任英国首相的资料照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2010年5月25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出席英国议会开幕仪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路透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发言人蒂姆·贝尔说,她去世时“很平静”。玛格丽特·撒切尔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43年,玛格丽特·撒切尔进入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女子学院攻读化学。大学时代参加保守党,并担任牛津大学保守党协会主席。1959年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1975年2月当选为保守党领袖。1979年5月大选获胜,出任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连任首相。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1992年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这是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明确阐述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新华社发


4月8日,在英国伦敦,一瓶牛奶被放置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住所前,以示悼念。撒切尔夫人任教育和科学大臣时,因财政危机而不得不撤销对8至11岁儿童的免费牛奶,这一决定曾引起轩然大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发言人8日说,撒切尔夫人当天上午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19世纪初以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4月8日,在英国伦敦,人们悼念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鲜花和“铁娘子”的卡片放置在她的住所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发言人8日说,撒切尔夫人当天上午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19世纪初以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4月8日,在英国伦敦,一瓶牛奶被放置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住所前,以示悼念。撒切尔夫人任教育和科学大臣时,因财政危机而不得不撤销对8至11岁儿童的免费牛奶,这一决定曾引起轩然大波。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发言人8日说,撒切尔夫人当天上午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19世纪初以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4月8日,在英国伦敦,人们悼念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鲜花和书籍等放置在她的住所前。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发言人8日说,撒切尔夫人当天上午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19世纪初以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4月8日,位于伦敦大本钟旁的新议会大厦降半旗向去世的撒切尔夫人志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发言人8日说,撒切尔夫人当天上午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间担任英国首相,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也是19世纪初以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英国首相官邸、英国议会和白金汉宫等建筑物纷纷降半旗志哀。新华社记者王丽莉摄

台媒盘点铁娘子撒切尔名言集锦:我会奋战不懈

英国“铁娘子”、前首相撒切尔夫人8日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1979年至1990年任首相,是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图为1995年3月30日,乔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中新社发毛建军 摄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英国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8日惊传逝世,她的传奇和争议性也将永留世人心中。以下节录她的部分名言。

“在我的世代,没有女性会成为首相。”撒切尔夫人1973年时任教育大臣时说。

“任何了解持家问题的女人,会更了解执政的问题。”1979年说,当时撒切尔夫人获选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我爱争论,我爱辩论。我可不预期有人就安静的同意我的说法。这不是他们的工作。”1980年说。

“我任职只有一个意图:改变英国,从仰赖他人转为自力更生。从‘拿来给我’的国家,变为‘自己动手’。一个‘立马行动’的英国,而不是等着东西掉到我们手上的国家。”撒切尔夫人1984年时对企业领袖所说。

“我们只是要回我们的钱。”1984年说,当时撒切尔夫人在欧洲峰会,要求欧盟退款给英国。

“我会奋战不懈,为了胜利而战”1990年11月,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党魁首轮投票中票数不足,使得投票进入第二阶段。撒切尔夫人隔天请辞。

“带着微笑的背叛。这可能是世上最恐怖之事。”撒切尔夫人在1993年对建议她辞职的内阁成员所说。

美媒悼念铁娘子:撒切尔“改变英国,刺穿美国”

撒切尔夫人(左)和她的政治伙伴美国总统里根。里根总统逝世时,撒切尔夫人誉他为“冷战的赢家”。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于4月8日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美国媒体今日纷纷发表文章进行悼念。

《纽约时报》发表长文回顾了这位英国“铁娘子”的政治生涯和引人瞩目的“撒切尔主义”,称撒切尔让英国走上了急剧保守的道路,让“个人责任和辛勤工作是国家繁荣的惟一途径”这一观念深入人心。

