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看老区新貌 映初心使命
2022-06-19 12:39:1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如今,革命老区有哪些新变化?老区人民生活得怎么样?4月16日起,中央主要媒体对12个革命老区逐一开展行进式采访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革命老区。 4月16日起,中央主要媒体对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海陆丰、湘赣边、陕甘宁、浙西南、左右江、琼崖、大别山、湘鄂渝黔、川陕、沂蒙、太行等12个革命老区逐一开展行进式采访报道,重温峥嵘岁月、展现时代新貌。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艾四林:革命老区是党和军队的根和魂,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上,革命老区作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当时在极其艰苦环境下,共产党能够开辟一片一片的革命根据地,没有人民的支持,没有人民的同甘共苦,这是不可想象的。能够同心是因为我们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期盼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党的宗旨就是让穷苦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每一个革命老区都见证着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伟大历程。 饮水思源,不忘老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艾四林: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非常牵挂老区的脱贫致富,这也是为什么他几乎走遍了全国连片的老区贫困地区,到老区老百姓家中拉家常,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具体指导老区的脱贫致富。我想这是我们党的初心,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当中,我们始终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去做好老区的建设。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贫困、偏远的老区现在有哪些新变化?老区人民如今生活得怎么样? 为了反映革命老区的新面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走进老区看新貌》,节目综合运用直播报道、纪实故事、景观航拍、新闻评论、网友自拍等多种形式,带领观众及网友一起走进多个革命老区。 在一个个精心拍摄的镜头中,革命老区的光荣历史、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一一展现。 牢记历史,拼搏向前。新时代的革命老区,充满着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这是记者在江西于都拍摄到的时装秀,像这样的时装秀,在于都几乎每月都会举办一次。“老区不老,而且非常时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党委书记 宋大衍: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当年中央红军就是穿着粗布衣服,通过老百姓用自家门板做成的浮桥,踏上了长征之路。于都的纺织服装从原来的小作坊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大工厂。从小散乱到集群化,也由原来的低端制造迈向了高端智能。 除了时装秀,于都还有完备的服装产业链。 在于都的服装生产车间,制作一件衣服只需要3到6分钟,每天大约有近百万件衣服被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服装产业的数字化正成为于都的新时尚。 江西省于都县时尚产业综合体总经理 袁海云:我们现在还有服装生产智能溯源系统,在传统缝纫机上加装芯片和摄像头,这样的话,对工人缝纫质量就可以进行实时分析和指导。 从小作坊到大工厂,于都纺织服装企业已达3000多家,2021年全行业产值达600多亿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西总站党委书记 宋大衍:在历史长河中,江西革命老区近十年来变化之大、发展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从空中到地面、从历史到现实,让观众和听众感受到老区不老、势头更好的生机与活力。 新时代的老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一个又一个聚焦科技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在老区崛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记者 林舟:其实现在很多的老区的发展也特别好,不但有一些工业的基础,甚至是一些高新技术,也在咱们的老区生根发芽,走在了整个发展的一个前沿,所以说我们就想带大家看一看。 上杭县是原中央苏区县,古田会议就在这里召开。而现在的上杭县连续第六年入选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为了展现出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记者还运用了新的展示手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记者 林舟:(直播)使用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这样的一种拍摄手段,能够直接时空穿越,走进了这张老照片中,带大家去今昔对比来看一看老区的变化有多么明显,给大家一个新的视听体验。 在《走进老区看新貌》报道中,陕西榆林200多家能源企业堪比“科幻大片”的生产现场、河南济源的全链条纳米材料生产基地等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蓬勃而出。 而革命老区的改变也在方方面面,昔日,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如今,镜头里的革命老区,不仅建起了高速公路、开通了高铁,还有了机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不再是阻碍老区发展的绊脚石。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艾四林:总书记强调我们搞好老区的建设,是要带着感情去做这项工作的。这种感情一方面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另一方面是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 建设老区、振兴老区,最关键是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为老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也是节目报道的主角之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总站记者 江凯: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大家都想着要走出大山,离开老区,在前期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就发现老区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开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他们开始走进老区,投身老区的建设。 随着记者的镜头,我们来到了安徽的大别山革命老区。 方红本来是一位上海的英语老师,后来她回到了家乡。 安徽省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村民 方红:我们山里有很多这种手工艺品,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好东西推出去?2014年回来的时候,家里人极力反对,家里的长辈都说,人们都往外走,你怎么会反着来?我说,我们大别山人有红色革命传统,就得敢闯敢试。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第一笔订单从大山里漂洋过海走向了世界。 现在,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远销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给当地增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像方红这样年轻人的故事,在革命老区的报道中并不少见。传承红色基因的年轻人投身于老区建设中,用创新的思维和青春的奋斗,描绘着老区的美好未来。 这些热爱老区的年轻人,不仅打动了观众,通过实地采访,也让记者感受到了革命老区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总站记者 江凯:通过这一次走进老区,通过实地采访,我们也深信,有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年轻人,老区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也是我们节目里所说的,老区不老,风华正茂。 交通畅达、产业发展,老区不断涌动着新的活力,但生活好不好,民生保障怎么样,老区的百姓最有发言权。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黔江区)濯水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 刘海龙: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制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政府搞乡村旅游推广,把四面的环境搞得山清水秀的,带动了当地发展,带动了传统工艺市场,只要你勤劳、肯做,其实你的生活并不比城市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老区看新貌》报道,用一组组青山绿水的秀美镜头,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民生故事,一张张真实感人的幸福笑脸,让电视观众感受到了新时代革命老区焕发出的无限活力。 而老区的声音也同样在电波中传递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总站记者 温超:通过录音报道和现场连线的方式,来着力表现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以及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一些成就,尽最大努力让去全国的观众和听众能够感受到老区新的变化、新面貌和新发展。 除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呈现的精彩广播、电视节目之外,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也刊载了生动、扎实的报道,透过这一个个镜头、一篇篇报道,深入反映革命老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显著成就和感人故事。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艾四林:通过一系列报道,让我们更直观地去感受老区的变化,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我想全国人民包括老区人民都有充分信心,相信我们未来,老区会发展得更好,老区人民会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沿着红色足迹一路行进,革命老区展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实现新跨越。正像节目中呈现的那样,有的老区正在引领新时尚,有的老区正在发展新科技;而有的老区正在年轻人的带动下,把传统产业做出新花样,也让当地人有了致富新渠道。从这些变化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老区人民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始终如一。我们相信,在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定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