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党政网群> 网上博物馆 > 正文

“绒花盛放”重现非遗之美 千年文脉演绎“活态”传承

2018-08-20 15:56:12 杨颜慈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绒花盛放”重现非遗之美千年文脉演绎“活态”传承

  图为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展陈的南京皮影。 杨颜慈 摄

中新网南京8月17日电 (杨颜慈)在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内,偌大的绒花工作室如今成为“网红地”,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经南京绒花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树宪的一双巧手,蚕丝和铜条“变身”绽放的五彩花朵。随着电视剧《延禧攻略》的热播,这一传承千年的技艺重现昔日荣光。

始传于唐朝的绒花,谐音“荣华”,最早只供宫廷享用。在明清进入鼎盛时期,之后流传到民间,广泛地使用于婚嫁喜事以及一年三节(春节、端午、中秋)。

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让65岁的赵树宪欣慰的是,借助热播剧,传统技艺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的年轻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南京博物院的非遗馆内,大量游客前来感受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杨颜慈 摄

“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我们希望的就是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要消失。这部戏把绒花重新带进了大众的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能使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壮大非遗传承的队伍。”赵树宪说。

如同绒花一般,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不断走进生活,以更加“接地气”地方式实现着“活态传承”。

17日,南京突降瓢泼大雨,南京博物院却迎来如潮人流。当天,昼夜不停歇的非遗系列活动在这里上演。秦淮灯彩、黄梅戏、水乡婚俗体验、非遗讲座……各类活动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迎暴雨前来。

在南京博物院的非遗馆,传承千年的非遗项目在这里焕然新生。

国家级非遗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一边用五色彩线编织香包,一边讲解着这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例如这个手指大小的香包,过去用于女工针黹时的插针之用,也叫做‘针棒’。如今,很少有人再用其来插针,而是配上挂绳用于装饰,类似‘毛衣链’,颇具中国风。香包的名称也从‘针棒’改为谐音‘真棒’,很受欢迎。”

在南通面塑的展台前,围满了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小猪佩奇、喜洋洋、玫瑰花……在南通面塑传承人罗彬看来,传统面塑想要走近百姓,需要不断地与时下“流行”相结合。“非遗的传承,需要尊重和传续历史,但不拘泥于过去。例如面塑,主要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在展现形式上不断加入大家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并结合节日元素,让非遗更贴近生活。”

在展厅内,特地从广州赶来的市民陈洁莹,耐心地向孩子讲解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通过亲眼所见、亲手体验,才能更好地让孩子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在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看来,如今博物馆早已过了“拼藏品”“赛珍宝”的年代,如何让历史艺术殿堂成为百姓文化休闲场所至为重要,这就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现形式。“馆内的传统藏品大多是‘有形文化遗产’,但历史也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展现,两者不可分割,传统博物馆需要实现从文物的静态展陈到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有机融合。”(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