《华盛顿邮报》撰文表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改变了英国,刺穿了美国。”文章援引即将出版的撒切尔夫人惟一授权传记作者约翰·莫迪墨的话称,“这位英国杂货商的女儿用强硬的个性打破了英国的旧政治体系,从上流老绅士们组成的保守党手中夺过特权,还给了零售商,还给了生意人,还给了任何她认为是‘我们中一员’的人。”文章认为,撒切尔在位期间施行的自由市场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重塑了英国经济,使美国也受到深刻影响。

《今日美国》网站发表评论称,“撒切尔个性强硬,政策总是充满争议不受欢迎,但是她始终忠于自己的信念并引导英国渡过了艰难的年代。”文章回忆了这位英国前首相与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最亲密政治及个人朋友的关系”。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8日早上在白宫为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举行了吊唁。奥巴马表示,作为一国首相,撒切尔帮助英国重拾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美国前总统布什、克林顿,前国务卿基辛格以及共和党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等美国政要也都在今日纷纷向去世的撒切尔表示了致敬。

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1990年任英国首相,是英国历史上惟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她在位期间实行的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打击工会力量等措施对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记者 李牧)

俄各界评价撒切尔:灵活果断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2008年12月3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伦敦出席议会开幕仪式。 图片:新华社/法新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4月8日在伦敦逝世,享年87岁。据俄新社报道,对于撒切尔的逝世,俄罗斯官员、学者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列奥尼德·卡拉什尼科夫表示,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和伟大的政治家。他说,虽然撒切尔完全属于另一个政治阵营,但她仍是一位有强大意志力和政治精神力量的人物。他认为,俄罗斯的男性政治家应该向撒切尔夫人学习如何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他还认为,无论在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上,撒切尔都能采取不同方式灵活处理问题,甚至采取一些其他政治家所不敢做的非寻常措施。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普什科夫称撒切尔夫人为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政治家,他认为,她完全配得上“铁娘子”这个称号。

他说,撒切尔是丘吉尔类型的政治家——目标明确,坚决果断并十分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政治路线。撒切尔绝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也绝对配得上“铁娘子”的称号。

他还认为,撒切尔是在经济领域实际运用新自由主义方法的主要创始人。他说,里根和撒切尔共同创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即通过鼓励自由商业和极度减少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极大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在30~35年后,这种模式也出现了深度危机。

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总负责人阿列克谢·穆辛表示,撒切尔代表了英国历史的一个时代,她试图通过推行自己的政策重现不列颠帝国的辉煌。他认为,撒切尔曾执政10多年,树立了新的政治模式,同时也成为女性政治家的楷模。正是由于撒切尔的强硬立场,她不仅受到了同阵营的尊敬,也赢得了对手(包括前苏联)的尊敬。

(记者 刘旭)

告别 这是撒切尔夫人于1990年拍摄的照片。当年,她正式离开了唐宁街10号,告别了11年的首相之位。

“英国失去了一名伟大的领导者。”给出此番评价的人是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而被高度赞扬的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这两位首相都来自于保守党。

素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于4月8日早晨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她的全名是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Margaret Hilda Thatcher)。

“对她的回忆将绵长久远”

据其新闻发言人蒂姆·贝尔爵士昨日透露,撒切尔夫人离世时“很平静”。贝尔表示:“马克和卡罗尔极其悲痛地宣布母亲在今天早晨中风后平静地辞世。”

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对外宣布,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不是国葬,不过,葬礼规格将同英女王的母亲以及王妃戴安娜一样。此外,遵从撒切尔夫人的遗嘱,她的遗体将不会供民众瞻仰。

撒切尔夫人生前希望,她离世后,民众不要赠送鲜花,而代之以向医疗和慈善机构捐赠。

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将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随后予以火化。

对于撒切尔夫人的去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表示了悲痛。白金汉宫发言人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将给撒切尔夫人的亲属写慰问信。

4月8日,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降半旗致哀。正在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会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已取消前往巴黎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会面的计划,回到国内。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评价撒切尔夫人时说,得知她去世的消息,非常悲痛。在政治早已不再优雅的今天,对她的回忆将绵长久远。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赞撒切尔夫人为“一位伟大的女士”。


