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红会三伏天送棉被

三伏天送棉被原来并不荒唐,要避免“第一眼谬误”,须告别惰性思维、惯性思维和标签化认知

日前,台风“威马逊”导致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数百万人受灾,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运往灾区的救援物资中,赫然出现了几千条棉被。这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多指责红会荒唐,缺乏常识,哪里有三伏天给南方灾区送棉被的?

针对质疑,红会回应,一些受灾山区、丘陵地区早晚温差较大、湿气重,老人、孩子、孕妇等需要棉被,而且棉被功能多样,向灾区送棉被是救灾常见做法,并不仅限于冬季。

看来,常识也有不靠谱的时候。一见反常就吐槽,也容易导致认知上的谬误。若要避免这种“第一眼谬误”,须警惕两种倾向。

其一,懒惰思维作怪,导致认识趋于扁平化,不辨菽麦。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信息爆炸时不再深思,懒得察辨,习惯以所谓的普遍常识代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殊不知我们的很多“常识”在某些情况下不成立。

据称,苏轼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时,不禁莞尔,他心想:菊花最能耐寒,岂会被秋风吹落?王安石这诗有违常识啊。后来,苏轼被贬黄州,重阳之际,但见院中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原来,菊花确有会落瓣的品种。

至此,苏轼方知自己被“普遍常识”给坑了。所以说,别轻易拿自己的常识去质疑别人的智商,结果往往黑人不成反自黑。

其二,看待事物标签化,智子疑邻多谬误,持论自然难公允。自从郭美美事件引发信任危机以来,红会就多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被污名化了,在不少人眼里,红会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

诚然,百姓监督公共机构是理所应当,但同时是否也应尽力摆脱成见,就事论事?一上来就揪骂,不是成熟的做法。

这次三伏天送棉被的风波,红会及时回应,主流媒体及时发声,有力地引导了舆论。这件事也提醒相关部门和媒体,在社会质疑四起时,应第一时间向民众答疑解惑、澄清舆论误区。

同时,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今社会,需要我们格外警惕,防止选择性无视、习惯性失明,甚至未见事实即人云亦云。肖 潇

中新网北京7月20日电(记者 阚枫)“向南方灾区调拨棉被,主要是根据地方上报的物资需求,此外,即使在夏季,棉被在救灾中的用处也是多样的,此次救灾中,民政部门也调拨了棉被。”针对网络上关于“红会酷暑救灾送棉被”的质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20日作出上述回应。

连日来,今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肆虐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多地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引发洪涝等灾害。在超强台风影响下,上述三省区数百万人口受灾,部分地区出现人员伤亡情况,来自各方的救灾物资也不断向灾区运送。

但是,20日,有媒体报道,琼粤桂灾区正值三伏酷暑,在受灾地区普遍高温的背景下,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调拨的救灾物资中,却出现了大量棉被。一时间,网络上关于“红会酷暑救灾送棉被”的质疑和调侃之声不断。

20日晚间,中新网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

“舆论出现这些质疑,其实是对一些救灾知识的不了解。”杨绪生说,在救灾中,不管是红会系统,还是民政部门,棉被都是救灾物资的选项之一,即使在夏季救援中,作为救灾物资,棉被也是非常常见的。

“受灾以后,比如房子倒塌等,灾民居住环境随即完全改变,好的可能在帐篷里,不好的,就住在临时搭的一个简易棚,里面搭一个简单板床,或者连床都没有,加之昼夜存在温差,而棉被又能铺又能盖,所以在灾区是非常实用的。”

杨绪生说,除了御寒之外,棉被还有铺垫等舒适方面的考虑,其在灾区是多用途的。从政府和红会的救灾经验来看,棉被确实是一个保留项目,即便在夏季,经常给灾区调拨棉被也较为常见,“此次台风救灾中,不仅是红会系统向灾区调拨了棉被,民政部门此次给三个省份也调配了棉被。”

正如杨绪生所言,记者查阅国家民政部官方网站获悉,民政部7月19日发布的消息显示,在此次台风赈灾中,广东、海南两省民政厅确已分别向湛江和文昌市调拨1000床和300床棉被。

此外,杨绪生介绍,根据琼粤桂三地的受灾情况,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给海南调拨了2500个“家庭包”和5000件夹克衫,总价值93.35万元;给广东调配了1500个“家庭包”和3500床棉被,总价值68.87万元;给广西则调配了1000个“家庭包”和100顶帐篷,另外还加了5万元现金,即救灾紧急备用金,主要用于为广西当地采购大米。

“红十字会总会调拨的这些救灾物资,都是依据各地上报的物资需求,我们不会提供地方上不用的物资。”杨绪生说,民政部门向此次受灾地区调拨了棉被,这也说明当地灾区确实需要棉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