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百花文艺 > 正文

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导弹四人组”青春奋斗与情感命运走向引热议

2018-08-31 10:34:51 李蕾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近日,聚焦“两弹一星”三线科研建设的年代大戏《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在北京卫视品质剧场、腾讯视频热播。该剧于8月15日在北京卫视播出后,得到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收视表现亮眼,连续数日排名52城收视率前三,收获众多观众好评,新华社高度评价为“两弹一星”研发历程的红色青春奋斗传奇。

全景式呈现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

不同于暑期档的古装“IP纷争”,《那些年,我们正年轻》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建设事业,围绕“两弹一星”的科研历程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一代航天人的青春奋斗故事,全景式呈现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源于真实历史又充满生活的味道,该剧凭借稀缺的题材、自带的质朴与热血色彩成为暑期档一股清流。

上世纪60年代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制成功,随着壮丽的蘑菇云腾起,举国人民无不欢腾鼓舞,无数热血青年纷纷立志投身祖国号令中,穿越崇山峻岭来到大西南,为国家的国防科研事业做贡献,《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的中国大西南研制导弹基地。故事围绕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生长环境的四位热血青年组成的“导弹四人组”一起为了梦想从大城市来到偏僻的基地而展开,同时还刻画了少年参军、惟愿戎马一生的四人组导师高占武老师、庄严肃穆又不失亲和的孙司令员、一身奇绝技艺的大工匠刘连柱等动人形象,每一个人物随着故事画卷生动展开。

作为四人组导师兼领导的高占武,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与妻子叶萱,更是以军人身份为荣。可随着国家的决策,基地面临改制,大批军人需要转业,脱下军装,以新身份投入到另一种报效祖国的方式中去。视军人身份如同生命的夫妻俩,在经历过挣扎、痛苦、争吵后,最终说服自己,带头摘下了他们最爱的徽章。基地的一场隆重的脱军装仪式上,与军人身份正式道别的场面令人潸然。

剧集一方面讲述了举全国之力,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展现了那些年的航天人,在环境恶劣、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依旧冲劲十足,满怀荣誉,满腔热血打造属于全国人民航天梦的奉献精神。同时呈现了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大院子弟张利军、农民的儿子马朝阳等为代表的年轻人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青春奋斗与成长历程,展现了他们的青春时光中的友情与爱情。

奋斗成长、情感故事引青春共鸣

目前,电视剧《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剧集播出已过半,以张利军为首的“导弹四人组”已经变成“火箭四人组”,并在尝试过成功的喜悦后,经历了首次失败。整理短暂的失落情绪后,一群冲劲十足的年轻人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而是调整战略,找出不足,重新出发。

随着剧情的推进,剧中张利军与陆若文这对年轻恋人一波三折的感情走向,也牵动着观众的心。“导弹不成功,火箭不上天,我绝不谈恋爱”的誓言还在耳边,坦荡竞争的好兄弟情敌马朝阳半路“出局”,情投意合的两人感情之路却并不顺风顺水,当导弹与火箭一一成功后,最终走到一起的却不是“陆军CP”,半路“杀”出的梁玉强在适当的时间,碰上了正想逃离三角关系的陆若文,在爱情与友情中犹豫的陆若文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于是整部剧的第一个感情转折就此产生。而随着向晴的壮烈牺牲,梁玉强利欲熏心与陆若文婚姻破裂等一件件大起大落的人生事件,剧集欢快的基调随之发生转变,洒脱欢快的张利军不断面对情感的炼狱,逐渐变得成熟。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选材新颖,剧集制作精良,集合了一群表演精湛的实力派演员,不断突破年龄圈层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8月26日,在北京卫视“欢聚一堂”系列活动中,《那些年,我们正年轻》走近了北京西城某部队大院,一位曾亲身经历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设的退役军人,讲述了自己奋斗在国防建设的峥嵘岁月,令现场观众无不动容。亲身经历过的过来人在《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未曾经历这段光辉岁月的年轻人们在电视剧中看懂了每一颗星星因何而闪耀。

不同于守着电视机前,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在腾讯视频收看电视剧,弹幕中飘过的“想流泪了”“想和张利军一起去种地”“希望陆若文别和梁玉强结婚”等跟随剧情的弹幕,“00后也爱看的剧”“看别人造导弹原来这么有意思”“向老一辈致敬的好剧”等精彩点评,都彰显着这一部暑期档的特殊存在,在流量纷争的市场环境下,依旧突破圈层,斩获了一批受众,成为了一家人都爱观看的好剧。

(光明融媒记者李蕾)

[责编:徐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