与老年痴呆症“斗争”

在生命中的最后数年,撒切尔夫人有着严重的健康问题,经历几次小的中风,且长期与老年痴呆症“斗争”。

2002年,撒切尔夫人身患中风后,淡出公众视野。随后,她多次中风。2010年10月,现任首相卡梅伦计划为其举办生日宴会,但是撒切尔夫人因健康问题而无法参加。2011年7月,伦敦举办罗纳德·里根雕塑的揭幕仪式,撒切尔夫人因健康问题未能出席。

英国媒体称,年迈时的撒切尔夫人渴望儿子和女儿能抽出时间更多陪伴自己,但填补她黄昏空白的多为友人。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期间担任首相官邸发言人的伯纳德·英厄姆经常拜访她;英国独立电台的前老板苏·廷森也是她家的常客;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时的私人助理辛西娅·克劳福德与其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撒切尔夫人将马克和卡罗尔列为遗嘱的主要受益人。她曾通过写自传和演讲,赚取了数百万英镑的酬劳。

在自传《唐宁街岁月》中,撒切尔夫人写道:“如果没有丹尼斯在身旁,我根本不可能担任11年首相。”丹尼斯是她的丈夫,已于2003年去世。媒体曾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丹尼斯去世后多年,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撒切尔夫人,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是:丹尼斯呢?(物语)

撒切尔夫人

生平简介

出生年月:

1925年10月

出生地:

英格兰肯特郡格兰瑟姆

毕业院校:

牛津大学

丈夫:

丹尼斯·撒切尔

(已故)

儿子:

马克·撒切尔

女儿:

卡罗尔·撒切尔

任首相时间:

1979年至1990年

首次组阁:

1979年至1983年

对华外交:

撒切尔夫人曾四次访华,1984年与中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奠定了政治基础。

身体状况:

2002年,发生轻微中风,此后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2005年因骨折住院;2010年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2012年12月,在医院接受切除膀胱内肿瘤微创手术。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8日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英国首相官邸说,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不是国葬,但礼遇将与英女王的母亲和王妃戴安娜一样。图为8日,英国民众在撒切尔住所前摆放鲜花表示哀悼。

中新社布鲁塞尔4月8日电(记者 沈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4月8日下午发布声明哀悼当天辞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谨记其为欧盟所做贡献。

巴罗佐在声明中指出:“闻悉撒切尔夫人辞世的消息,我深感悲恸。在此,我向英国政府及其人民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巴罗佐说,撒切尔夫人毫无疑问是一位伟大的女政治家,她是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曾细心参与欧盟的事务。

他回忆说,当时由撒切尔夫人所领导的英国政府非常支持欧盟的扩大。在欧盟大家庭向中东欧国家开放的进程上,撒切尔夫人是主要的推动者之一。撒切尔夫人参与签署了《单一欧洲法案》,并帮助发起欧洲单一市场。她为欧盟所做出的贡献将为世人谨记。英国在欧盟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也是撒切尔夫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之一。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地时间4月8日上午因病去世,享年87岁。

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至1990年连任三届英国首相,是近年来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之一。在她担任首相期间,英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而爆发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也为撒切尔夫人赢得“铁娘子”之称。(完)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朴槿惠对已故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表示,自己虽然没有真正见到撒切尔夫人本人,但她是自己最尊敬的政治家。(刘融)

英国“铁娘子”、前首相撒切尔夫人8日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1979年至1990年任首相,是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20世纪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图为1969年的撒切尔夫人。

中新网4月8日电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4月8日去世,享年87岁。BBC中文网以“问与答”的形式解读撒切尔夫人的一生。文章称,如果不是撒切尔夫人,今天的英国会是另一番模样。她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标志人物,也是女性政治家的范例。

谁是撒切尔女男爵?

撒切尔出生于1925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之一,也是英国的首位女首相。她连续赢得三届大选,在唐宁街10号停留了11年,从1970年5月至1990年11月。

她的成就是什么?

撒切尔执政下的英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重工业被取代,新的自由市场经济诞生。她创立的政治哲学至今仍主导英国政坛。批评者说,这些变化的代价是更加分裂的社会和传统工人阶级的崩溃。

撒切尔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什么?

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携手开创了新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并让这一模式在其它地方生根发芽。她对戈尔巴乔夫的影响和支持加速了冷战的结束,也让民主制度在东欧阵营扩张。


撒切尔的背景如何?

撒切尔原名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Margaret Hilda Thatcher),1925年10月13日生于英格兰东部的小镇格兰瑟姆(Grantham)。她的父亲阿尔弗雷德经营一家杂货店,对地方政治很感兴趣。她后来在女子文法学校读书,后来在牛津大学攻读化学。撒切尔后来学习做律师,专攻税法。她后来与已离异的富商丹尼斯·撒切尔结婚,两人生了两个孩子卡罗尔和马克。

她怎么涉足政治的?

撒切尔的父亲在格兰瑟姆市政府里任职,受她父亲的影响,撒切尔对政治感兴趣。1940年代,还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撒切尔成了大学保守党协会的第一位女主席。1959年,34岁的撒切尔当选议员,代表北伦敦的芬奇里(Finchley)区。在那个年代,从政的女性凤毛麟角。

她怎么当选为首相?

1970年,当时的保守党领袖希思任命撒切尔为教育大臣。撒切尔结束给小学高年级学生免费牛奶的做法,因此被冠以“抢牛奶的撒切尔”绰号。当时,没人看好撒切尔能成为保守党党首,更别说首相了。但1974年保守党大选失利后,党内急需新的路线。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撒切尔击败希思,1975年成为保守党领导人,四年之后,她领导保守党以议会43席的优势当选首相。

她执政初期的重要事件是什么?

撒切尔决心重振英国低迷的经济,她选择了压低通胀、减少公共开支和借贷,这导致经济更加的萎靡。失业率高升,失业人口突破300万人大关,英国的不少制造业和重工业关门,1981年,英格兰不少城市发生骚乱。撒切尔拒不改弦更张,这一切让她失去民意,面对新的选举,她岌岌可危。

后来,马岛战争爆发,撒切尔力排众议,决定派军队远征8000英里,对阿根廷开战。英国的胜利以及工党的继续“转左”,助撒切尔取得第二连任。


她的第二任期如何?

1983年,撒切尔夫人以压倒性多数取得大选胜利。她的第二任期遭遇更多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1984年英国煤矿工人的劳资纠纷和罢工。那年10月,煤矿工人罢工之际,爱尔兰共和军试图暗杀撒切尔,在布莱顿保守党会议的举办地安放炸弹,所幸撒切尔没有受伤。随着自由市场经济地推行和见效,到她第二任期末尾,英国经济好转。

第三任任期呢?

1987年的大选,撒切尔再次大获全胜,取得议会102席的多数,撒切尔也成为19世纪初以来的首,位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她的第三任期继续在经济领域内进行私有化改革,对欧洲推行强硬政策。

她如何下台的?

1987年的大选胜利并没有让她逃离危机,公众对她推行的人头税政策十分不满,她的心腹、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伊因不满撒切尔的欧洲政策辞职,引发危机,接着保守党的其他议员也开始倒戈,最终迫使撒切尔放弃党主席职务。

撒切尔的国内改革措施是什么?

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限制工会力量、打破垄断、出售国有资产、发挥股票市场作用等等。

她的遗产是什么?

如果不是撒切尔夫人,今天的英国会是另一番模样。她大胆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以及限制工会力量,这些在1980年代充满争议的措施,如今成为英国主流党派的共识。她在任期间,英国政治向右转,她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标志人物,也是女性政治家的范例,她与里根总统一同成为右翼政治的泰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